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化塔生产系统中白土床的冲洗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34785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化塔生产系统中白土床的冲洗分系统,包括由三节氢化塔单元组成的氢化塔,工作液输入管与氢化液输入管交汇于混合液输入管,混合液输入管一路交汇于氢化液流出管、另一路与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工作液输入管的另一端通过工作液循环泵与再生工作液罐的下部连接,再生工作液供应管与工作液白土床的上部连接,工作液供应管连接于工作液白土床的下部,白土床净化管依次经双向阀AC、白土床过滤器与芳烃混合溶剂循环罐的上部连接,第二芳烃混合溶剂输入管与工作液白土床的上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氢化塔生产系统中白土床的冲洗分系统,能够增加钯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延长钯催化剂的使用周期,降低双氧水的生产成本。产成本。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化塔生产系统中白土床的冲洗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氢化塔生产系统中白土床的冲洗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过氧化氢又名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工原料, 主要应用在纺织品和纸浆的漂白、化学品的合成和环保领域,在电子、食品和冶金工业也有广泛的应用。我公司生产过氧化氢的方法是蒽醌法, 即将烷基蒽醌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组成工作液, 以烷基蒽醌为工作载体, 在钯催化剂的作用下加氢,使烷基蒽醌还原为氢蒽醌, 然后用压缩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得到原来的烷基蒽醌, 同时生成过氧化氢,再经萃取、精制和浓缩得到各种规格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产品。
[0003]采用钯催化剂固定床催化加氢工艺,工艺特点是填装钯催化剂,在生产过程中钯催化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价格昂贵占生产成本比例大,是制约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但是往往有一些不利因素导致钯催化剂中毒,使活性下降,降低了钯催化剂的使用周期,缩短了使用寿命,从而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4]蒽醌法固定床双氧水生产中,氢化反应属于气、液、固多相催化加氢反应。在多相催化反应过程中,从反应物氢气和蒽醌到氢蒽醌,一般经历下列步骤:
[0005]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内外表面扩散,2、反应物分子吸附在催化剂表面,3、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相互作用进行化学反应,4、反应物自催化剂内外表面脱附,5反应产物在孔内扩散到反应物中去。根据钯催化剂的氢化反应原理可知,影响钯催化剂活性下降的因素有:
[0006]1、由于催化剂表面或孔道内表面被某种杂质( 氢蒽醌、氧铝粉、微量的碱或降解物) 覆盖, 使活性组分不能与工作液和氢气充分接触,进而使钯催化剂活性显著下降,所以要通过再生后将这些杂质除掉后即可恢复其活性。2、钯催化剂再生不彻底不能有效的把吸附在钯催化剂上的杂质去除,或者不能恢复到原始钯催化剂的活性水平。随着运转时间的延长, 催化剂活性逐渐下降。最直观的表现是当其他条件没有变化, 氢化压力或床层温度提高到指标的上限, 而氢化效率明显地不易提高且降低产品浓度达不到要求,此时需要对催化剂进行再生。传统再生方法是水蒸气法,单一使用水蒸气再生效果差,使用周期短,吸附在钯催化剂上的降解物不能有效清除干净。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化塔生产系统中白土床的冲洗分系统,能够增加钯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延长钯催化剂的使用周期,降低双氧水的生产成本。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氢化塔生产系统中白土床的冲洗分系统,包括由自上而下竖直排列的三节氢化塔单元组成的氢化塔,工作液输入管依次经一级循环工作液过滤器、二级循环工作液过滤器、双向阀A与依次经循环氢化液过滤器、双向阀B后的氢化液输入管交汇于混合液输入
管,混合液输入管经工作液预热器后,一路与第一分管连接、另一路与第一右侧支管连接;第一右侧支管经双向阀C后与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一分管依次经双向阀D、双向阀E、双向阀F后交汇于氢化液流出管;从双向阀D和双向阀E之间的第一分管上分出第二右支路、第四右支路,第二右支路经双向阀G与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四右支路经双向阀I与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连通;从双向阀E和双向阀F之间的第一分管上分出第三右支路、第五右支路,第三右支路经双向阀H与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五右支路经双向阀J与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连通;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连接第六右支路,第六右支路经双向阀K交汇于氢化液流出管;
[0010]氢气输入管依次经双向阀L、氢气过滤器与第一左侧支管连通,第一左侧支管经双向阀M与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在氢气输入管与第一左侧支管的交汇处连接有第二分管,第二分管分出第二左侧支管和第三左侧支管,第二左侧支管经双向阀N与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三左侧支管经双向阀P与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
