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容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71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电容产品,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离膜,所述正极包括重量份为78%~96%主材、0%~4.8%活性炭、0%~18%导电碳黑、0%~18%碳纳米管和1%~5%聚偏氟乙烯,正极主材为全系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铁锂、锰酸锂、钴酸锂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所述负极包括重量份为50%~96%主材、0.5%~15%导电碳黑、0%~15%碳纳米管、1.5%~5%丁苯橡胶和0.5%~5%羧甲基纤维素钠,负极主材为石墨、钛酸锂、硬碳、软碳、石墨烯、活性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使用高强度的导电网络型正负极配方、超薄涂层、混掺多孔经的负极材料、高孔隙率隔膜、功能性电解液和厚度较大的铜铝箔集流体,使得产品具有超低温、高功率、长寿命的特点,且制成兼顾低温充电、大功率充放电和超长寿命优点。功率充放电和超长寿命优点。功率充放电和超长寿命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电容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容产品。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安全性能和长使用寿命等优点。
[0003]但锂离子电芯在超低温下充电存在大的析锂风险,大功率充放电方面也存在技术壁垒,主要是温升太高有安全风险,且在循环寿命上也比超级电容器逊色很多,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电池电容产品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池电容产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离膜,所述正极包括重量份为78%~96%主材、0%~4.8%活性炭、0%~18%导电碳黑、0%~18%碳纳米管和1%~5%聚偏氟乙烯,正极主材为全系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铁锂、锰酸锂、钴酸锂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均混掺有活性炭等多孔导电材料;
[0006]所述负极包括重量份为50%~96%主材、0.5%~15%导电碳黑、0%~15%碳纳米管、 1.5%~5%丁苯橡胶和0.5%~5%羧甲基纤维素钠,负极主材为石墨、钛酸锂、硬碳、软碳、石墨烯、活性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均混掺有活性炭等多孔导电材料。
[0007]优选的,所述正极的极片重量控制在6.5*10
‑5~1.4*10
‑4g/mm2之间。所述负极的极片重量控制在3.0*10
‑5~6.7*10
‑5g/mm2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隔离膜的孔隙率在45%~60%之间。
[0009]优选的,所述电解质为低温型电解液。
[0010]优选的,负极的集流体为铜箔集流体,且其厚度为8~20um,正极的集流体为铝箔集流体,且其厚度为12~20um。
[0011]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高强度的导电网络型正负极配方、超薄涂层、混掺多孔经的负极材料、高孔隙率隔膜、功能性电解液和厚度较大的铜铝箔集流体,使得产品具有超低温、高功率、长寿命的特点,且制成兼顾低温充电、大功率充放电和超长寿命优点。
附图说明
[0012]表1为对比例1、对比例2、实例1和实例2的相关性能数据对比;
[0013]图1为对比例1和实例1的低温充放电数据对比;
[0014]图2为对比例2和实例2的低温充放电数据对比;
[0015]图3为对比例1的100C脉冲放电数据;
[0016]图4为实例1的100C脉冲放电数据;
[0017]图5为对比例2的100C脉冲放电数据;
[0018]图6为实例2的100C脉冲放电数据
[0019]图7为对比例1和实例1的25℃循环数据对比;
[0020]图8为对比例2和实例2的25℃循环数据对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2]一种电池电容产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离膜,所述正极包括重量份为78%~96%主材、0%~4.8%活性炭、0%~18%导电碳黑、0%~18%碳纳米管和1%~5%聚偏氟乙烯,正极主材为全系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铁锂、锰酸锂、钴酸锂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均混掺有活性炭等多孔导电材料;
[0023]所述负极包括重量份为50%~96%主材、0.5%~15%导电碳黑、0%~15%碳纳米管、 1.5%~5%丁苯橡胶和0.5%~5%羧甲基纤维素钠,负极主材为石墨、钛酸锂、硬碳、软碳、石墨烯、活性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均混掺有活性炭等多孔导电材料。
[0024]所述正极的极片重量控制在6.5*10
‑5~1.4*10
‑4g/mm2之间。所述负极的极片重量控制在3.0*10
‑5~6.7*10
‑5g/mm2之间。正极和负极的极片重量下限限制于涂布设备的垫片极限厚度,上限是大功率充放电时离子转移速率限制。
[0025]所述隔离膜的孔隙率在45%~60%之间。如果孔隙率低于45%,则满足不了大功率充放电时离子快速转移;如果孔隙率高于60%则自放电太大,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0026]所述电解质为低温型电解液。
[0027]负极的集流体为铜箔集流体,且其厚度为8~20um,正极的集流体为铝箔集流体,且其厚度为12~20um。均是为了在大功率充放电时可以满足电子快速转移。
[0028]以下通过两组对比例和实施例来阐述,且具体结果详见表1和图1

