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钮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654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按钮开关,具有使按压部和圆顶状可动接点的上面空开规定间隔地相对的结构,该按压部使弹性体无节度感地弯曲而进行上下动作。采用这种结构,即使是使用操作行程短的可动接点,也可将按压部抵接于可动接点上之前的距离作为预压用而加以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车辆用空调器等电气设备及AV设备等的输入操作部中作为操作用开关使用的按钮开关。(2)
技术介绍
近年来,作为构成车辆用空调器及AV设备等的输入操作部的操作用开关,按钮开关得到了广泛使用。参照图7说明这种传统的按钮开关。图7为传统的按钮开关的剖视图。图7中,壳体1是由绝缘树脂构成的上方开放的箱体,在其内底面1A的中央部,通过镶嵌成形而固定着由1对金属板构成的固定接点2(2A、2B)。在配置于其外侧位置的固定接点2B上,载置着由弹性金属薄板制成且形成为下方开口的圆顶状的可动接点3的下端。此时,可动接点3的下面相对于位于可动接点3的中央顶点部的下方位置处的中央位置的固定接点2A,维持着该圆顶高度的间隔。并且,在所述可动接点3的中央顶点部上,载置着可上下动作的刚体材料制的驱动体4。该驱动体4由在中间高度位置处形成圆状的凸缘部4A、在其下面突出形成的小直径的下方按压部4B以及在其上面突出形成的操作凸起部4C构成,所述下方按压部4B的下面抵接于所述可动接点3的中央顶点部上。另一方面,驱动体4的操作凸起部4C从配设于盖体5的贯通孔向上方突出。该盖体5与壳体1结合,将壳体1的开口部分盖住,在非操作状态下,驱动体4的凸缘部4A的上面与盖体5的下面成为抵接状态。如图7所示,以上结构的传统按钮开关被安装成可用装置旋钮7进行按压操作,该装置旋钮7是相对框体等可上下动作地配置的装置侧的操作按钮。在通过所述装置旋钮7按压驱动体4的操作凸起部4C时,立即由设于驱动体4下部的下方按压部4B向下按压可动接点3的中央顶点部,一旦施加规定的力,则可动接点3的中央部分就会有节度感地进行翻转动作。由此,可动接点3的下面与配置于中央位置的固定接点2A抵接,通过可动接点3使外侧位置的固定接点2B与中央位置的固定接点2A短路而使开关成为ON状态。停止向驱动体4的按压时,可动接点3利用自身的恢复力,有节度感地返回原先的上方凸形的圆顶形状,可动接点3从中央位置的固定接点2A分离。并且,随着该恢复动作而驱动体4被推回至上方,返回图7所示的原先的开关OFF状态。作为与该项申请的专利技术相关的以往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有日本专利特开2002-343178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传统的按钮开关中,向装置上组装时,为了安装成使下推驱动体4的装置旋钮7不发生晃动等,存在着必须减小装置的零件尺寸公差的问题。(3)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施加了规定的预压的状态下与装置旋钮组合、并可抑止该装置旋钮的晃动等的按钮开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按钮开关,包括在上方开口的凹部底面具有电气性独立的多个固定接点的绝缘树脂制的壳体;有节度感地进行翻转动作而使固定接点相互间分离、连接的呈圆顶状的金属板制的可动接点;弹性体,收纳于壳体的凹部内,在可动接点的上方位置空开一定距离的位置处具有按压部,通过按压操作,无节度感地弯曲,使按压部上下动作;安装在壳体上且将壳体的凹部上面盖住的盖体。采用这种结构,使用操作行程短的圆顶状的可动接点,使弹性体无节度感地弯曲,在按压部与可动接点的上面接触之前的初期推入距离之间,在向弹性体施加了规定的预压的状态下可将该弹性体与装置旋钮组合,可抑止装置旋钮的晃动等。而且,即使是装置侧,也能扩大零件设计时的尺寸公差范围等,提高设计自由度。(4)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主要部分即驱动体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接触曲线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动作时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动作时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在向装置组装状态下的剖视图。图7为传统的按钮开关的剖视图。(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剖视图。