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合模定位的自行车后盖用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307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3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合模定位的自行车后盖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中间板、下模体、冷却顶出装置、限位板、减震垫、上模体、导向柱、注塑管、压板、驱动结构,取代了现有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上模体合模的方式,对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进行定位,使得合模后的上模体与下模体不会发生错位,便于合模,通过驱动结构进行合模,上模体与下模体不会发生错位以及位置偏移的情况,能够有效保证注塑质量,工作人员不需要反复升降上模体进行重复合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注塑效率。提高了注塑效率。提高了注塑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合模定位的自行车后盖用注塑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方便合模定位的自行车后盖用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后盖设置于自行车后车轮上侧,又称为自行车挡泥板,安装在后车轮上侧起到阻挡泥土的作用;自行车后盖为塑料材质,通常由注塑模具注塑一体成型;
[0003]现有的自行车后盖注塑模具,注塑管外接注塑设备用于注塑物料的输送,将上模体外接驱动装置,使得上模体受力挤压伸缩杆将其压缩变形,从而将上模体与下模体接触,此时压板会嵌入到注塑槽内,注塑物料通过注塑管导入,在四个注塑孔的多角度出料作用下将注塑物料填充满注塑槽,使得注塑挡泥板工件成型,通过下模体内部由电动推杆、推架、接触块、冷水管组成的冷却顶出装置将成型的后盖顶出,冷水管通过连接头外接循环水管道,使得冷水管内的冷水循环流动,实现对下模体全面高效的散热效果,之后注塑工件冷却定型,电动推杆推动推架上移,使得接触块与注塑工件接触,并且将注塑工件顶出注塑槽内,方便后续的卸料操作;
[0004]但是,现有自行车后盖注塑模具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由于上模体仅仅与外界驱动装置连接,使得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外界驱动压装置控制上模体下降与下模体合模,驱动装置冲击力比较大且下降速度快,使得上模体下降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的情况发生,使得合模后的上模体与下模体发生错位,若发生错位直接进行产品的注塑将会影响产品的注塑质量,若为了保证产品注塑质量,工作人员需反复将上模体升起重复合模,直到上模体与下模体合模合格才能进行产品的注塑,这一过程将会耗费部分时间,拖慢了产品注塑速度,由此导致上模体与下模体的合模精度不高,不便于上模体、下模体的精准合模,降低了注塑效率,而且,上模体下降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最终会集中在下模体上,使得上模体撞击至下模体上,长时间使用下模体由于承受不住过大的冲击力而发生损坏,缩短了注塑模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合模定位的自行车后盖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中间板、下模体、冷却顶出装置、限位板、减震垫、上模体、导向柱、注塑管、压板、驱动结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顶部安装有下模体,所述下模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顶出装置,所述下模体顶部的四个角处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下模体顶部开设有注塑槽,所述注塑槽的边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减震垫为橡胶材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下模体的外侧,所述驱动结构上设置有上模体,所述上模体的底部安装有压板,所述上模体、压板的内部开设有注塑通道,所述上模体的顶部安装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与注塑通道连通,所述上模体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与导向槽
配合使用;
[0006]所述驱动结构由固定架、固定板、电机、转动杆、锥齿轮A、锥齿轮B、丝杠组成,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截面为U型结构,所述固定架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固定板,右端所述固定板的侧壁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与外界电源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板左侧连接有转动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左端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有锥齿轮A,所述锥齿轮A的下侧啮合有锥齿轮B,所述锥齿轮B的底部焊接有丝杠的一端,所述上模体的内部开设有穿孔,所述丝杠的另一端穿过穿孔延伸至下模体内部与其转动连接,所述丝杠与穿孔啮合。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增加了由固定架、固定板、电机、转动杆、锥齿轮A、锥齿轮B、丝杠组成的驱动结构,取代了现有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上模体合模的方式,对上模体与下模体之间进行定位,使得合模后的上模体与下模体不会发生错位,便于合模,启动电机,带动转动杆以及锥齿轮A顺时针旋转,由于锥齿轮A与锥齿轮B啮合,带动锥齿轮B与丝杠逆时针转动,由于上模体与丝杠啮合,转动的丝杠带动上模体下降,实现上模体与下模体相互靠近,导向柱移动至导向槽中,上模体底部与减震垫接触,完成了合模过程,通过丝杠与上模体啮合连接,与下模体转动连接,使得丝杠将上模体、下模体连接在一起,对上模体、下模体起到限位作用,使得上模体只能在丝杠上纵向升降,使得上模体在丝杠的传动作用下实现升降,本申请达到了精准合模,通过驱动结构进行合模,上模体与下模体不会发生错位以及位置偏移的情况,能够有效保证注塑质量,工作人员不需要反复升降上模体进行重复合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注塑效率;
[0008]本技术增加了限位板以及减震垫,环形结构的限位板对注塑槽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对注塑原料起到阻挡作用,避免本申请进行产品注塑的过程中原料发生泄露;本申请通过丝杠传动的方式实现合模,相较于现有冲击力较大的驱动装置进行合模的方式,本申请稳定性更高,所产生的冲击力减小,即使有冲击力,在合模结束之后,上模体与下模体不会发生直接接触,上模体底部直接与限位板上的减震垫接触,减震垫能够对上模体所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使得合模产生的冲击力不会集中在下模体上,上模体不会与下模体发生直接撞击,下模体不会受到较大冲击力而发生损坏,有效延长了本申请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合模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技术上模体复位的整体示意图;
[0011]图3为本技术下模体内部开设有注塑槽的局部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下模体的俯视图。
[0013]如图,1

底板、2

中间板、3

下模体、4

冷却顶出装置、5

注塑槽、6

限位板、7

减震垫、8

固定架、9

固定板、10

电机、11

转动杆、12

锥齿轮A、13

锥齿轮B、14

丝杠、15

上模体、16

导向柱、17

导向槽、18

注塑管、19

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0015]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合模定位的自行车后盖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
板1、中间板2、下模体3、冷却顶出装置4、限位板6、减震垫7、上模体15、导向柱16、注塑管18、压板19、驱动结构,底板1的顶部安装有中间板2,中间板2的顶部安装有下模体3,下模体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顶出装置4,下模体3顶部的四个角处开设有导向槽17,下模体3顶部开设有注塑槽5,注塑槽5的边缘设置有限位板6,限位板6为环形结构,限位板6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垫7,减震垫7为橡胶材质,底板1上设置有驱动结构,驱动结构设置在下模体3的外侧,驱动结构上设置有上模体15,上模体15的底部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合模定位的自行车后盖用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中间板、下模体、冷却顶出装置、限位板、减震垫、上模体、导向柱、注塑管、压板、驱动结构,所述底板的顶部安装有中间板,所述中间板的顶部安装有下模体,所述下模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顶出装置,所述下模体顶部的四个角处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下模体顶部开设有注塑槽,所述注塑槽的边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板的顶部设置有减震垫,所述底板上设置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在下模体的外侧,所述驱动结构上设置有上模体,所述上模体的底部安装有压板,所述上模体、压板的内部开设有注塑通道,所述上模体的顶部安装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与注塑通道连通,所述上模体底部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有导向柱;所述驱动结构由固定架、固定板、电机、转动杆、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万德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