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5085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包括上模、压铆冲头、下模、活动板、定压铆模头、动压铆模头及成型驱动机构,上模位于下模的上方,压铆冲头设于上模,活动板滑动设于下模,定压铆模头设于下模,活动板设有滑孔,动压铆模头与滑孔的内壁连接,定压铆模头贯穿滑孔,定压铆模头与动压铆模头相对设置,成型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活动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动压铆模头与定压铆模头的开合,以使得压铆孔能够开合,不但便于工件上的压铆件进入压铆孔内,也便于将压铆后的工件取出,还使得本压铆模具能够与机械手配合使用,以实现压铆加工的自动化送料,大大地提高了压铆的效率、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和质量。稳定性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指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压铆模具用于对工件上的压铆件进行压铆加工。传统压铆模具的下模上的压铆孔的孔径仅比压铆件大0.1mm,工件上的压铆件不易进入压铆孔内,压铆后的工件也容易卡在压铆孔内,导致卡死(卡料)的现象,难以将压铆后的工件取出,且无法实现机械手自动化送料,取放工件的效率低,使得压铆的效率低下。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其包括上模、压铆冲头、下模、活动板、定压铆模头、动压铆模头及成型驱动机构,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上方,所述压铆冲头设置于上模的底面,所述活动板滑动设置于下模的顶面,所述定压铆模头设置于下模的顶面,所述活动板设置有滑孔,所述动压铆模头与滑孔的内壁连接,所述定压铆模头贯穿滑孔,所述定压铆模头与动压铆模头相对设置,所述定压铆模头与动压铆模头合模以形成压铆孔,所述成型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活动板连接,所述成型驱动机构经由活动板带动动压铆模头靠近或远离定压铆模头移动。
[0006]进一步地,所述滑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拆装槽,所述动压铆模头设置有第一拆装块,所述第一拆装块插装于第一拆装槽内。
[0007]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凸设有第一定位块。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铆冲头的数量、动压铆模头的数量、定压铆模头的数量和滑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压铆冲头、多个动压铆模头、多个定压铆模头和多个滑孔一一对应设置。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凸设有第二定位块。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用于抵触上模的底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顶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定压铆模头的底端插装在安装孔内。
[0012]进一步地,所述成型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活动板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装设于连接槽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与下模经由导向结构滑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顶面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柱,多个第二限位柱围设成滑动空间,所述活动板滑动设置于滑动空间内。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动压铆模头与定压铆模头的开合,以使得压铆孔能够开合,不但便于工件上的压铆件进入压铆孔内,放料快,也便于将压铆后的工件取出,取料快,还使得本压铆模具能够与机械手配合使用,以实现压铆加工的自动化送料,大大地提高了压铆的效率和质量,也不会出现压铆后的工件卡死或工件上的压铆件不易放入压铆孔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上模与下模处于开模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下模、活动板、定压铆模头、动压铆模头和成型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下模、活动板、定压铆模头、动压铆模头和成型驱动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定压铆模头和动压铆模头处于开模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定压铆模头和动压铆模头处于合模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上模;2、压铆冲头;3、下模;4、活动板;5、定压铆模头;6、动压铆模头;7、成型驱动机构;8、滑孔;9、压铆孔;10、第一拆装槽;11、第一拆装块;12、第一定位块;13、导斜面;14、第一插装孔;15、第二定位块;16、第二插装孔;17、第一限位柱;18、安装孔;19、第二拆装块;20、连接块;21、连接槽;22、导向结构;23、导柱;24、导套;25、第二限位柱;26、滑动空间;27、上托板;28、上垫块;29、上模座;30、上垫板;31、上夹板;32、下托板;33、下垫块;34、下模座;35、下垫板;36、工件;37、压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其包括上模1、压铆冲头2、下模3、活动板4、定压铆模头5、动压铆模头6及成型驱动机构7,所述上模1位于下模3的上方,所述压铆冲头2设置于上模1的底面,所述活动板4滑动设置于下模3的顶面,所述定压铆模头5设置于下模3的顶面,所述活动板4设置有滑孔8,所述动压铆模头6与滑孔8的内壁连接,所述定压铆模头5贯穿滑孔8,所述定压铆模头5与动压铆模头6相对设置,所述定压铆模头5与动压铆模头6合模以形成压铆孔9,所述成型驱动机构7的输出端与活动板4连接,所述成型驱动机构7经由活动板4带动动压铆模头6靠近或远离定压铆模头5移动。
[0025]本实施例以对具有压铆件37的工件36进行压铆,且动压铆模头6位于定压铆模头5的右侧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上模1与下模3处于打开状态,成型驱动机构7驱动活动板4连带动压铆模头6向右侧移动,滑孔8为活动板4提供左右往复移动的空间,使得动压铆模头6远离定压铆模头5移动,从而使得动压铆模头6与定压铆模头5处于开模状态,此时将具有压铆件37的工件36放置在上模1与下模3之间,且压铆件37位于动压铆模头6与定压铆模头5之间,然后成型驱动机构7驱动活动板4连带动压铆模头6向左侧移动,直至动压铆
模头6与定压铆模头5合模以形成压铆孔9,压铆件37位于压铆孔9内,此时,压铆机的输出端驱动上模1与下模3合模,使得上模1上的压铆冲头2对工件36上的压铆件37进行压铆,压铆完成后,上模1与下模3开模,成型驱动机构7驱动活动板4连带动压铆模头6向右侧移动,使得动压铆模头6与定压铆模头5开模,即可将压铆后的工件36取出。本技术通过动压铆模头6与定压铆模头5的开合,以使得压铆孔9能够开合,不但便于工件36上的压铆件37进入压铆孔9内,放料快,也便于将压铆后的工件36取出,取料快,还使得本压铆模具能够与机械手配合使用,以实现压铆加工的自动化送料,大大地提高了压铆的效率和质量,也不会出现压铆后的工件36卡死或工件36上的压铆件37不易放入压铆孔9的现象。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孔8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拆装槽10,所述动压铆模头6设置有第一拆装块11,所述第一拆装块11插装于第一拆装槽10内;具体地,所述第一拆装槽10为燕尾槽,所述第一拆装块11呈燕尾状。该结构设计,便于动压铆模头6的拆装和维护,保证了动压铆模头6组装在活动板4上的稳定性。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板4凸设有第一定位块12。具体地,所述第一定位块12大致呈方块状,所述第一定位块12的顶端设置有导斜面13,所述第一定位块12作为精定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压铆冲头、下模、活动板、定压铆模头、动压铆模头及成型驱动机构,所述上模位于下模的上方,所述压铆冲头设置于上模的底面,所述活动板滑动设置于下模的顶面,所述定压铆模头设置于下模的顶面,所述活动板设置有滑孔,所述动压铆模头与滑孔的内壁连接,所述定压铆模头贯穿滑孔,所述定压铆模头与动压铆模头相对设置,所述定压铆模头与动压铆模头合模以形成压铆孔,所述成型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活动板连接,所述成型驱动机构经由活动板带动动压铆模头靠近或远离定压铆模头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拆装槽,所述动压铆模头设置有第一拆装块,所述第一拆装块插装于第一拆装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凸设有第一定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铆孔能够开合的压铆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铆冲头的数量、动压铆模头的数量、定压铆模头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林峰滕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龙光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