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培安专利>正文

交流接触器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926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控制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其主要技术特点是:执行电路与开关电路相串联;降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串联,将两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起来,在另一降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的连接处到开关电路之间设有开关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吸合时线圈功率大,工作时线圈功率小,具有节约电能,温度低,无噪声,使用寿命长,有功功率大的特点,在电力系统可作为以小电流控制大电流的电子开关使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流接触器控制器,属于电子开关控制
接触器是用来接通和分断供电电路的一种电子控制器,要求接通和分断的时间为20-40ms,接通要靠电路加快速度,分断是靠机械力反弹,为了缩短分断时间就要加大机械反弹力,这样吸合时就需要很大的电磁功率来克服机械反弹力,而运行时需要的电磁功率较小,起动功率远大于运行功率,满足了起动的要求,运行时耗电量就比较大。因此,这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解决这一对矛盾要照顾起动吸合时电流功率要大,分断时电流功率要小。交流接触器在电力系统、企业和民用方面是一种使用十分广泛的电子设备。我们国家从CJ0到CJ10、CJ12、CJ20都是由交流电源给交流磁路的线圈供电来产生电磁力的,使接触器吸合运行。这种交流接触器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少,成本低,一次性投资小,但它耗电量大,从10几瓦到100多瓦,线圈温度高,夏天温度达80℃以上,容易烧坏线圈,吸合线圈交流声大,噪声达45db以上,使用寿命短,维修工作量大。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吸合时电磁功率大,工作时电磁功率小,具有耗电量小,使用寿命长,维修方便,运行时线圈无交流声的交流接触器控制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执行电路与开关电路相串联,降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串联,将两个串联电路的两端相并联,执行电路到电源一端之间设有降压电路,在另一降压电路与稳压电路相连接处到开关电路之间接有开关控制电路,开关控制电路控制开关电路接通与断开,使执行电路中的吸合线圈C通过或断开直流电流。执行电路是由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及设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上的吸合线圈C构成,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上的桥臂上串联有过流保护二极管D5,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1与过流保护二极管D5相连接处到交流电源的一端之间设有降压电路。设在另一降压电路与稳压电路连接处到开关电路之间的开关控制电路是由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及设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直流电压之间的开关管BG1构成,在开关管BG1的发射极到桥式整流二极管D6、D7连接点之间串联有补偿二极管D10、D11,在开关管BG1的基极到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的低电压处设有另一个开关管BG2。本技术的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吸合时电磁功率大,工作时电磁功率小,耗电量小,线圈温度低,使用寿命长,元噪声。图面说明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原理;附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原理图。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执行电路[2]是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的二极管D1臂上同向串联有过流保护二极管D5,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的输出直流电压上接有吸合线圈C。开关电路[6]是由双向可控硅SCR构成。