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31164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2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包括前模仁,所述后模包括后模仁、滑块,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形成有型腔,所述后模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内开设有位于滑块底部的横向流道,所述滑块侧面开设有与横向流道连通的竖向流道,所述滑块的上端面倾斜设置有与竖向流道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位于型腔的底端,所述滑块上与前模板之间具有斜抽组件,合模时,通过进胶口向型腔内进胶成型主叶片,且进胶口位置位于主叶片的下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进胶口设置于型腔的底端,从而反向填充整个型腔,使其玻纤的流向一致,并极大的改善主叶片外观面的缺陷。的改善主叶片外观面的缺陷。的改善主叶片外观面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作为一种个人消费品迅速成为了社会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消费者对汽车品质要求也日益提高,汽车装饰件也日益新颖、外表面也越来越复杂。
[0003]例如汽车主叶片,其外观都定义为高光面,在主叶片有强度要求的情况下,材料使用的为尼龙加玻纤。这种高光主叶片在通过模具注塑成型时,模具通常采用侧进胶口的形式,侧进胶口的形式在填充以尼龙加玻纤为材料的高光主叶片时,其玻纤的流向会在进胶口附近区域出现混乱,从而导致产品外观面上存在缩影、蛇纹等外观缺陷,即使通过模具温度的控制及高速高压的填充工艺也无法有效的改善外观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通过将进胶口设置于型腔的底端,即主叶片的端面,从而反向填充整个型腔,使其玻纤的流向一致,并极大的改善主叶片外观面的缺陷。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所述前模包括前模板和设置于前模板上的前模仁,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和设置于后模板上的后模仁和滑块,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主叶片的型腔,所述后模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内开设有位于滑块底部的横向流道,所述滑块侧面开设有与横向流道连通的竖向流道,所述滑块的上端面倾斜设置有与竖向流道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位于型腔的底端,所述滑块上与前模板之间具有斜抽组件,合模时,通过进胶口向型腔内进胶成型主叶片,并且进胶口位置位于主叶片的下端面,开模时,前模板相对后模板移动,从而通过斜抽组件带动滑块移出滑槽,滑块移出滑槽时,切断进胶口与主叶片之间的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结构,通过在滑槽内开设横向流道,滑块侧面开设有与横向流道连通的竖向流道,滑块的上端面倾斜设置有与竖向流道连通的进胶口,合模时,塑胶料先进入横向流道,再向上进入竖向流道,最终通过进胶口进入型腔内,通过型腔内成型主叶片,进胶口位置设置于主叶片的底端,从而不会影响主叶片的整体外观面,而且进胶材料通过进胶口反向填充整个型腔,使其玻纤的流向一致,并极大的改善主叶片外观面的缺陷,开模时,通过后模相对前模移动,从而通过斜抽组件带动滑块移出滑槽,滑块移出滑槽时,切断胶口塑胶件与主叶片之间的连接,使得进胶口与主叶片分离,从而使得主叶片能够顺利取出。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横向流道的上端呈敞口状,所述滑块设置于后模仁上,以将流道的敞口封闭,所述竖向流道的侧壁呈敞口状,所述滑槽的内壁与竖向流道的侧壁相抵,从而将竖向流道的敞口封闭。通过上述改进,使得横向流道的直径和竖向流道的直
径能够与进胶口相适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斜抽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块上的抽芯斜孔,所述抽芯斜孔内安装有斜导柱,所述斜导柱与所述前模板连接。通过上述改进,便于开模时,带动滑块移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形成有多个用于成型主叶片的型腔,横向流道、竖向流道和进胶口的数量相应地为多个。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后模仁上设有纵向流道,多个所述横向流道的首端通过同一纵向流道进行连通。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横向流道和所述竖向流道垂直设置。