图1中,壳体11是具有上方开口的凹部且由绝缘树脂构成的箱体。该凹部的内底面,其中央部呈圆状,并作为凹陷的接点配置部而形成。在该接点配置部的底部外周位置上配置着外侧固定接点12A,且在其中央位置上配置着中央固定接点12B,两接点处于相互电气性独立的状态。可动接点13由上方凸形的呈圆顶状的导电性良好的金属薄板制成。圆顶状的外周部下端载置在接点配置部内的外侧固定接点12A上。可动接点13的中央顶点部的下面,空开规定间隔地与所述中央固定接点12B相对。而且,虽未详细图示,但可动接点13向侧方的移动受到构成接点配置部即圆形凹陷的台阶部的限制。在可动接点13的上方配置着由合成橡胶构成的弹性体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主要部分即驱动体的局部剖视的立体图。从图2中可以看出,弹性体14具有与可动接点13的直径大体相同的筒状的周围部14A。在该周围部14A的中央孔内,通过薄壁部15可上下动作地连结着上部作为操作部分的圆柱部14B。并且,所述周围部14A的下端载置在可动接点13的周缘部上。在该圆柱部14B的下端面具有以小直径向下方突出的按压部14C。另外,弹性体14的各部位一体形成。所述薄壁部15由从圆柱部14B外周部的下方部分延伸形成的下面开放的圆锥状部15A和与其下端部连接的水平部15B构成。由该薄壁部15支撑的圆柱部14B下端的按压部14C,其下端位置被保持在空开规定间隔地与可动接点13的中央顶点部相对的位置上。圆锥状部15A进行翻转动作时无节度感的角度设定及壁厚设定。而且,水平部15B相对壳体11的底面平行,将圆柱部14B的中心轴作为中心,从上面看构成了同心环状。如图2所示,在周围部14A的下端设置有多处横切周围部14A的槽14D。由此,在可动接点13的上方空间内,内外空气可以流通。另外,也可取代槽14D,而在可动接点13的上方空间的可使内外空气流通的周围部14A的位置上设置贯通孔等。在弹性体14的周围部14A的外周部分,一体形成有剖面看呈钩子形的钩部14E,钩挂在壳体11的构成凹部的外周壁的上端部。另外,在上述钩挂状态下,钩部14E的外周位置被收纳于壳体11的外形内。盖体16是与壳体11结合的金属板制盖体,可将所述壳体11的开口部盖住。其中央部具有将中央圆形孔周围朝向上方进行内缘翻边加工而构成的筒状部16A。而且,所述弹性体14的圆柱部14B从该筒状部16A的中央圆形孔向上方突出。采用这种结构,由于在非操作状态下仅由薄壁部15支撑的圆柱部14B沿着筒状部16A的内周面进行上下动作,故可减少扭动操作等。另外,也可不使用金属板本身来形成筒状部16A,而在金属板上所设置的中央孔的端部实施镶嵌成形而将筒状成形部一体形成等。盖体16在与壳体11结合的状态下,在其下面将弹性体14的周围部14A的上端面略微推入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周围部14A成为略微的压缩状态。利用该周围部14A的压缩状态下所得到的力,可动接点13被压接于外侧固定接点12A,维持着电气性稳定的接触状态。另外,端子17分别从配置于所述壳体11内的外侧固定接点12A、中央固定接点12B向壳体11外延伸。本专利技术的按钮开关采用了以上的结构。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按钮开关的动作及该按钮开关的接触曲线。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的接触曲线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按钮开关动作时的剖视图。按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方开口的凹部底面具有电气性独立的多个固定接点的绝缘树脂制的壳体;有节度感地进行翻转动作而使所述固定接点相互间分离、连接的呈圆顶状的金属板制的可动接点;弹性体,配设于所述壳体的凹部内 ,空开一定距离地位于所述可动接点的上方位置,通过按压操作,无节度感地弯曲而进行上下动作;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将所述壳体的凹部上面盖住的盖体。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10-20 2004-3054761.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方开口的凹部底面具有电气性独立的多个固定接点的绝缘树脂制的壳体;有节度感地进行翻转动作而使所述固定接点相互间分离、连接的呈圆顶状的金属板制的可动接点;弹性体,配设于所述壳体的凹部内,空开一定距离地位于所述可动接点的上方位置,通过按压操作,无节度感地弯曲而进行上下动作;安装在所述壳体上以将所述壳体的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屋内康典渡边久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