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用可动电极支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7222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开关,其中零相序变流器(36)及断路继电器(37)嵌插于各相相对地贯穿支承于主盒体(12)两侧壁的套管(21,22)端部。在零相序变流器(36)及断路继电器(37)与主盒体之间设置有将零相序变流器(36)及断路继电器(37)压向主盒体内侧的弹性加压构件(31c)。在主盒体内还设置有限制零相序变流器(36)及断路继电器(37)向主盒体内侧移动的绝缘部件(41)。根据该结构,主盒体内不必设置螺栓,可以提高接地间耐受电压。(*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例如零相序变流器及断路继电器等内置部件的开关。
技术介绍
以往,如零相序变流器等开关用内置部件是以置于紧固盖内的状态嵌插于贯穿支承于开关主盒体两侧壁上的套管内端。紧固盖插入立设于开关主盒体内侧面上的螺栓,螺栓上紧固螺帽,由此将紧固盖固定于主盒体上。但是在以往的开关用内置部件支承结构中,须在主盒体内侧面上设置固定内置部件用的螺栓。由此存在螺栓顶端和套管顶端电极部分间的绝缘距离变短,接地间耐受电压下降的问题。又,在贯穿支承于主盒体两侧壁上的各相套管端部设置有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已知现有的一种开关具有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通过按各个相分别包覆其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来进行相间及接地间的绝缘。但上述各绝缘部件之间的连接并不充分。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在断开电路时,由于可动电极及使该可动电极转动的开合机构部的激烈动作,使得各个绝缘部件的设置位置发生相对偏移。又,设于套管端部的可动电极与由多根连杆等构成的开合机构部连接,在该开合机构部的驱动下,可动电极与固定电极接触或分离。然而,由于考虑到通电容量的大小而设计的可动电极顶端部分的大小不同,断开时可动电极朝向断开方向的惯性非常大。这样,使可动电极大幅度越过规定的开放位置而转动的可能性很大。为此,设计时不可缺少对下述因素的考虑为使可动电极停止于规定开放位置的负荷要施加于构成开合机构部的连杆等装置。又,由于以往绝缘部件大致完全覆盖由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所组成的电极部,因此有这样的问题在主盒体内设置绝缘部件之后,无法确认该绝缘部件内部的情况。已知有如图46所示的开关。该开关系在开关盒体210相向对置的左侧壁210a及右侧壁210b上贯穿固定电源侧套管211及负荷侧套管212,在电源侧套管211上设置有固定电极213,在负荷侧套管212上贯穿支承有导电杆214。导电杆214上用两根螺栓222安装有可动电极支承构件231。在可动电极支承构件231上,借助连接销226可开合地支承有可动电极216。另外,通过图中未示的开合驱动机构,使可动电极216以连接销226为中心作上下方向的摆动,如此,使可动电极216相对固定电极213接触或分离,进行电路的接通或切断。但是,因上述以往开关中的可动电极216的支承结构系藉由螺栓222将可动电极支承构件231作相对导电杆214的紧固,所以,将可动电极216的安装位置设定于规定位置。其结果,固定电极213和可动电极216的对应关系发生偏差时,无法由可动电极支承构件231一侧进行修正。在修正可动电极216相对固定电极213的对应关系时,通常是采用调节负荷一侧套管212相对右侧壁210b的位置的方法。上述位置调节方法系将紧固负荷一侧套管212于右侧壁210b上的紧固机构232的多个紧固螺栓233松开,同时移动三相的负荷侧套管212。因此,按上述方法不但无法对可动电极216按相进行位置的微调,且三相可动电极216的位置调节也很麻烦。又,已知现有这样的开关可动电极由2片动触刀构成,两动触刀的基端部通过轴销可转动地支承于导电杆上。在两动触刀的中央附近,通过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着开合用驱动连杆,上述开合用驱动连杆动态连接于开合机构部。两动触刀分别用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形成平板L字状或镰刀形状,两动触刀之间的距离较固定电极的宽度为窄。且当上述开合机构部被合闸驱动时,通过开合用驱动连杆,两动触刀以轴销为转动支点,向闭合方向转动。两动触刀因与固定电极之间的滑动接触而扩开,直至移动至闭合位置时,两动触刀因其自身的弹性力,以规定的接触压与固定电极两侧面接触。当由两枚动触刀所构成的可动电极上通过电流时,则因该电流作用而在两动触刀之间发生电磁吸引力。该电磁吸引力的大小与两动触刀之间的距离(pitch)成反比,而与动触刀长度(严格的说,实质上是平行导体的长度,即,从开合用驱动连杆的轴安装位置至其顶端连接部的距离)及流经动触刀的电流的1/2的平方成正比。为此,其额定电流越大的开关,其作用于两动触刀间的电磁吸引力也越大。