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313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8 1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包括与检测小车的行进方向垂直布设的防撞导向板,与检测小车的行进方向垂直布设的主支架,一一对应设置在主支架的两端部、且与检测小车固定连接的搭载连接杆,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固定在主支架的背部两端的滑轨,套设置在滑轨上的滑块,一一对应固定在主支架的两端部、与防撞导向板的前边缘轴接、且呈L形状的防撞导向板前连接杆,连接在主支架的两端部的滑块之间的横向联动板,一端与横向联动板的端部连接、且另一端与防撞导向板的后边缘轴接的防撞导向板后连接杆,与横向联动板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的锁定支撑架,以及设置在锁定支撑架上、用于探地雷达连接的锁定组件。上、用于探地雷达连接的锁定组件。上、用于探地雷达连接的锁定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面检测
,尤其是一种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本文所述的道面包括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飞机起降航道等等。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车载道面检测多采用检测小车搭载探地雷达模块,其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其拖挂受力全靠小车。在实际检测过程中,道面并非完全平整,如机动车道上存在减速机构、道面存在坑洼、凸起区域。那么,现有技术中的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就存在探地雷达模块与地面碰撞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探地雷达模块也有搭载独立的行进机构,其结构较为复杂;且离地距离大,采集数据不准确,不利于后期数据处理(即离地间距越大,检测数据失真越严重)。
[0003]为此,申请人特提出了一种车载道面检测机器人,其包括检测小车,设置在检测小车顶部、用于拍摄地面的图像的相机模块,拖挂在检测小车上的探地雷达检测机构。目前,暂无与之匹配的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拖挂在检测小车上、用于探地雷达锁定连接,其包括与检测小车的行进方向垂直布设的防撞导向板,与检测小车的行进方向垂直布设的主支架,一一对应设置在主支架的两端部、且与检测小车固定连接的搭载连接杆,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固定在主支架的背部两端的滑轨,套设置在滑轨上的滑块,一一对应固定在主支架的两端部、与防撞导向板的前边缘轴接、且呈L形状的防撞导向板前连接杆,连接在主支架的两端部的滑块之间的横向联动板,一端与横向联动板的端部连接、且另一端与防撞导向板的后边缘轴接的防撞导向板后连接杆,与横向联动板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的锁定支撑架,以及设置在锁定支撑架上、用于探地雷达连接的锁定组件。
[0006]进一步地,所述锁定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任一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探地雷达连接座、连接座延长板和挤压横条,设置在连接座延长板上的搭扣头,固定在锁定支撑架上的搭扣座,以及固定在搭扣座上、且与搭扣头匹配连接的搭扣;所述探地雷达连接座与探地雷达固定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主支架为回字形状,且所述探地雷达的顶部设置有呈L形状的抬升限位杆;所述抬升限位杆一端固定在探地雷达上、且另一端插入主支架的回字形状内。
[0008]优选地,所述主支架的顶部设置有一防水罩。
[0009]优选地,所述主支架与横向联动板之间设置有一复位杆。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专利技术巧妙地设置了L形状的防撞导向板前连接杆、防撞导向板后连接杆、防
撞导向板、滑轨和滑块,当遇凸起区域时,利用防撞导向板下沿接触并联动防撞导向板后连接杆向上推移,并推动滑块(横向联动板、锁定支撑架、锁定组件、探地雷达)向上移动,以实现探地雷达防撞;
[0012](2)本专利技术巧妙地设置了锁定组件,其设置了搭扣、搭扣头和挤压横条,其与探地雷达连接可靠,且拆装便捷;
[0013](3)本专利技术巧妙地设置了两组滑轨和滑块,以及设置了复位杆,使得防撞动作平稳,复位可靠;
[0014](4)本专利技术巧妙地在D相机的顶部四角均开设有与锁定机构锁定匹配的锁孔,并且在锁定机构上设置联动动作的两对第一锁具和两对第二锁具,以实现可靠的可拆卸连接;
[0015](5)本专利技术巧妙地的设置了联动板,以实现两侧的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同步动作;
[0016](6)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定滑轮和联动绳,以实现同一侧的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联动动作,其动作可靠;
[0017]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连接便捷、防撞性能良好等优点,在道面检测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车顶架及相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相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相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3D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探地雷达检测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探地雷达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探地雷达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去防水罩)。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探地雷达防撞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探地雷达防撞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去锁定组件)。
[0033]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4]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5]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探地雷达的结构示意图。
[0036]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37]1、检测小车;2、车顶架;3、相机模块;4、探地雷达检测机构;31、相机固定架;32、3D
相机;41、探地雷达;42、探地雷达搭载机构;43、防撞导向板;44、防水罩;411、抬升限位杆;412、探地雷达连接座;413、连接座延长板;414、挤压横条;415、搭扣头;311、相机连接上座;312、连接机构罩;313、连接机构;321、锁孔;3131、上顶板;3132、锁具支撑架;3133、定滑轮支架;3134、定滑轮;3135、联动绳;3136、联动板;3137、第一锁具;3138、第二锁具;3139、联动侧板;4201、主支架;4202、搭载连接杆;4203、防撞导向板前连接杆;4204、滑轨;4205、滑块;4206、防撞导向板后连接杆;4207、横向联动板;4208、复位杆;4209、锁定支撑架;4210、锁定组件;31371、锁具座;31372、锁头座;31373、复位弹簧;31374、锁头;42101、搭扣座;42102、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9]实施例
[0040]如图1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拖挂在检测小车(1)上、用于探地雷达锁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检测小车(1)的行进方向垂直布设的防撞导向板(43),与检测小车(1)的行进方向垂直布设的主支架(4201),一一对应设置在主支架(4201)的两端部、且与检测小车(1)固定连接的搭载连接杆(4202),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固定在主支架(4201)的背部两端的滑轨(4204),套设置在滑轨(4204)上的滑块(4205),一一对应固定在主支架(4201)的两端部、与防撞导向板(43)的前边缘轴接、且呈L形状的防撞导向板前连接杆(4203),连接在主支架(4201)的两端部的滑块(4205)之间的横向联动板(4207),一端与横向联动板(4207)的端部连接、且另一端与防撞导向板(43)的后边缘轴接的防撞导向板后连接杆(4206),与横向联动板(4207)的端部一一对应连接的锁定支撑架(4209),以及设置在锁定支撑架(4209)上、用于探地雷达(41)连接的锁定组件(42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道面检测的探地雷达搭载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胥健郑斌邓勇军凌正刚桂仲成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