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4784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气体流入后序设备,且避免环境污染的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其包括立式筒体、焊接于筒体底部的底板、焊接于筒体顶部的封头;所述筒体下部设有工作液进料口和工作液出料口,工作液进料口和工作液出料口同轴且对称设置在筒体两侧;所述筒体下部内侧,位于工作液进料口处,还设有导流板;所述封头中部设有放空口,放空口处设有呼吸阀,呼吸阀的气体出口处设有自力式调节阀,且自力式调节阀连通尾气吸附系统;所述封头上还设有人孔和氮气进口,且氮气进口处设有自力式调节阀;所述封头上还设有压力表口,压力表口设有压力表。压力表口设有压力表。压力表口设有压力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设备
,尤其是一种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

技术介绍

[0002]蒽醌法生产双氧水是目前工业化生产双氧水的主要方法,其是以2

乙基蒽醌(EAQ)为工作载体,以重芳烃(Ar)和四丁基脲(TBU)或磷酸三辛酯(TOP)为溶剂配成工作液,经过氢化、氧化、萃取和工作液后处理等工序,得到双氧水产品。而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艺流程是循环工作液贮槽内的工作液经过泵打入氢化塔,与氢气在触媒作用下反应生成氢化液;然后氢化液和压缩空气在氧化塔中反应生成过氧化氢,同时氢化液被还原为工作液;然后工作液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进入萃取塔进行分离,萃取塔下部出料的双氧水进入净化单元,上部出料的工作液去后处理再生工序,经过再生后工作液重新回到循环工作液贮槽,从而完成一个循环,周而复始实现连续生产。而循环工作液贮槽是工作液循环工艺的起点和终点,循环工作液贮槽是双氧水生产工艺的关键设备之一。
[0003]传统循环工作液贮槽是工作液由一根从贮槽顶部插到底部的管道进入贮槽内,贮槽顶部设置有放空口,以便工作液夹带的部分空气和挥发性气体进入大气,这样的贮槽结构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进入贮槽内的工作液夹带的部分气体来不及分离出来,就随着工作液进入工作液泵中容易造成泵的气蚀,造成流量波动大,操作难以控制,而且如果空气进入氢化塔中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二、从顶部放空口出来的气体含有一定的芳烃有机物气体,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其能够有效避免气体流入后序设备,且避免环境污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其包括立式筒体、焊接于筒体底部的底板、焊接于筒体顶部的封头;所述筒体下部设有工作液进料口和工作液出料口,工作液进料口和工作液出料口同轴且对称设置在筒体两侧;所述筒体下部内侧,位于工作液进料口处,还设有导流板;所述封头中部设有放空口,放空口处设有呼吸阀,呼吸阀的气体出口处设有自力式调节阀,且自力式调节阀连通尾气吸附系统;所述封头上还设有人孔和氮气进口,且氮气进口处设有自力式调节阀;所述封头上还设有压力表口,压力表口设有压力表。
[0007]优选的,所述筒体内还设有阶梯形加固板,阶梯形加固板设于导流板侧面。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板的高度是筒体高度的五分之三。
[0009]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为弧形。
[0010]优选的,所述工作液进料口插入筒体内侧,且连接一管口朝下的弯管。
[0011]优选的,所述筒体外侧与工作液进料口间设置有补强圈。
[0012]优选的,所述筒体底部与底板连接处设有放净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工作液进口与工作液出口之间设有导流板,工作液由进口进入后,在导流板的作用下,气液充分分离后,由出口流出,而工作液进口和工作液出口同轴设计,延长了工作液气液分离的时间使得分离更充分,有效避免气体流入后序设备,杜绝泵气蚀的问题,也消除了氢化塔内带入空气的风险,保证正常生产的同时也保证生产安全;另外,封头的放空口处通过呼吸阀和自力式调节阀连通尾气吸附系统,这样呼吸阀和自力式调节阀可以避免筒体内部液位突然上升或下降而引起设备变形,保证设备安全的同时,也将放空的气体流入尾气吸附系统,避免排出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封头上的氮气进口设计,加入氮封满足安全环保要求。
[0014]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一是设于导流板侧面的阶梯形加固板设计,能够层层加固导流板,保证气液充分分离;二是弧形导流板设计,延长工作液气液分离时间,分离更充分;三是工作液进料口插入筒体内侧,且连接一管口朝下的弯管,工作液由弯管流出,经导流板分离,降低工作液的流入高度,减少气体的同时也提高气液分离效果;四是筒体外侧与工作液进料口间的补强圈设计,能够防止导流板和进料口处筒体不发生变形。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1和2,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不是为了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8]本技术是一种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其包括立式筒体3、焊接于筒体3底部的底板16、焊接于筒体3顶部的封头4;所述筒体3底部与底板16连接处一侧设有放净口1;所述筒体3下部设有工作液进料口15和工作液出料口2,工作液进料口15和工作液出料口2同轴且对称设置在筒体3两侧,工作液进料口15与工作液出料口2同轴,延长了工作液的气液分离的时间使得分离更充分;所述工作液进料口15插入筒体3内侧,且连接一管口朝下的弯管;所述筒体3下部内侧,位于工作液进料口15处,还设有导流板12;所述导流板12以工作液进料口15为中心,左右各延长50cm,高度是整个筒体3高度的3/5;所述导流板12也可设为弧形;所述筒体3内还设有阶梯形加固板13,阶梯形加固板13设于导流板12侧面,起加固导流板12作用;所述筒体3外侧与工作液进料口15间设置有补强圈14,可防止导流板12和工作液进料口15处筒体不发生变形;所述封头4与筒体3顶端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所述封头4中部设有放空口6,放空口6处设有呼吸阀8,呼吸阀8的气体出口处设有第一自力式调节阀7,且第一自力式调节阀7连通尾气吸附系统(尾气吸附系统为现有技术,图中未示出),可以避免筒体内液位突然上升或下降引起的设备变形,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所述封头4上还设有人孔5和氮气进口11,且氮气进口11处设有第二自力式调节阀10,加入氮封可满足安全环保要求;所述封头4上还设有压力表口,压力表口设有压力表9。
[0019]工作液从工作液进料口15进入筒体3中的导流板12区域,在经过导流板12区域时工作液中的气相、液相进行充分地分离,气相从放空口6出去,液相流到工作液出料口2处,以此杜绝泵气蚀的问题,同时也消除了氢化塔内带入空气的风险。所述呼吸阀参数为

5KPa~15KPa,第一自力式调节阀和第二自力式调节阀的额定开启压力分别为1.5KPa和1.8KPa,通过压力表的数值自动开启调节阀调控压力,并且气体出口连接尾气吸附系统,以此保证设备的安全以及满足环保要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筒体(3)、焊接于筒体(3)底部的底板(16)、焊接于筒体(3)顶部的封头(4);所述筒体(3)下部设有工作液进料口(15)和工作液出料口(2),工作液进料口(15)和工作液出料口(2)同轴且对称设置在筒体(3)两侧;所述筒体(3)下部内侧,位于工作液进料口(15)处,还设有导流板(12);所述封头(4)中部设有放空口(6),放空口(6)处设有呼吸阀(8),呼吸阀(8)的气体出口处设有自力式调节阀,且自力式调节阀连通尾气吸附系统;所述封头(4)上还设有人孔(5)和氮气进口(11),且氮气进口(11)处设有自力式调节阀;所述封头(4)上还设有压力表口,压力表口设有压力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循环工作液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卫平严峻刘清兴马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名鑫双氧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