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如俊专利>正文

剥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2210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种剥笋机,平行间距布置的上压辊及下压辊的一侧为笋杆的导入侧、另一侧为导出侧且导出侧设置有刀片由此笋杆压送机构,笋杆压送机构的下游位置处布置剥皮机构,剥皮机构由后辊、前辊间距布置构成,后辊、前辊的辊体两端转动支撑在侧支架上,驱动后辊、前辊转动的传动机构布置在侧支架的外部。侧支架内侧为剥皮区域,该处经常会伴随箨皮的飞溅和缠绕,侧支架便会阻挡箨皮防止其搅入传动机构造成的设备的损坏。上压辊及下压辊的传动机构可以设置在侧支架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外部。在外部。在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剥笋机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剥除竹笋箨皮的剥笋机。

技术介绍

[0002]世界多地生长有竹类植物,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域亦有竹类分布。竹笋作为纯天然食物原料备受百姓青睐,可以食用的竹笋种类繁多,如皖南山区春季盛产的雷笋、水笋等就是其中的食用佳品,此类竹笋整体呈细长的锥杆状,含箨皮的水笋根端笋径约为20-30mm左右,长度约为300-450mm。竹笋从野外采挖回来,因嫌箨皮剥离极为烦累,故有食者将含箨皮的竹笋直接进行蒸煮加工即时食用,食用时由食者各自完成箨皮剥离过程;若采用其它烹饪方法加工则需要首先实施箨皮剥离工作而取留笋心或称笋果。由于季节的原因,竹笋的生长速度极其迅捷,同一地区的竹笋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成熟,这样就需要同步的快捷处理方案,集中收集笋心或称笋果,再将其加工处理成笋干等便于存储以供日后长期食用。
[0003]中国专利CN111493332A的公开了一种剥笋机。其通过两个平行布置的滚轮实现箨皮的剥离,两个滚轮的传动机构位于其机架的内侧,根据其结构可知机架内侧为剥笋机的工作区域,经常会伴随箨皮的飞溅和缠绕,这样箨皮极易搅入传动机构,造成的设备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笋剥笋机,避免剥离的箨皮搅入传动机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剥笋机,平行间距布置的上压辊及下压辊的一侧为笋杆的导入侧、另一侧为导出侧且导出侧设置有刀片由此笋杆压送机构,笋杆压送机构的下游位置处布置剥皮机构,剥皮机构由后辊、前辊间距布置构成,后辊、前辊的辊体两端转动支撑在侧支架上,驱动后辊、前辊转动的传动机构布置在侧支架的外部。
[0006]上述方案中,侧支架内侧为剥皮区域,该处经常会伴随箨皮的飞溅和缠绕,侧支架便会阻挡箨皮防止其搅入传动机构造成的设备的损坏。将前、后辊的传动机构设置在侧支架在外部,因为前、后辊处是箨皮集中脱离笋心或称笋心杆的区域,这样由带传动、链传动或齿轮传动机构构成驱动前、后辊的驱动机构各部件之间便可以正常适配,箨皮废料在围挡在侧支架内侧并落下,以便收集。
附图说明
[0007]图1、2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8]图3、4是本技术打开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5是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6是上压辊与后辊之间传动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一种剥笋机,平行间距布置的上压辊21及下压辊22的一侧为笋杆的导入侧、另一侧为导出侧且导出侧设置有刀片40由此笋杆压送机构,笋杆压送机构的下游位置处布置剥皮机构,剥皮机构由后辊32、前辊31间距布置构成,后辊32、前辊31的辊体两端转动支撑在侧支架10上,驱动后辊32、前辊31转动的传动机构60布置在侧支架10的外部。
[0012]上述方案中,前辊31即为靠近笋杆压送机构一侧的辊体。将竹笋头部送至笋杆的导入侧,竹笋被笋杆压送机构20压紧并与刀片40的刀刃接触,从而将竹笋上自靠近头部处切削至竹笋尾部,可以食用的笋心露出,然后竹笋输送至剥皮机构30处,绕卷竹笋头部的笋箨直至完全剥除笋箨。侧支架10内侧为剥皮区域,该处经常会伴随箨皮的飞溅和缠绕,这样侧支架10便会阻挡箨皮防止其搅入传动机构造成设备的损坏。上压辊21及下压辊22的传动机构可以设置在侧支架10内部也可以设置在外部。侧支架下方可以设置固定机架或升降机架,便于将设备抬升的一定高度便于人员坐下或站立操作。
[0013]侧支架10外侧的传动机构60连接后辊32、前辊31及下压辊22,传动机构60为齿轮传动和/或带传动。即上压辊21及下压辊22的传动机构60同样设置在侧支架10外侧,这样便于布置为只利用同一个动力源就可以实现各辊的转动。
