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器组装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69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器组装体,包括:控制面板、电路板、旋钮以及防止旋钮脱离的结构;所述控制面板上形成有旋钮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控制面板的后方侧,电路板上端具有向旋钮孔露出的旋转开关;所述旋钮包括把手部和结合部,把手部一端向外部露出,另一端设置在控制面板内部,结合部连接在旋转开关上;通过控制面板上设置的防止脱离的结构,达到防止旋钮向控制面板外侧脱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防止设置在控制面板上的旋钮向控制面板外侧脱离控制器组装体
技术介绍
一般,为了控制洗衣机等电器,控制器组装体是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目前已经广泛使用在家电产品上。另外,控制器组装体的旋转开关是在数项选择事项里只选择其中一项时使用的,不是简单的按键式,而是在按照圆周形设置的接点上旋转起杆(WIPER),选择指定的接点。也就是,利用将机械式模拟(ANALOGUE)变化量转换成数字型(DIGITAL)量的旋转编码器(ROTARY ENCODE)的特性,使随着左/右旋转量变化的脉冲数通过微型电子计算机进行感知控制,可以执行特定技能模式,是当前在电子产品上广泛使用的趋势。图1为现有技术安装有旋钮的控制器组装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控制器组装体大体包括如下结构控制面板(CONTROL PANEL)10、电路板20、旋转开关(ROTARY SWITCH)30和旋钮(KNOB)40。控制面板10上设有可以识别按键的外部装饰,并且在指定位置上设置有旋钮孔(KNOBHOLE)11;电路板20设置在控制面板后方侧;旋转开关30安装在电路板上的同时,上端向旋钮孔露出;旋钮40连接在旋转开关上。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技术安装有旋钮的控制器组装体结构却存在有如下问题根据控制面板10的上面设置旋钮40的状态进行说明,旋钮40通过形成在控制面板10上的旋钮孔11安插在旋转开关30上端;该旋钮40只是简单地按照安插在旋转开关30上的状态组装在控制面板10上,即使不是使用者造成的失误或者与使用者的意图无关,旋钮也会存在从旋转开关30脱离的问题。也就是,从旋转开关30脱离的旋钮40穿过控制面板10外侧,不仅具有丢失的危险,也具有掉在地上被破损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控制器组装体(CONTROLLER ASSEMBLY),其在控制面板上设置了防止脱离的结构,达到防止旋钮向控制面板外侧脱离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控制器组装体,包括控制面板、电路板、旋钮;其特征在于,设有防止脱离的结构;所述控制面板上形成有旋钮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控制面板的后方侧,电路板上端具有向旋钮孔露出的旋转开关;所述旋钮包括把手部和结合部,把手部一端向外部露出,另一端设置在控制面板内部,结合部连接在旋转开关上;防止脱离的结构用于防止旋钮向控制面板外侧脱离。前述的控制器组装体,其中控制面板上面设置有装饰部,装饰部一端向外部露出,另一端设置在控制面板内部,并沿着控制面板旋钮孔内侧周围形成。前述的控制器组装体,其中装饰部另一端内侧周围形成有阻挡托,用于卡住防止脱离结构。前述的控制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止脱离结构包括阻挡突起,阻挡突起在旋钮把手部另一端外侧周围向外突出形成。前述的控制器组装体,其中阻挡突起与控制面板前方内侧面或者与装饰部的阻挡托保持有间距。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包括有如下结构为特征的控制器组装体控制面板、电路板、旋钮以及防止脱离的结构;控制面板上形成有旋钮孔;电路板设置在控制面板的后方侧,电路板上端具有向旋钮孔露出的旋转开关;旋钮包括把手部和结合部,把手部一端向外部露出,另一端设置在控制面板内部,结合部连接在旋转开关上,防止脱离的结构是防止旋钮向控制面板外侧脱离,其通过在旋钮上设置具有防止脱离作用的阻挡突起,从而达到防止旋钮脱离控制面板的效果。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安装有旋钮的控制器组装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安装有旋钮的控制器组装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安装有旋钮的控制器组装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旋钮的斜视示意图。图中主要部分符号说明20电路板、30旋转开关、100控制面板、101旋钮孔、110装饰部、111阻挡托、200按键部、210把手部、211阻挡突起、220结合部。