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建清专利>正文

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450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包括用于缓冲的弹性件、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传动杆也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上,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缓冲效果较好的优点,而且有效克服传统传动杆因传动距离误差导致容易损坏产品的缺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动杆结构涉及
,具体涉及一种缓冲式传动杆装置
技术介绍
动力源经常使用传动杆带动外接装置运动,例如凸轮机构通过传动杆带动拨动开 关、或断路器的操作手柄,以实现分闸和合闸的自动操作。 一般来说利用传动杆传动需 要控制好传动杆移动的距离,因为当传动杆移动距离较大,就会造成外接装置受力过大 而损坏,如果传动杆移动距离较小,又不能实现使外接装置从一个工作状态转变为另一 个工作状态。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较好缓冲效果的传动杆,以克服传统传动杆因传动距离 的误差而容易损坏产品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缓冲效果的缓冲式传动杆 装置,以克服传统传动杆因传动距离误差导致容易损坏产品的缺点。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包括用于缓冲的弹性件、 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 限位部,所述第二传动杆也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弹 性件的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上,弹性件的另一 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上。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均有定位端和联接端;在接近联接端处均设有一个用 于限位弹性件的限位 L,所述限位孔在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向着限位孔中央 处凸起的限位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是接近其各自联接端处的 限位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是远离其各自联接端处的一个限位 部。所述限位孔的基本形状是工字形;所述弹性件是弹簧;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 传动杆并排联接,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形状相同且重合,所述第一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形状也相同且重合;所 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上,另一端套 设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上。所述弹簧的自由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工字形限位孔的轴向长度。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形状相同。本专利技术具有积极的效果-(1) 本专利技术中的弹性件不仅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联结器的作用,用 于把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联接起来,该弹性件依靠自身的恢复力, 将自身的一端抵紧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上,另一端套 抵紧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上,选择弹力合适的弹簧, 可以实现即具有较好的双向缓冲作用,又具有较好的力的传动的使用效果,可以安全、 稳定地取代传统的传动杆,克服了传统传动杆因传动距离的误差而容易损坏产品的缺 点。(2) 本专利技术仅需要两个很容易加工成型即可得到的传动杆并排设置,并在其中的 限位孔中塞入弹簧即可制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实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2是图1所示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在移走弹簧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缓冲式传动杆装置中第一传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第一传动杆从正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5是一种采用图1所示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制成的一种电动式漏电断路器。 附图标记为漏电断路器塑料壳体l,操作手柄2,减速电机的输出轴3,偏心轮4, 缓冲式传动杆装置6,第一传动杆61,第一限位部611,第二限位部612,第二传动杆 62,第一限位部621,第二限位部622,弹性件63,定位端100,联接端200,限位孔 300。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至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在移走弹簧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 所示缓冲式传动杆装置中第一传动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第一传动杆从 正面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是一种缓冲式传动杆装置,见图1至图4,所述缓冲式传动杆装置6包括 第一传动杆61、第二传动杆62和用于缓冲的弹性件63;所述第一传动杆61设置有用 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限位部612,所述第二传动杆62也设置有用于限 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621和第二限位部622;所述弹性件63的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 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622上,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 第二限位部612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21上。所述第一传动杆61和第二传动杆 62均有定位端100和联接端200;在接近联接端200处均设有一个用于限位弹性件63 的限位孔300,所述限位孔300在沿着轴向方向的两端均设有一个向着限位孔300中央 处凸起的限位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11621是接近其各自联 接端200处的限位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612622是远离其各 自联接端200处的一个限位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300的基本形状是工字形; 所述弹性件63是弹簧;所述第一传动杆61和第二传动杆62并排联接,所述第一传动 杆61的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传动杆62的第二限位部622形状相同且重合,所述第一 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612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21形状也相同且重合;所述弹簧 的自由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工字形限位孔300的轴向长度,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第 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622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一传动 杆的第二限位部612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21上。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61和第二传动杆 62的形状完全相同。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的弹性件不仅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还可以起到联结器的作用,用 于把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联接起来,该弹性件依靠自身的恢复力, 将自身的一端抵紧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上,另一端套 抵紧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上,选择弹力合适的弹簧, 可以实现即具有较好的双向缓冲作用,又具有较好的力的传动的使用效果,可以安全、 稳定地取代传统的传动杆,克服了传统传动杆因传动距离的误差导致容易损坏产品的缺 点。(2)本实施例仅需要两个很容易加工成型即可得到的传动杆并排设置,并在其中 的限位孔中塞入弹簧即可制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推广实施的优点。 (应用例1)图5是一种采用图1所示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制成的一种电动式漏电断路器,显示了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应用方式。见图5,本应用例是一种电动式漏电断路器,包括漏电断路器塑料壳体1、操作手 柄2、减速电机的输出轴3、固定在输出轴3上的偏心轮4;所述缓冲式传动杆装置6 的第一传动杆61的定位端100通过螺母固定在偏心轮上,第二传动杆62的定位端通过 螺钉固定在操作手柄2上。本应用例工作稳定,所用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即具有较好的双 向缓冲作用,又具有较好的力的传动的使用效果,可以安全、稳定地取代传统的传动杆,克服了传统传动杆因传动距离过大而容易损坏产品的缺点。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 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包括用于缓冲的弹性件(63);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式传动杆装置(6)还包括第一传动杆(61)和第二传动杆(62);所述第一传动杆(61)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限位部(612),所述第二传动杆(62)也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621)和第二限位部(622);所述弹性件(63)的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622)上,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612)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2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包括用于缓冲的弹性件(63);其特征在于该缓冲式传动杆装置(6)还包括第一传动杆(61)和第二传动杆(62);所述第一传动杆(61)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限位部(612),所述第二传动杆(62)也设置有用于限位弹性件的第一限位部(621)和第二限位部(622);所述弹性件(63)的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11)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622)上,弹性件的另一端抵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限位部(612)和第二传动杆的第一限位部(621)上。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式传动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杆(61) 和第二传动杆(62)均有定位端(100)和联接端(200);在接近联接端(200)处均设 有一个用于限位弹性件(63)的限位孔(300),所述限位孔(300)在沿着轴向方向的 两端均设有一个向着限位孔(300)中央处凸起的限位部;所述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 杆的第一限位部(611) (621)是接近其各自联接端(2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清
申请(专利权)人:赵建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