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装置及检测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620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自锁装置,包括第一承托基座、第二承托基座和防护门,第一承托基座和第二承托基座相对设置,第一承托基座上设有收容微流控芯片的收容槽,防护门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承托基座上,防护门上设有第一自锁机构,第二承托基座上设有在防护门相对第一承托基座旋转到位后与第一锁紧件实现自锁的第二自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一种具有上述自锁装置的检测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自锁机构和第二自锁机构,使得防护门在微流控芯片检测过程中处于锁定状态,避免操作人员的一些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锁装置及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锁装置及具有该自锁装置的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s Chip)是利用MEMS技术将一个大型实验室系统微缩在一个玻璃或者塑料基板上,从而复制复杂的生物学和化学反应全过程,快速自动地完成实验,其特征是在微米级尺度构造出容纳流体的通道、反应室和其它功能部件,操控微米体积的流体在微小空间中的运动过程,从而构建完整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微流控芯片是一种集成多个实验步骤的芯片,其上一般设有以一定规则排列的微小尺寸流道和腔室,不同的试剂按照一定的顺序释放,并通过不同流道流入指定腔室,完成指定的生化反应,以实现样品制备和检测等目的。微流控芯片通常包括基板及设于基板上的多个铝泡、反应室和检测室,铝泡中存储有用于诊断时所需的反应试剂,反应室用于供反应试剂与样本执行一定的操作,如搅拌混合等等,检测室用于检测是否存在目标分析物。现有技术中,一些针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检测分析的检测设备,其防护门上未设置相应的自锁机构,使得微流控芯片在检测过程中防护门可随意被打开,一些操作人员可随意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操作,对最终的检测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自锁装置,使微流控芯片在检测过程中防护门处于锁定状态,避免操作人员的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还提供一种具有该自锁装置的检测设备。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锁装置,所述自锁装置包括第一承托基座、第二承托基座和防护门,所述第一承托基座和第二承托基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承托基座上设有收容微流控芯片的收容槽,所述防护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承托基座上,所述防护门上设有第一自锁机构,所述第二承托基座上设有在防护门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到位后与所述第一自锁机构实现锁紧的第二自锁机构。
[0005]优选地,所述第一自锁机构包括插孔,所述第二自锁机构包括自锁驱动机和与所述自锁驱动机构相连的插销,所述自锁驱动机构在防护门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到位后驱动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自锁机构包括自锁驱动机构和与所述自锁驱动机构相连的插销,所述第二自锁机构包括插孔,所述自锁驱动机构在防护门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到位后驱动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
[0007]优选地,所述自锁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承托基座和第二承托基座之间的抵压件,所述抵压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承托基座上,所述抵压件可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打开或收合,所述抵压件在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收合后抵压位于所述收容槽内的微
流控芯片。
[0008]优选地,所述防护门上设有用于在所述防护门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过程中驱动所述抵压件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打开的顶推部。
[0009]优选地,所述防护门还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在所述防护门驱动所述抵压件相对所述基座旋转打开后与所述收容槽处于同一平面。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承托基座与工作平面呈夹角设置,所述工作平面为安装有检测设备的平面,所述检测设备包括所述自锁装置。
[0011]优选地,所述收容槽内还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抵压固定的弹性抵顶件。
[0012]优选地,所述弹性抵顶件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至少一端与收容槽的内壁活动连接,且所述本体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抵接的抵顶部。
[0013]本技术还揭示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自锁装置。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所述的自锁装置,通过设置在防护门上设置第一自锁机构,在第二承托基座上设置第二自锁机构,在微流控芯片检测过程中,防护门通过第一自锁机构和第二自锁机构的配合实现锁紧,避免操作人员的一些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0、第一承托基座,11、收容槽,11a、入口部,11b、开口部,12、插槽,20、第二承托基座,21、插销,22、自锁驱动机构,30、防护门,31、插孔,32、导向槽,33、顶推部,40、抵压件,40a、第一端部,40b、第二端部,41、抵压凸起,50、定位机构,51、定位件,60、弹性抵顶件,61、抵顶部,70、限位件,M、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21]结合图1~图2所示,为本技术所揭示的一种自锁装置,包括第一承托基座10、第二承托基座20和防护门30,其中,第一承托基座10用于装配待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其上设有收容槽11,收容槽11具有入口部11a和开口部11b,第一承托基座10通过收容槽11装配待检测的微流控芯片,实施时,微流控芯片通过入口部11a装配至收容槽11内,本实施例中,收容槽11的入口部11a位于第一承托基座10的侧面,开口部11b位于第一承托基座10的顶面;第二承托基座20与第一承托基座10相对设置,并且两者间隔一定的距离,第二承托基座20用于装配可对微流控芯片进行操作的机构,如装配对微流控芯片上的铝箔进行抵压的挤压机构等等;防护门30可转动地设于第一承托基座10上,防护门30在旋转一定角度后与第一承托基座10、第二承托基座20之间形成一个容置空间M,针对微流控芯片的一些操作过程在该容置空间M内完成,如挤压机构对微流控芯片上的铝箔进行抵压操作等等。
[0022]结合图1和图2所示,防护门30上设有第一自锁机构,第二承托基座20上设有第二自锁机构,第一自锁机构与第二自锁机构相配合实现防护门30与第二承托基座20锁紧于一体,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M。本实施例中,第一自锁机构包括插孔31,第二自锁机构包括插销21和自锁驱动机构22,插销21与自锁驱动机构22相连,自锁驱动机构22在防护门30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10旋转到位后驱动插销21插入插孔31中,自锁驱动机构22也可驱动插销21退出插孔31,自锁驱动机构22优选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自锁机构包括插销21和自锁驱动机构22,第二自锁机构包括插孔31,自锁驱动机构22在防护门30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10旋转到位后驱动插销21插入插孔31中,自锁驱动机构22也可驱动插销21退出插孔31,自锁驱动机构22优选气缸。
[0023]如图2所示,防护门30上设有导向槽32,导向槽32用于供微流控芯片导向移动,使微流控芯片可快速、准确地装配至收容槽11内,导向槽32在防护门30相对第一承托基座10旋转预设角度后与收容槽11处于同一平面。
[0024]如图2所示,自锁装置还包括抵压件40,抵压件40用于对位于收容槽11内的微流控芯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装置包括第一承托基座、第二承托基座和防护门,所述第一承托基座和第二承托基座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承托基座上设有收容微流控芯片的收容槽,所述防护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承托基座上,所述防护门上设有第一自锁机构,所述第二承托基座上设有在防护门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到位后与所述第一自锁机构实现锁紧的第二自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机构包括插孔,所述第二自锁机构包括自锁驱动机构和与所述自锁驱动机构相连的插销,所述自锁驱动机构在防护门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到位后驱动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锁机构包括自锁驱动机构和与所述自锁驱动机构相连的插销,所述第二自锁机构包括插孔,所述自锁驱动机构在防护门相对所述第一承托基座旋转到位后驱动所述插销插入所述插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承托基座和第二承托基座之间的抵压件,所述抵压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一承托基座上,所述抵压件可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涌涛朱齐朗拉里雷亚
申请(专利权)人:绿叶诊断产品技术广东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