这在例如额定短路合闸电流为8kA的开关中并不成为大问题,但是,在额定短路合闸电流为12.5kA的开关中则会产生下述问题。即,在合闸时,作用于两动触刀之间的电磁吸引力比起额定短路闭合电流为8kA的开关明显增大,因此,在两动触刀互相接近的方向上,使开合用驱动连杆的轴支承位置向支点作弯曲变位,两动触刀相互间过于接近。由于电磁吸引力的大小与两动触刀间距离成反比,因此相互间距离越是过于靠近,其电磁吸引力越加增大。为此,在合闸时,可能使得两动触刀在未被固定电极推开、闭合并不充分的状态(半闭合状态)就停止。从而很难作顺畅的闭合。又,开关的额定电流越大,为确保其开合容量所需的动触刀尺寸也必然增大(加长)。特别是,动触刀开合用驱动连杆的轴支承位置和顶端接触部之间的距离增长,则两动触刀的稳定支承能力降低,同时,容易受到上述闭合时的电磁吸引力的影响。因此,两动触刀对固定电极的夹持力不稳定,难以确保两动触刀在顶端接触部处于稳定的接触状态。作为以往的开关用套管上的导电杆的止转结构,本申请人已提出一种如日本专利公报实公平2-6574号公报所示的机构。该止转机构系将止转板嵌入由树脂或橡胶等绝缘材料组成的、与套管端面作面接触、相对不能转动地连接的密封构件内部,使其不能作相对转动。在止转板中心部形成大致为鼓状的插孔,对此插孔插入其截面大致与插孔相似的导电杆,用螺母将导电杆紧固于套管上。但是,上述以往的止转机构因止转板及导电杆的制造及组装尺寸上的交叉,在两构件的贯穿部生成一定的间隙。为此,在将开关安装于电杆等上之后,在将引线从套管引出并安装于另一导电端子上时,如在引线上作用有转矩,则导电杆在止转板的插孔内作小范围的转动。由此,导致安装于导电杆端部的可动电极的组装位置因导电杆的转动而偏离正常位置。其结果,导致固定电极和可动电极的对应关系发生偏差,开合时两电极的滑动阻力发生变动,形成局部磨损,并给开合动作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考虑在间隙中填充粘结剂进行固定的方法。但该方法操作麻烦,是否能可靠阻止导电杆的转动的可靠性尚有疑问。通常,开关盒是通过密封件将形成于盒盖体开口部端边的凸缘部接合于形成在主盒体开口部端边的凸缘部上,并由螺栓和螺母紧固。如图47所示,主盒体512的凸缘部512b的截面为倒U字形状,以收容密封件514,盒盖体513的凸缘部513b按压、接触于密封件514的外表面。但根据上述以往的开关盒体,因为是在主盒体512的凸缘部512b的C1、C2、C3的三处弯曲形成,所以,凸缘部512b的冲压成形操作须进行三次,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1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接地间耐受电压的开关用内置部件支承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2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及其绝缘部件,所述开关可防止分别设置于各相上的绝缘部件之间的相对移动。本专利技术的第3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所述开关可以防止可动电极大幅越过规定的开放位置而转动。本专利技术的第4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用绝缘部件,所述绝缘部件在设置于主盒体内之后,也可确认其内部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第5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可动电极的支承结构,所述支承结构可容易地对可动电极的安装姿势分别按相进行调节。本专利技术的第6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用可动电极结构,所述结构可在开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用可动电极支承结构,所述开关中,所述支承结构安装有可相对设于开关盒体(210)内的固定电极(213)接近、分离的可动电极(216),其特征在于,在安装于所述开关盒(210)的套管(212)上所支承的导电杆(214)端部,通过 电极支承构件(233)支承所述可动电极(216),在所述导电杆(214)和电极支承构件(223)之间,设有将可动电极(216)向着导电杆(214)的轴线方向作前后方向移动调节、左右方向移动调节或左右方向转动调节的电极位置调节机构(215)。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0-8-30 2000-260893;JP 2000-8-30 2000-260894;1.一种开关用可动电极支承结构,所述开关中,所述支承结构安装有可相对设于开关盒体(210)内的固定电极(213)接近、分离的可动电极(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寺克昌岩本义丰伊藤元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能源服务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