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混合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双氧水的稳定液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783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微混合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双氧水的稳定液的制备方法,所述微混合器包括微混合器本体,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设置有微混通道,所述微混通道设置有将进入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的亲水溶液和亲油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的亲水部和亲油部,从而使得所述亲水溶液和所述亲油溶液能够混合均匀。所述微混合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0:在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设置微混通道,并使得所述微混通道具有亲水部和亲油部,以将进入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的亲水溶液和亲油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将含有氢蒽醌的氢化液和磷酸溶液加入到上述微混合器中进行混合以形成双氧水的稳定液。水的稳定液。水的稳定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混合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双氧水的稳定液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微混合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双氧水的稳定液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化工的兴起,人们对小尺寸和快速过程领域进行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以微混合器为例,目前的微混合器具有微管道,能够将两种溶液进行混合并使得二者之间进行反应。但是,利用目前的混合器无法将亲水性溶液和亲油性溶液混合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目前的混合器无法将亲水性溶液和亲油性溶液混合均匀的问题,提供一种微混合器,该微混合器的微混通道具有将进入到所述微混合器内的亲水溶液和亲油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的亲水部和亲油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微混合器,所述微混合器包括微混合器本体,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设置有微混通道,所述微混通道设置有将进入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的亲水溶液和亲油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的亲水部和亲油部。
[0005]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微混通道上设置能够与所述亲水溶液相亲和的所述亲水部以及能够与所述亲油溶液相亲和的所述亲油部,从而使得所述亲水溶液和所述亲油溶液能够混合均匀,以得到油包水溶液或是水包油溶液,并且所述混合溶液稳定存在。
[0006]优选地,所述微混通道包括多个亲水通道和多个亲油通道,多个所述亲水通道和多个所述亲油通道在沿液体的流向上交替分布。
[0007]优选地,所述微混通道呈波状。
[0008]优选地,所述亲水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10
°-
80
°
,优选地,所述亲水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30
°-
70
°

[0009]优选地,所述亲油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10
°-
80
°
,优选地,所述亲油通道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30
°-
70
°

[0010]优选地,所述亲水通道的壁面形成有亲水基团。
[0011]优选地,所述亲油通道的壁面形成有亲油基团。
[0012]优选地,所述亲水通道的宽度为0.01mm-3mm;和/或
[0013]所述亲油通道的宽度为0.01mm-3mm。
[0014]优选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微混通道相连通的供所述亲水溶液进入的第一进口、与所述微混通道相连通的供所述亲油溶液进入的第二进口以及与所述微混通道相连通的供所述混合溶液排出的出口。
[0015]优选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微混通道相连通的预混通道,所述预
混通道包括一端与所述微混通道相连接的直通道,所述预混通道包括连通所述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进口的第一通道以及连通所述直通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口的第二通道。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呈弧形,并且所述第一通道朝向背离所述直通道内的液体的流向的方向隆起,和/或
[0017]所述第二通道呈弧形,并且所述第二通道朝向背离所述直通道内的液体的流向的方向隆起。
[0018]优选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微混通道和所述出口的导出通道。
[0019]优选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侧壁设置凹槽以形成所述微混通道,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包括能够与所述基板相拼合以遮盖所述凹槽的盖板,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出口均设置于所述盖板。
[0020]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微混合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包括微混合器本体,所述微混合器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S10:在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设置微混通道,并使得所述微混通道具有亲水部和亲油部,以将进入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内的亲水溶液和亲油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
[0021]将含有氢蒽醌的氢化液和磷酸溶液加入到微混合器中,从而能够使得二者混合均匀,形成均一的油包水溶液。将所述稳定液通入氧化塔进行氧化反应以得到过氧化氢,由于稳定液能够稳定存在,磷酸不易在氧化塔内析出,降低磷酸的消耗量大约50%以上。