8:
[0029]一、对比例1[LFP+石墨][0030]使用质量比为96%的LFP正极极片与质量比为96%的石墨负极极片,做成 4.5Ah软包电池,最后做性能测试。
[0031]其中4.5Ah软包电池制作流程为:
[0032]1、将质量比为96%LFP、2.1%导电碳黑、1.9%聚偏氟乙烯等加入搅拌罐中,再加入N

甲基吡咯烷酮溶剂,然后进行高速搅拌制成正极浆料;
[0033]2、将步骤1中所述的正极浆料涂覆在厚度为12um铝箔上,涂布重量控制在1.66*10

4~1.72*10

4g/mm2,然后进行95
±
5℃烘烤、辊压,裁片,制成正极极片;
[0034]3、将质量比96%石墨、2%导电碳黑、1.2%丁苯橡胶、0.8%羧甲基纤维素钠等加入搅拌罐中,再加入去离子水,然后进行高速搅拌制成负极浆料;
[0035]4、将步骤3中所述的负极浆料涂覆在6um铜箔上,涂布重量控制在 9.09*10

5~9.74*10

5g/mm2,然后进行95
±
5℃烘烤、辊压,裁片,制成负极极片;
[0036]5、将正负极极片、9um PE隔离膜、电解液通过卷绕、组装、95
±
5℃下烘烤、热封、注液、化成等工序做成软包电芯;
[0037]6、随机选取电芯样品做低温充放电、100C脉冲放电和25℃1C/1C循环。相关性能数据见表1,性能图形见附图。
[0038]二、对比例2[NCM+石墨][0039]使用质量比为96%的NCM正极极片与质量比为96%的石墨负极极片,做成5Ah 软包电池,最后做性能测试。
[0040]其中5Ah软包电池制作流程为:
[0041]1、将质量比为96%NCM、2%导电碳黑、2%聚偏氟乙烯等加入搅拌罐中,再加入N

甲基吡咯烷酮溶剂,然后进行高速搅拌制成正极浆料;
[0042]2、将步骤1中所述的正极浆料涂覆在厚度为12um铝箔上,涂布重量控制在1.79*10

4~1.85*10

4g/mm2,然后进行95
±
5℃烘烤、辊压,裁片,制成正极极片;
[0043]3、将质量比96%石墨、2%导电碳黑、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电容产品,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离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包括重量份为78%~96%主材、0%~4.8%活性炭、0%~18%导电碳黑、0%~18%碳纳米管和1%~5%聚偏氟乙烯,正极主材为全系镍钴锰酸锂、磷酸锰铁锂、锰酸锂、钴酸锂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均混掺有活性炭等多孔导电材料;所述负极包括重量份为50%~96%主材、0.5%~15%导电碳黑、0%~15%碳纳米管、1.5%~5%丁苯橡胶和0.5%~5%羧甲基纤维素钠,负极主材为石墨、钛酸锂、硬碳、软碳、石墨烯、活性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且均混掺有活性炭等多孔导电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电池电容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灵君窦元运晏子聪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天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