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金来专利>正文

永磁式单线圈无功耗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2175 阅读:2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永磁式单线圈无功耗接触器,它包括线圈、永磁体、静触头、动触头、片状弹簧、灭弧罩、触头支架、辅助开关、底板、缓冲垫、底座、磁轭、反力弹簧、控制器组成,其特征是:静触头与底板固定,触头支架穿人底板中间将动触头和片状弹簧固定在触头支架上端,永磁体固定触头支架下端与磁轭相对称。线圈和磁轭固定在底座上,并与底板固定组成一体,其优点是:耗材小,温升低,无功耗,无噪音,重量轻,体积小,制造成低,永不烧线圈,稳定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控制器电路技术方案独特等优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矿企业使用的交流接触器,特别是一种永磁式单线圈无功耗接触器。技术背景目前,传统的交流接触器广泛的应用于机械电子电力设备中为自控开关使用。尤其是交 流接触器在常规使用中,由于运行时工作电流大,总功耗的卯%以上电能损失在磁滞、涡流 及短路环上,线圈的有功功耗大,线圈温升高达130° ,电磁系统由变频率产生的噪音高达 78(dB)。由于线圈匝数多,线经细、耗铜线大、散热性差、易燃烧。此外,传统交流接触器 电磁系统采用矽钢片材料,耗材大、体积重,由于采用传统交流电磁系统吸持,接触器电压降到额定电压的临界点时,接触器处在是吸非吸状态,接触器会出现哒哒哒......声音,这时接触器对工厂电子设备产生危害性很大,甚至会出现和造成设备的损坏及事故的发生。 另外,采用传统电磁系统启动不稳定、振动大、易使触头产生电弧。时间长了被烧蚀,随之 导致三相电机因缺相被烧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永磁式单线圈无功耗接触器,它能有效的克服现有的交流 接触器中存在的矽钢片和铜线耗材大,线圈温升高、功耗大、噪音大、体积大、触头粘连和 线圈易烧等弊端,达到节材节能安全方便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线圈、永磁体、静触头、动触头、片状弹 簧、灭弧罩、触头支架、辅助开关、底板、缓冲垫、底座、磁轭、反力弹簧、控制器组成, 其特征是静触头与底板固定,触头支架穿入底板中间将动触头和片状弹簧固定在触头支架 上端,永磁体与铁板固定安装在触头支架下端与磁轭相对称,磁轭采用纯铁材料,控制器固 定在线圈一侧,磁轭穿入线圈中间与铁板固定,线圈为单线组,铁板下端放置缓冲垫与底座 由螺丝固定,反力弹簧分别固定在底座内二侧,上端顶压住触头支架下端定位点,然后将触 头支架和辅助刀开关,同时由螺丝固定在底座上端组成一体,另外,该控制器的控制电路工作原理技术方案可应用在类同产品电磁系统上,(例)电磁铁,牵引电磁铁,真空接触器等。本技术的优点是,具有无矽钢片和铜线耗材小,线圈温升低,无功耗,无噪音,重 量轻,体积小,永不烧线圈,永磁式电磁系统特别是适应于频繁操作场合使用,使用范围广, 另外采用永磁式电磁系统不受额定电压限制,电压降到额定电压临界点时,接触器吸合释放 时绝对不会出现哒哒哒的声音。具有稳定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控制器电路工作 原理技术方案独特等优点。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制器的电路工作原理图。图中1 、线圈;2 、永磁体;3 、静触头;4 、动触头;5 、片状弹簧;6 、灭孤罩; 7 、触头支架;8、辅助开关;9 、底板;10 、缓冲垫;11、底座;12 、磁轭13 、 反力弹簧;14 、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 2,它包括线圏(1)、永磁体(2)、静触头(3)、动触头(4)、片状弹簧 (5)、灭弧罩(6)、触头支架(7)、辅助开关(8)、底板(9)、缓冲垫(IO)、底座(11)、 磁轭(12)、反力弹簧(13)、控制器(14)组成,其特征是静触头(3)与底板(9)固 定,触头支架(7)穿入底板(9)中间将动触头(4)和片状弹簧(5)固定在触头支架(7) 上端,永磁体(2)与铁板固定安装在触头支架(7)下端与磁轭(12)相对称,磁轭(12) 采用纯铁材料,控制器(14)固定在线圈(1) 一侧,磁轭(12)穿入线圈(1)中间与铁板固 定,线圈为单绕组,铁板下端放置缓冲垫(10)与底座(11)由螺丝固,反力弹簧(13)分 别固定在底座(11)内二侧,上端顶压住触头支架(7)下端定位点,然后将触头支架(7) 和辅助开关(8),同时由螺丝固定在底座(11)上端组成一体,控制器电路电源&、 A2输入端并联压敏电阻RV,, 二极管Dr D4桥式整流,整流桥负极与 二极管Ds、 De和RV2 、 RV3及电容C,、 C2串联,电阻R,—端接在RV,和C2的中间结点上,另一 端与可控硅SCR,的控制极、R3、 Ds负极及可控硅SCR2的阳极串联。