一种刺破封堵装置及检测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69559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17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刺破封堵装置及检测设备,刺破封堵装置包括安装座、至少一个刺破机构和至少一个封堵机构,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每个刺破机构包括刺破组件和刺破驱动机构,每个刺破组件安装于一第一安装孔中,每个刺破驱动机构设于安装座的侧面上并与对应的刺破组件相连;每个封堵机构包括封堵组件和封堵驱动机构,每个封堵组件安装于一第二安装孔中,每个封堵驱动机构设于安装座的侧面上并与对应的封堵组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铝泡进行刺破处理同时还能够控制溶液的流动。时还能够控制溶液的流动。时还能够控制溶液的流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刺破封堵装置及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刺破封堵装置及具有该刺破封堵装置的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最初起源于分析化学领域,是一种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在数平方里米的基片,制作出微通道网络结构及其它功能单元,以实现集微量样品制备、进样、反应、分离及检测于一体的快速、高效、低耗的微型分析实验装置,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迅猛,并开始在化学、生命科学及医院器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0003]目前,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设于基板上的多个铝泡及连通多个铝泡的流道,当然,流道也可以连通其他腔室,如反应室等等,铝泡中存储有用于诊断时所需的反应试剂,反应室用于供反应试剂与样本执行一定的操作,如搅拌混合等等。在利用微流控芯片检测目标分析物时,通常需要对铝泡进行刺破处理,以使铝泡内的溶液可以向外部流出至流道中,同时还需要控制流道导通或者关闭,以控制溶液的流动,因此,亟需一种装置,能够对铝泡进行刺破处理同时还能够控制溶液流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刺破封堵装置,能够控制对铝泡进行刺破处理同时还能够控制溶液流动,同时,还提供一种检测设备,包括所述刺破封堵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刺破封堵装置,包括:
[0006]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侧面,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
[0007]至少一个刺破机构,每个所述刺破机构包括刺破组件和刺破驱动机构,每个所述刺破组件安装于一第一安装孔中,每个所述刺破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侧面上并与对应的刺破组件相连;
[0008]至少一个封堵机构,每个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封堵组件和封堵驱动机构,每个所述封堵组件安装于一第二安装孔中,每个所述封堵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侧面上并与对应的封堵组件相连。
[0009]优选地,所述刺破组件包括:
[0010]第一丝杆,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
[0011]第一螺母,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并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的外部,其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其与所述刺破驱动机构相连并可在所述刺破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0012]顶推件,与所述第一丝杆相连,其上设有尖锐部。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母包括相连的第一本体和第一伞齿轮,所述刺破驱动机构包
括相连的第二伞齿轮和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啮合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封堵组件包括:
[0015]第二丝杆,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
[0016]第二螺母,装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并套设于所述第二丝杆的外部,其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其与所述封堵驱动机构相连并可在所述封堵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
[0017]封堵件,与所述第二丝杆相连,其上设有柔性堵头。
[0018]优选地,所述第二螺母包括相连的第二本体和第三伞齿轮,所述刺破驱动机构包括相连的第四伞齿轮和第二动力源,所述第四伞齿轮与所述第三伞齿轮啮合连接。
[0019]优选地,所述刺破机构还包括第一弹性缓冲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缓冲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收容孔,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收容孔中并与伸入所述第一收容孔中的顶推件相抵接。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丝杆与所述顶推件处于非同一直线上。
[0021]优选地,所述刺破机构还包括第二弹性缓冲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缓冲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收容孔,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二收容孔中并与伸入所述第二收容孔中的封堵件相抵接。
[0022]优选地,所述第二丝杆与所述封堵件处于非同一直线上。
[0023]本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刺破封堵装置。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技术所述的刺破封堵机构,能够微流控芯片上的铝泡进行刺破处理并对微流控芯片上的流道进行封堵处理,以控制溶液的流动。同时,通过将刺破驱动机构和封堵驱动机构设于安装座的侧面,以减少刺破封堵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的空间占用,便于其他零部件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刺破封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2是图1的正视示意图;
[0028]图3是图1中刺破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29]图4是图1中封堵机构的剖视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0、安装座,10a、第一端面,10b、第二端面,10c、侧面,11、第一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20、刺破机构,21、第一丝杆,22、第一螺母, 22a、第一本体,22b、第一伞齿轮,23、顶推件,23a、尖锐部,24、第二伞齿轮,25、第一动力源,26、第一限位开关,27、第一触发件,30、封堵机构,31、第二丝杆,32、第二螺母,32a、第二本体,32b、第三伞齿轮, 33、封堵件,33a、堵头,34、第四伞齿轮,35、第二动力源,36、第二限位开关,37、第二触发件,40、第一弹性缓冲组件,41、第一连接件,50、第二弹性缓冲组件,51、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的描述。
[0033]结合1~图4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刺破封堵装置,其适用于微流控芯片的处理,可将微流控芯片上的铝泡进行刺破处理并对微流控芯片上的流道进行封堵处理,以控制溶液的流动。刺破封堵装置包括安装座10、至少一个刺破机构20和至少一个封堵机构30。其中,安装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及连接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的侧面10c,并且安装座1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11 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12均贯穿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设置,当然,也可贯穿第一端面10a和第二端面10b 中的任意一个,第一安装孔11用于安装刺破机构20,第二安装孔12用于安装封堵机构30。刺破机构20包括刺破组件和刺破驱动机构,刺破组件装设于一第一安装孔11中,刺破驱动机构设于安装座10的侧面10c上,并与刺破组件相连,用于驱动刺破组件以对微流控芯片上的铝泡进行刺破处理。封堵机构30包括封堵组件和封堵驱动机构,封堵组件设于一第二安装孔12中,封堵驱动机构同样设于安装座10的侧面10c上,并与封堵组件相连,用于驱动封堵组件以对微流控芯片上的流道进行封堵处理,控制溶液的流动。
[0034]本技术通过将刺破驱动机构和封堵驱动机构设于安装座10的侧面10c上,使得刺破封堵装置在竖直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减小,便于其他零部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刺破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封堵装置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及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侧面,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和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贯穿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中的至少一个;至少一个刺破机构,每个所述刺破机构包括刺破组件和刺破驱动机构,每个所述刺破组件安装于一第一安装孔中,每个所述刺破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侧面上并与对应的刺破组件相连;至少一个封堵机构,每个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封堵组件和封堵驱动机构,每个所述封堵组件安装于一第二安装孔中,每个所述封堵驱动机构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侧面上并与对应的封堵组件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刺破组件包括:第一丝杆,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第一螺母,装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并套设于所述第一丝杆的外部,其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其与所述刺破驱动机构相连并可在所述刺破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相对所述安装座转动;顶推件,与所述第一丝杆相连,其上设有尖锐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刺破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包括相连的第一本体和第一伞齿轮,所述刺破驱动机构包括相连的第二伞齿轮和第一动力源,所述第二伞齿轮与所述第一伞齿轮啮合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破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组件包括:第二丝杆,装设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耀安田涌涛章杰青
申请(专利权)人:绿叶诊断产品技术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