[0022]优选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包括基板和盖板;
[0023]所述步骤S10包括:
[0024]步骤S10a:在所述基板上刻出彼此相互连通的多个凹槽,并使得多个所述凹槽呈波状并沿液体的流向延伸以形成所述微混通道;
[0025]步骤S10b:选取间隔的凹槽作为第一凹槽并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壁面形成亲水基团以形成亲水通道,选取剩余的间隔的凹槽作为第二凹槽并得所述第二凹槽的壁面形成亲油基团以形成所述亲油通道;
[0026]所述微混合器的制备方法包括:
[0027]步骤S20:在所述盖板上开设三个通孔以分别形成供所述亲水溶液进入的第一进口、供所述亲油溶液进入的第二进口以及供所述混合溶液排出的出口;
[0028]步骤S30:将所述盖板和所述基板彼此相互拼合在一起,使得所述盖板遮盖所述微混通道,并使得所述第一进口、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微混通道的一端相连通以及使得所述出口与所述微混通道的另一端相连通。
[0029]优选地,所述基板的材质为具有亲油基团且在相应的条件下所述亲油基团生成亲水基团的高聚物,在所述步骤S10b中,在真空条件下,选用紫外线照射所述第一凹槽以使得所述第一凹槽的壁面形成亲水基团。
[0030]优选地,紫外线的照射剂量为1-100kJ/cm2;和/或
[0031]所述真空度为不大于0.01MPa。
[0032]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双氧水的稳定液的制备方法,将含有氢蒽醌的氢化液和磷酸溶液加入到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微混合器中进行混合以形成双氧水的稳定液。
[0033]优选地,所述磷酸溶液的流量和所述氢化液流量比为所述磷酸溶液的流量:所述
氢化液的流量=1:(5-30);优选地,所述磷酸溶液的流量和所述氢化液流量比为所述磷酸溶液的流量:所述氢化液的流量=1:(10-15)。
[0034]优选地,所述磷酸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0%-85%。
[0035]优选地,所述磷酸溶液量和所述氢化液在不超过50℃的温度下进行混合。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混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7]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微混合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8]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微混合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9]附图标记说明
[0040]10-微混合器;12-微混合器本体;120-微混通道;110-亲水通道;112-亲油通道;122-第一进口;123-基板;124-第二进口;125-盖板;126-出口;14-预混通道;140-直通道;142-第一通道;144-第二通道;16-导出通道;20-混合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10)包括微混合器本体(12),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内设置有微混通道(120),所述微混通道(120)设置有将进入到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内的亲水溶液和亲油溶液混合形成混合溶液的亲水部和亲油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通道(120)包括多个亲水通道(110)和多个亲油通道(112),多个所述亲水通道(110)和多个所述亲油通道(112)在沿液体的流向上交替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通道(120)呈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通道(1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10
°-
80
°
,优选地,所述亲水通道(110)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30
°-
70
°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通道(1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10
°-
80
°
,优选地,所述亲油通道(112)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的延伸方向所成的夹角为30
°-
70
°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通道(110)的壁面形成有亲水基团。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油通道(112)的壁面形成有亲油基团。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通道(110)的宽度为0.01mm-3mm;和/或所述亲油通道(112)的宽度为0.01mm-3mm。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上设置有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通的供所述亲水溶液进入的第一进口(122)、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通的供所述亲油溶液进入的第二进口(124)以及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通的供所述混合溶液排出的出口(126)。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内设置有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通的预混通道(14),所述预混通道(14)包括一端与所述微混通道(120)相连接的直通道(140),所述预混通道(14)包括连通所述直通道(14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进口(122)的第一通道(142)以及连通所述直通道(14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进口(124)的第二通道(144)。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42)呈弧形,并且所述第一通道(142)朝向背离所述直通道(140)内的液体的流向的方向隆起,和/或所述第二通道(144)呈弧形,并且所述第二通道(144)朝向背离所述直通道(140)内的液体的流向的方向隆起。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微混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混合器本体(12)内设置有连通所述微混通道(120)和所述出口(126)的导出通道(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学五张帆钱亚男刘静如王振刚徐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