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交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908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交流接触器,其接触器触头系统在打开位置时三相动触头与动触桥安装固定在触头支架上,触头支架安装在动铁芯上,某相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开距为S2,另二相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距离为S1,S2大于S1,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的距离为S3,S3为S2与触头超程S4之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电弧能量大大减少,能实现少弧或无弧开断,具有工作可靠稳定,电寿命高,功能强等特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新型交流接触器,属于电器类。经检索可知,目前文献中对智能交流接触器已有一些论述,许志红、张培铭等发表在《低压电器》1998年第3期的“智能交流接触器的研究”一文介绍了采用微处理器实现交流接触器的控制方法,然而,该方案无法实现三相触头电流均在过零附近分断。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的不足,而研制的一种实现三相触头电流均在过零附近分断的一种智能型交流接触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接触器电磁机构、接触器触头系统,接触器触头系统,在打开位置时三相动触头与动触桥安装固定在触头支架上,触头支架安装在动铁芯上,某相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开距为S2,另二相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距离为S1,S2大于S1,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的距离为S3,S3为S2与触头超程S4之和。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电弧能量大大减少,能实现少弧或无弧开断,具有工作可靠稳定,电寿命高,功能强等特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是一种工作可靠,能实现少弧或无弧开断,具有与主计算机通信功能的智能型交流接触器。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电路部分连接示意框图图3为本技术的触头结构的动静铁芯断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触头结构的动静铁芯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A为单片机控制系统;B为接触器电磁机构;C为接触器触头系统;图2中Z1为整流电路;Z2为主控元件;X为线圈;Z3为保持控制元件;Y2为降压控制电路;D为单片机系统;E1为控制电路;E2为控制电路。图3、图4中1为某相动触桥;2为某相动触头;3为触头支架;4为静触头;5为静触桥;6为动铁芯;7为静铁芯;8为线圈。从图1、图2可知,单片机控制系统A控制接触器电磁机构B,接触器电磁机构B带动接触器触头系统C,单片机控制系统A的电路部分,其连接关系是电源Y接至整流电路Z1交流侧,整流电路Z1直流侧接主控元件Z2输入端,主控元件Z2输出端接至线圈X,单片机系统D的一个输出口接控制电路E1输入端,控制电路E1输出端接至主控元件Z2控制端,单片机系统D的另一个输出口接控制电路E2输入端,控制电路E2输出端接至保持控制元件Z3的控制端,保持控制元件Z3的输出端接至线圈X,降压稳压控制电路Y2的输出端接保持控制元件Z3的输入端,电源接降压稳压控制电路Y2的输入端,整流电路Z1的负端与线圈X的另一端、降压稳压控制电路Y2的地端相接。从图3可知,本技术的触头系统在打开位置时三相动触头与动触桥。安装在触头支架3上,触头支架3安装在动铁芯6上,某相动触头2与静触头4之间的开距为S2,另二相动静触头之间的距离为S1,S2大于S1,动铁芯6与静铁芯7之间的距离为S3,S3为S2与触头超程S4之和,本技术的触头系统是这样安排的,一相触头的开距大于另二相触头的开距,这一相触头打开的时刻比另二相触头打开的时刻早约5ms,在保持期间单片机系统通过保持可控元件在适当时刻切断线圈电流,在适当的弹簧压力作用下使该相触头在主电路电流过零附近开断主电路电流,过5ms另二相触头也在主电路电流过零附近开断主电路电流,实现少弧或者无弧开断。从图4可知,本技术的触头系统在闭合位置时三相动触头2与静触头4接触在一起,动铁芯6与静铁芯7也接触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①它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A)、接触器电磁机构(B)、接触器触头系统(C),接触器触头系统(C),在打开位置时三相动触头(2)与动触桥(1)安装固定在触头支架(3)上,触头支架(3)安装在动铁芯(6)上,某相动触头(2)与静触头(4)之间的开距为S2,另二相动触头(2)与静触头(4)之间的距离为S1,S2大于S1,动铁芯(6)与静铁芯(7)之间的距离为S3,S3为S2与触头超程S4之和;②单片机控制系统(A)的电路部分,其连接关系是电源(Y)接至整流电路(Z1)交流侧,整流电路(Z1)直流侧接主控元件(Z2)输入端,主控元件(Z2)输出端接至线圈(X),单片机系统(D)的一个输出口接控制电路(E1)输入端,控制电路(E1)输出端接至主控元件(Z2)控制端,单片机系统(D)的另一个输出口接控制电路(E2)输入端,控制电路(E2)输出端接至保持控制元件(Z3)的控制端,保持控制元件(Z3)的输出端接至线圈(X),降压稳压控制电路(Y2)的输出端接保持控制元件(Z3)的输入端,电源接降压稳压控制电路(Y2)的输入端,整流电路(Z1)的负端与线圈(X)的另一端、降压稳压控制电路(Y2)的地端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①它包括单片机控制系统(A)、接触器电磁机构(B)、接触器触头系统(C),接触器触头系统(C),在打开位置时三相动触头(2)与动触桥(1)安装固定在触头支架(3)上,触头支架(3)安装在动铁芯(6)上,某相动触头(2)与静触头(4)之间的开距为S2,另二相动触头(2)与静触头(4)之间的距离为S1,S2大于S1,动铁芯(6)与静铁芯(7)之间的距离为S3,S3为S2与触头超程S4之和;②单片机控制系统(A)的电路部分,其连接关系是电源(Y)接至整流电路(Z1)交流侧,整流电路(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铭许志红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