[0011]水蒸气输入管经双向阀Q、氮气输入管经双向阀R交汇于再生输入管,再生输入管分出两路,一路与第四左侧支管连接、另一路与第三分管连接,第四左侧支管经双向阀S与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三分管分出第五左侧支管和第六左侧支管,第五左侧支管经双向阀T与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六左侧支管经双向阀U与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
[0012]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经第七左侧支管、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经第八左侧支管、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经第九左侧支管均连接至第四分管,在第七左侧支管上设有双向阀V、在第八左侧支管上设有双向阀W、在第九左侧支管上设有双向阀X,从第四分管与第九左侧支管的交汇处连接氮气回收管、该氮气回收管经冷凝器至氮气回收罐;
[0013]所述工作液输入管的另一端通过工作液循环泵与再生工作液罐的下部连接,再生工作液罐的上部连接再生工作液供应管,再生工作液供应管经双向阀AA与工作液白土床的上部连接,工作液供应管经双向阀AB连接于工作液白土床的下部,连接于工作液白土床底部的白土床净化管依次经双向阀AC、白土床过滤器与用于盛装芳烃混合溶剂的芳烃混合溶剂循环罐的上部连接,连接于芳烃混合溶剂循环罐下部的第二芳烃混合溶剂输入管依次经第二芳烃混合溶剂循环泵、双向阀AD与工作液白土床的上部连接。
[0014]所述氢化液输入管的另一端经氢化液循环泵与氢化液分离器的底部连接,所述氢化液流出管的另一端与氢化液分离器的上部连接,连接于氢化液分离器下部的氢化液回收管依次经双向阀AE、一级氢化液过滤器、二级氢化液过滤器与氢化液贮罐的顶部连接,在氢化液分离器与双向阀AE之间的氢化液回收管上连接有氢化液分管,氢化液分管经双向阀AF连接于氢化液白土床的下部,氢化液白土床的顶部连接有第二氢化液分管,第二氢化液分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双向阀AE与一级氢化液过滤器之间的氢化液回收管上。
[0015]在氢化液分离器与氢化液循环泵之间的氢化液输入管上设有双向阀AG,在工作液循环泵与再生工作液罐之间的工作液输入管上设有双向阀AH,在芳烃混合溶剂循环罐与第二芳烃混合溶剂循环泵之间的第二芳烃混合溶剂输入管上设有双向阀AI。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在工作液进入氢化塔之前先进行两级过滤,滤除工作液中夹带的氧化铝粉尘和
磷酸盐固体等杂质,防止了因固体杂质覆盖在钯催化剂表面而降低触媒活性。
[0018]2、使用芳烃混合溶剂对白土床新填装的氧化铝进行冲洗,除去大量粉尘,大大降低了工作液中氧化铝粉尘含量,不仅减轻了过滤器负荷压力,还进一步提高了氢化塔内钯催化剂的使用效果,延长了钯催化剂的再生时间。经混合溶剂冲洗后可降低白土床中的粉尘量的95%左右,未经冲洗直接抽入使用将会使氢化塔由于氧化铝粉尘的影响温升达4

5℃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冲洗后温升低于0.5℃,延长催化剂寿命达半个月左右,由于粉尘的减少延长过滤器滤蕊使用寿命达二十天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化塔生产系统中白土床的冲洗分系统,包括由自上而下竖直排列的三节氢化塔单元组成的氢化塔(6),工作液输入管(G2)依次经一级循环工作液过滤器(1)、二级循环工作液过滤器(2)、双向阀A与依次经循环氢化液过滤器(3)、双向阀B后的氢化液输入管(G1)交汇于混合液输入管(G12),混合液输入管(G12)经工作液预热器(4)后,一路与第一分管(F1)连接、另一路与第一右侧支管(F11)连接;第一右侧支管(F11)经双向阀C后与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一分管(F1)依次经双向阀D、双向阀E、双向阀F后交汇于氢化液流出管(G7);从双向阀D和双向阀E之间的第一分管(F1)上分出第二右支路(F12)、第四右支路(F14),第二右支路(F12)经双向阀G与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四右支路(F14)经双向阀I与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连通;从双向阀E和双向阀F之间的第一分管(F1)上分出第三右支路(F13)、第五右支路(F15),第三右支路(F13)经双向阀H与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五右支路(F15)经双向阀J与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连通;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连接第六右支路(F16),第六右支路(F16)经双向阀K交汇于氢化液流出管(G7);氢气输入管(G3)依次经双向阀L、氢气过滤器(5)与第一左侧支管(F21)连通,第一左侧支管(F21)经双向阀M与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在氢气输入管(G3)与第一左侧支管(F21)的交汇处连接有第二分管(F2),第二分管(F2)分出第二左侧支管(F22)和第三左侧支管(F23),第二左侧支管(F22)经双向阀N与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三左侧支管(F23)经双向阀P与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水蒸气输入管(G5)经双向阀Q、氮气输入管(G6)经双向阀R交汇于再生输入管(G456),再生输入管(G456)分出两路,一路与第四左侧支管(F31)连接、另一路与第三分管(F3)连接,第四左侧支管(F31)经双向阀S与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三分管(F3)分出第五左侧支管(F32)和第六左侧支管(F33),第五左侧支管(F32)经双向阀T与中间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第六左侧支管(F33)经双向阀U与下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顶部连通;上面一节氢化塔单元的塔底流出管经第七左侧支管(F41)、中间一节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卫平吴海峰王祥卫刘清兴马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名鑫双氧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