[0014]所述后辊32与前辊31的一端通过齿数相同的后齿轮321和前齿轮311传动连接,后辊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动力机构相连的驱动盘323。这样后辊32与前辊31可以实现转速相同、方向相反的转动。
[0015]如图2、3所示,所述前辊31的一端设置有前带轮312与下压辊22一端设置的下带轮22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这样前辊31和下压辊22实现同向转动,便于竹笋的运输、避免了在其行进过程中受到双向力的作用而折断。
[0016]如图5所示,所述前辊31的一端设置的前齿轮311与下压辊22一端设置的下齿轮221通过奇数个过渡齿轮61传动连接。这是本申请实现前辊31和下压辊22同向转动的另一实施例,由于前辊31与下压辊22距离较近,本申请中仅使用一个过渡齿轮61。
[0017]所述侧支架10上设置有摆动架11,摆动架11一端设置上压辊21,另一端与侧支架10铰接,其铰接轴12轴芯与上压辊21辊芯平行。将上压辊21与摆动架11相连,当需要检修时可以将摆动架11打开,便于清理以及及时更换刀片40等维护工作。
[0018]如图6所示。后辊32的驱动盘323外侧设置有后带轮322与上压辊21一端设置的上带轮212通过皮带连接,后辊32与上压辊21之间的传动比为1:1,前辊31与下压辊22之间的传动比为1:1。只需要同一个动力源就可以实现各辊的转动,同时保持各辊转速一致。当需要打开摆动架11时可以将皮带拆卸下来,然后打开摆动架11。驱动盘323其实是一个含后带轮322在内的双联带轮。
[0019]如图5所示,上压辊21一端设置的上齿轮211与下压辊22上的下齿轮221啮合,上压辊21与下压辊22之间的传动比为1:1。这样便于摆动架11的开合,摆动架11合上时,上齿轮211便会与下齿轮221靠近啮合,摆动架11打开时上齿轮211便会与下齿轮221直接脱离,无需拆卸零部件即可实现摆动架11的开合。上述方案是驱动上压辊21转动的另一种实施例。
[0020]如图6所示,所述摆动架11的自由端为伸缩架111且伸缩方向与上压辊(21)的辊心方向垂直,上压辊21设置在伸缩架111上并随伸缩架111移动调节上压辊21与后辊32间距。通过调节上压辊21与后辊32间距实现皮带的张紧和放松,便于拆卸皮带进行检修。本方案
另一个作用就是当铰接轴12轴芯与后辊32不同芯时,调整伸缩架111以便调整后带轮322与上带轮212之间的皮带松紧度甚至拆卸掉皮带,以实现摆动架11的摆动。
[0021]所述侧支架10上设置有托撑摆动架11自由端的定位台15,位于定位台15上的摆动架11的上压辊21与下压辊22临近且间隔布置,摆动架11上设置的刀片40刀刃朝向上压辊21与下压辊22的辊缝处。对侧支架10及其上的上压辊21和刀片40进行定位,保证其能够正常工作。
[0022]笋杆压送机构20的输送方向指向剥皮机构30,剥皮机构30上游设置有扶持笋杆的姿态保持机构。上述方案中姿态保持机构使竹笋以直线输送的姿态的输送至剥皮机构30处,绕卷竹笋头部的笋箨直至完全剥除笋箨,可以控制竹笋进入剥皮机构30的姿态使其始终是头部直插进入剥皮机构30,提升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剥笋机,平行间距布置的上压辊(21)及下压辊(22)的一侧为笋杆的导入侧、另一侧为导出侧且导出侧设置有刀片(40)由此笋杆压送机构,笋杆压送机构的下游位置处布置剥皮机构,剥皮机构由后辊(32)、前辊(31)间距布置构成,其特征在于:后辊(32)、前辊(31)的辊体两端转动支撑在侧支架(10)上,驱动后辊(32)、前辊(31)转动的传动机构(60)布置在侧支架(10)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笋机,其特征在于:侧支架(10)外侧的传动机构(60)连接后辊(32)、前辊(31)及下压辊(22),传动机构(60)为齿轮传动和/或带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辊(32)与前辊(31)的一端通过齿数相同的后齿轮(321)和前齿轮(311)传动连接,后辊(3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动力机构相连的驱动盘(3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剥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31)的一端设置有前带轮(312)与下压辊(22)一端设置的下带轮(222)通过皮带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剥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31)的一端设置的前齿轮(311)与下压辊(22)一端设置的下齿轮(221)通过奇数个过渡齿轮(61)传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剥笋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如俊
申请(专利权)人:王如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