通过上述改进,使得横向流道内的横向塑胶料能够对竖向流道内的竖向塑胶料进行支撑。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后模还包括产品顶出杆和流道顶出杆,所述后模板上设有位于型腔下方的产品顶出孔和横向流道下方的流道顶出孔,所述产品顶出杆的顶端伸入产品顶出孔内,流道顶出杆的顶端伸入流道顶出孔内,产品顶出杆的底端和流道顶出杆的底端连接于同一顶出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后模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后模仁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滑块结构图。
[001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叶片与横向塑胶料、竖向塑胶料、胶口塑胶料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前模;1.1、前模仁;2、后模;2.1、后模仁;2.2、滑块;2.21、抽芯斜孔;2.3、滑槽;2.4、横向流道;2.5、竖向流道;2.6、进胶口;2.7、斜导柱;2.8、产品顶出杆;2.9、流道顶出杆;2.10、顶出板;2.11、产品顶出孔;2.12、流道顶出孔;2.13、纵向流道;3、主叶片;4、横向塑胶料;5、竖向塑胶料;6、胶口塑胶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阐释。
[0022]参见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包括前模1和后模2,前模1包括前模板和设置于前模板上的前模仁1.1,后模2包括后模板和设置于后模板上的后模仁2.1和滑块2.2,合模时,所述前模仁1.1和后模仁2.1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主叶片3的型腔。
[0023]所述后模仁2.1上设有滑槽2.3,滑块2.2的侧壁延伸形成有阶梯部,滑块2.2的阶梯部伸入滑槽2.3内,从而使得滑块2.2能够沿滑槽2.3相对后模仁2.1滑动,所述滑槽2.3内的底端开设有横向流道2.4,横向流道2.4的末端延伸至滑槽2.3的侧壁,横向流道2.4位于滑块2.2的底端,所述滑块2.2的阶梯部侧面开设有竖向流道2.5,竖向流道2.5的底端与横向流道2.4的末端连通,并且竖向流道2.5与横向流道2.4垂直设置,滑块2.2的上端面倾斜设置有进胶口2.6,进胶口2.6为潜伏式结构,进胶口2.6的出口端位于滑块2.2的上端面,并
且与型腔连通,进胶口2.6的入口端位于滑块2.2的侧面,并与竖向流道2.5连通,进胶口2.6整体呈圆锥状,进胶口2.6的入口端的面积大于进胶口2.6的出口端的面积。
[0024]所述横向流道2.4的上端呈敞口状,所述滑块2.2设置于后模仁2.1上,以将横向流道2.4的敞口封闭,所述竖向流道2.5的侧壁呈敞口状,所述滑槽2.3的内壁与竖向流道2.5的侧壁相抵,从而将竖向流道2.5的敞口封闭。由于进胶口2.6的入口端面积较大,因此将横向流道2.4和竖向流道2.5分别敞口设计,从而使得横向流道2.4的直径和竖向流道2.5的直径能够与进胶口2.6相适配。
[0025]所述滑块2.2上与前模板之间具有斜抽组件,所述斜抽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块2.2上的抽芯斜孔2.21,所述抽芯斜孔2.21内安装有斜导柱2.7,所述斜导柱2.7与所述前模板连接。开模时,前模板带动斜导柱2.7移动,通过斜导柱2.7与抽芯斜孔2.21的配合,带动滑块2.2沿滑槽2.3移动。
[0026]后模还包括产品顶出杆2.8和流道顶出杆2.9,所述后模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包括前模和后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包括前模板和设置于前模板上的前模仁,所述后模包括后模板和设置于后模板上的后模仁和滑块,所述前模仁和后模仁之间形成有用于成型主叶片的型腔,所述后模仁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滑槽内,所述滑槽内开设有位于滑块底部的横向流道,所述滑块侧面开设有与横向流道连通的竖向流道,所述滑块的上端面倾斜设置有与竖向流道连通的进胶口,所述进胶口位于型腔的底端,所述滑块上与前模板之间具有斜抽组件,合模时,通过进胶口向型腔内进胶成型主叶片,开模时,前模板相对后模板移动,从而通过斜抽组件带动滑块移出滑槽,滑块移出滑槽时,切断进胶口与主叶片之间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高光主叶片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流道的上端呈敞口状,所述滑块设置于后模仁上,以将流道的敞口封闭,所述竖向流道的侧壁呈敞口状,所述滑槽的内壁与竖向流道的侧壁相抵,从而将竖向流道的敞口封闭。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胜胡文龙郭剑康倪晗齐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