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2至图4所示,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通过参照后附图纸中的图2以至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时,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凡与现有技术相一致的部分直接引用现有技术的图纸符号。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安装有旋钮的控制器组装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安装有旋钮的控制器组装体结构断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旋钮斜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控制器组装体大体上包括有如下结构控制面板100、电路板20、旋钮200以及脱离防止结构。控制面板100上面形成有旋钮孔101。设置在控制面板100后方侧的电路板20上面设置有旋转开关30。旋钮200由把手部210和结合部220构成,把手部210一端向外露出,另一端位于控制面板100内部;结合部220连接在旋转开关30上。也就是,旋钮200利用旋钮结合部220结合在旋转开关30上端。脱离防止结构用于防止旋钮200向控制面板100的外侧脱离。现有技术的旋钮40和旋转开关30只是通过简单的插入结合在一起,因此旋钮40很容易地从旋转开关30上脱离的同时,也从控制面板10脱离,造成丢失的危险,对此需要进行改善。于是设置了防止脱离的结构,用于防止旋钮200向控制面板100外侧脱离。如图4所示,防止脱离结构包括阻挡突起211,阻挡突起211是在旋钮把手部210另一端外侧周围向外突出形成。另外,在控制面板100上面附带装饰部110,装饰部110用于美化控制面板100的外观。沿着控制面板100的旋钮孔101内侧周围形成的装饰部110一端向外露出,另一端位于控制面板内部。再者,在装饰部110另一端内侧周围形成有阻挡托111,阻挡托111用于阻挡防止脱离。上述阻挡突起211形成在与控制面板100前方内侧面保持很小间距的位置上,或者与装饰部的阻挡托111不相接触的位置上。在旋钮200与旋转开关30结合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时,随着旋钮200向着左侧或者后侧进行旋转,形成在旋钮200的阻挡突起211与控制面板100的前方内侧面或者装饰部的阻挡托111相接触,则被接触到的部位产生磨损。为了防止上述情况发生,最好将阻挡突起211形成在与控制面板100的前方内侧面或者与装饰部阻挡托111保持很小间距的位置上。如图2所示,通过上述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控制面板100的上面设置有装饰部110,旋钮200上设置有脱离防止结构。也就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旋钮把手部210的另一端设置有阻挡突起211。旋钮阻挡突起211与装饰部阻挡托111保持很小间距设置而成。也就是,阻挡突起211卡在装饰部阻挡托111上,防止向控制面板100外侧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器组装体不一定要将装饰部110设置在控制面板100上。如图3所示,也就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控制面板100上面没有设置装饰部110,防止脱离结构设置在旋钮200上。其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阻挡突起211设置在旋钮把手部210另一端。这时,旋钮阻挡突起211与控制面板100的前方内侧面保持很小间距设置而成。也就是,阻挡突起211卡在控制面板100前方内侧面,防止向控制面板100外侧脱离。如上所述,防止脱离结构设置在旋钮200上,可以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控制器组装体,包括:控制面板、电路板、旋钮;其特征在于,设有防止脱离的结构;所述控制面板上形成有旋钮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控制面板的后方侧,电路板上端具有向旋钮孔露出的旋转开关;所述旋钮包括把手部和结合部,把手部一端向外部露出,另一端设置在控制面板内部,结合部连接在旋转开关上;防止脱离的结构用于防止旋钮向控制面板外侧脱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器组装体,包括控制面板、电路板、旋钮;其特征在于,设有防止脱离的结构;所述控制面板上形成有旋钮孔;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控制面板的后方侧,电路板上端具有向旋钮孔露出的旋转开关;所述旋钮包括把手部和结合部,把手部一端向外部露出,另一端设置在控制面板内部,结合部连接在旋转开关上;防止脱离的结构用于防止旋钮向控制面板外侧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上面设置有装饰部,装饰部一端向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廷于韩一铎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