开关控制电路[4]是由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及设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输出直流电压之间的开关管BG1、BG2构成,R1为集电极电阻,R2为基极电阻,在开关管BG1的发射极到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的一个端点之间串联有温度补偿二极管D10、D11,在开关管BG1的基极到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的一个端点之间接有另一个开关管BG2,开关管BG2的基极通过门栏稳压二极管W3、基极电阻R3及延时电容C3分别与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的端点上相连接。降压电路[1]、[3]分别由降压电容C1、C2构成。稳压电路[5]是由稳压二极管W1、W2串联构成。执行电路[2]与开关电路[6]相串联;降压电路[3]与稳压电路[5]相串联,将两串联电路的两端相并联接在交流电源的两极,在执行电路[2]中的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中二极管D1与二极管D5的相连接点到电源一端之间接有降压电路[1],其工作原理是执行电路[2]由全波桥式整流二极管D1、D2、D3、D4和吸合线圈C组成它只在起动的一段时间工作,这时开关控制电路[4]把双向可控硅SCR开通,全波桥式整流二极管电路工作,经吸合线圈C供给起动电流。起动完成后,由开关控制电路[4]关闭双向可控硅SCR,全波桥式整流电路停止工作,吸合线圈C进入运行状态,由执行电路[2]供电。开关控制电路[4]是控制双向可控硅SCR的开通和关断,电容器C2和稳压二极管W1、W2构成开关控制电路[4]的交流稳压电源,再由桥式整流二极管D6-D9全波整流及供给全波整流电路的同等电源(与双向可控硅SCR的电压同等),接触器通电时,由于电容器C3上无电压,开关管BG2无基极电流,BG2关断,BG1开通,通过BG1的电流流向双向可控硅SCR的K、S,使SCR开通,接触器起动,电流流向为在SCR电压为正半周时,即上正下负时,控制电流由电源+→D8→R1→BG1→D11、D10→D6→K→S→电源-,而在SCR负半周时,控制电流由电源+→S→K→D9→R1→BG1→D11→D10→D7→电源-。通电后电容C3由R3充电,当C3上的电压Vc3上升到Vc3大于稳压二极管W3的稳压值+0.7V时,BG2由于稳压二极管的开通而通过基极电流,(R3提供BG2的其极电流使BG2完全导通)BG2导通,BG1关断,双向可控硅SCR关断,接触器起动完成。起动后C3一直处于充足电状态,BG2保持导通,BG1保持截止。执行电路[2]起动完成后,接触器由运行电路供电,在电源正半周时,吸合线圈C电流由电源+→D2→吸合线圈C→D5→电容器C1→电源-,电源负半周时吸合,吸合线圈C电流由于电源+→C1→D1→电源-。这时由于续流二极管D3、D4的续流作用,吸合线圈C中在电源负半周时仍然有原方向的电流流过。过流保护二极管D5是为了防止电容器C1上的电荷在双向可控硅SCR导通时放电烧坏SCR而设置的。如果没有二极管D5,本技术停止工作时在电容C1上存留的电荷没有放电回路,当SCR再导通时,电容器C1上的电荷就由C1→D4→SCR→C1,形成了电容器C1放电的电流通路,这个放电回路电阻近于零值,放电电流足以烧坏双向可控硅SCR,有了二极管D5就可以防止电容器C1放电通路,从而保护了双向可控硅SCR。如果在执行电路[2]中通过交流变压器B、桥式整流二极D12-D15、二极管D16及设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12-D15两端之间的充电电容器C4,其两端与吸合线圈C两端相连接。如外电源停电,由于电容器C4上的存有电荷并通过二极管D16给执行线圈C提供直流,使其吸合被控开关电路,延时可在0-30分钟内调整,在接触器运行中由于电源电压过低或停电,接触器保持不分断,至延时时间结束。本技术在运行时,吸合线圈C的供电电压只有6-8V,毫安级电流,降压电路[1]承担运行时的交流压降,提供吸合线圈C的运行功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交流接触器控制器,其特征是:执行电路[2]与开关电路[6]相串联;降压电路[3]与稳压电路[5]相串联,将两串联电路的两端相并联,执行电路[2]到电源一端之间设有降压电路[1],另一降压电路[3]与稳压电路[5]相连接处到开关电路[6]之间接有开关控制电路[4],开关控制电路[4]控制开关电路[6]接通与断开,使执行电路[2]中的吸合线圈C通过或断开直流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交流接触器控制器,其特征是执行电路[2]与开关电路[6]相串联;降压电路[3]与稳压电路[5]相串联,将两串联电路的两端相并联,执行电路[2]到电源一端之间设有降压电路[1],另一降压电路[3]与稳压电路[5]相连接处到开关电路[6]之间接有开关控制电路[4],开关控制电路[4]控制开关电路[6]接通与断开,使执行电路[2]中的吸合线圈C通过或断开直流电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流接触器控制器,执行电路[2]是由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及设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1-D4上的吸合线圈C构成,其特征是在桥式整流二极管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安
申请(专利权)人:李培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