电阻Rs—端接在RV2和d的中间结点上,另一端与三极管G的基极连接,三极管G的集电极与R4、 R,及可 控硅SCR2的控制极串联。同时与07 、可控硅SCR,、 Ds、 R3、仏、R5、 D9、 RV4 、线圈L、 G及 及RV D'。串联,整流桥正极与电容C,、 C2、三极管G的发射极、R5、可控硅SCR,的阴极、RV4、 C3、 D,。到地串联。其工作原理是当A,、 A2接通电源后,经二极管D,- 04桥式整流,压敏电 阻RV,作电源浪涌保护,二极管Ds-Do和压敏电阻RV2、 KV3及电容C,、 (]2作电源通断信号采集, 电流信号经电阻R广R5、三极管G、可控硅SCR,程序设置,三极管G首先导通,可控硅SCR2 因栅极箱位截止,同时整流电流经二极管D7、可控硅SCR,、 D8和线圈L给储能电容C3充电, 完成线圈L的正向脉冲,使线圈(1)与磁轭(12)产生磁场,由于磁场与永磁体(2)的极 性相异,磁轭(12)产生吸力与永磁体(2)紧紧吸持,接触器吸合,线圈(1)处于微能耗 工作状态,能耗几乎为零,此时,电动机工作运行,当A, 、 &断开电源,可控硅SCR,、三极 管G截止,电容C3的储能电流, 一路经线圈L、 R4、 R5、触发可控硅SCR2,另一路经线圈L、 D9、可控硅SCR2到地完成线圈L的反向脉冲,而使磁轭(12)产生一个与永磁体(2)同极性 的电磁场,从而使电磁场与永磁体(2)产生斥力,并在接触器反力弹簧的作川之下迫使斥力 永磁体(2)释放。接触器断开电源电动机停止工作,控制的电路恢复到原始位置。压敏电阻 RV4、 RVs防止线圈的浪涌电流,二极管D,o防止电容C3反向击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式单线圈无功耗接触器,它包括线圈、永磁体、静触头、动角头、片状弹簧、灭弧罩、触头支架、辅助开关、底板、缓冲垫、底座、磁轭、反力弹簧、控制器组成,其特征是:静触头与底板固定,触头支架穿入底板中间将动触头和片状弹簧固定在触头支架上端,永磁体与铁板固定安装触头支架下端与磁轭相对称,磁轭采用纯铁材料,控制器与线圈连接固定在线圈一侧,磁轭穿入线圈中间与铁板固定,铁板下端放置缓冲垫与底座由螺丝固定,反力弹簧分别固定在底座内二侧,上端顶压住触头支架下端的定位点,然后将触头支架和辅助开关,同时由螺丝固定在底座上端组成一体,控制电路电源A↓[1]、A↓[2]输入端并联压敏电阻RV↓[1],二极管D↓[1]-D↓[2]桥式整流,整流桥负极与二极管D↓[5]、D↓[6]和RV↓[2]、RV↓[3]及电容C↓[1]、C↓[2]串联,电阻R↓[1]一端接在RV↓[3]和C↓[2]的中间结点上,另一端与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R↓[3]、D↓[9]负极及可控硅SCR↓[2]的阳极串联,电阻R↓[2]一端接在RV↓[2]和C↓[1]的中间结点上,另一端与三极管G的基极连接,三极管G的集电极与R↓[4]、R↓[5]及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串联,同时与D↓[7]、可控硅SCR↓[1]、D↓[8]、R↓[3]、R↓[4]、R↓[5]、D↓[9]、RV↓[4]、线圈L、C↓[3]及RV↓[5]、D↓[10]串联,整流桥正极与电容C↓[1]、C↓[2]三极管G的发射极、R↓[5]、可控硅SCR↓[2]的阴极、RV↓[4]、C↓[3]、D↓[10]串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永磁式单线圈无功耗接触器,它包括线圈、永磁体、静触头、动角头、片状弹簧、灭弧罩、触头支架、辅助开关、底板、缓冲垫、底座、磁轭、反力弹簧、控制器组成,其特征是静触头与底板固定,触头支架穿入底板中间将动触头和片状弹簧固定在触头支架上端,永磁体与铁板固定安装触头支架下端与磁轭相对称,磁轭采用纯铁材料,控制器与线圈连接固定在线圈一侧,磁轭穿入线圈中间与铁板固定,铁板下端放置缓冲垫与底座由螺丝固定,反力弹簧分别固定在底座内二侧,上端顶压住触头支架下端的定位点,然后将触头支架和辅助开关,同时由螺丝固定在底座上端组成一体,控制电路电源A1、A2输入端并联压敏电阻RV1,二极管D1-D2桥式整流,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金来
申请(专利权)人:叶金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