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如俊专利>正文

竹笋剥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4035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7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竹笋剥皮机,机架上设置有第一、二辊体构成的箨皮剥离机构,第一、二辊体平置且相互平行布置,第一、二辊体之间的辊缝上部区域构成待剥皮竹笋的物料导入侧,第一、二辊体回转方向相反且辊缝处的辊面的线速度向下。采用上述箨皮剥离装置可以快捷地实施箨皮自动剥离,远比人工缠绕操作的方式剥离效率显著提高,另外,也避免了人工操作时手指缠绕箨皮受到的伤害。

Bamboo shoot peel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mboo peeling machine,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sheath skin stripping mechanism constitute the first, second rollers, first, second roller body flat and parallel arrangement, the upper part of a material to be sewn into the side peeling bamboo shoots between first, second rollers roll, first, second roll rotary direction opposite and roll gap roll at the line speed down. The skin peeling device sheaths can quickly implement the automatic stripping skin sheaths than artificial, winding operation way of stripping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addition, but also to avoid the manual operation when the finger wound hurt skin sheath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竹笋剥皮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剥除竹笋笋箨的竹笋剥皮机。
技术介绍
世界多地生长有竹类植物,我国南方的广大地域亦有竹类分布。竹笋作为纯天然食物原料备受百姓青睐,可以食用的竹笋种类繁多,如皖南山区春季盛产的雷笋、水笋等就是其中的食用佳品,此类竹笋整体呈细长的锥杆状,含箨皮的水笋根端笋径约为20-30mm左右,长度约为300-450mm。竹笋从野外采挖回来,因嫌箨皮剥离极为烦累,故有食者将含箨皮的竹笋直接进行蒸煮加工即时食用,食用时由食者各自完成箨皮剥离过程;若采用其它烹饪方法加工则需要首先实施箨皮剥离工作而取留笋仁或称笋果。由于季节的原因,竹笋的生长速度极其迅捷,同一地区的竹笋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成熟,这样就需要同步的快捷处理方案,集中收集笋仁或称笋果,再将其加工处理成笋干等便于存储以供日后长期食用。现有技术中,竹笋的箨皮剥离采用的是人工操作,就是操作人员用一只手拿捏着笋杆,另一只捏住笋尖处的箨皮并用手指对其缠绕,手指缠绕箨皮的过程中笋仁逐渐与箨皮分离直至笋仁与箨皮完成分离。上述手工剥离箨皮效率低,无法及时处理大量的竹笋;且劳动强度高,由于手指直接缠绕箨皮,手指受伤现象极其严重;为了方便缠绕箨皮,也有人在缠绕箨皮前用刀具将含箨皮的竹笋表面实施局部切削,这样可以解除或者说破坏箨皮的完整性,该切削步骤极易造成操作者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笋剥皮机,以对竹笋箨皮实施快捷剥离处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竹笋剥皮机,机架上设置有第一、二辊体构成的箨皮剥离机构,第一、二辊体平置且相互平行布置,第一、二辊体之间的辊缝上部区域构成待剥皮竹笋的物料导入侧,第一、二辊体回转方向相反且辊缝处的辊面的线速度向下。使用上述竹笋剥皮装置剥离竹笋箨皮时,首先可以对竹笋进行初步处理,即用刀具沿竹笋的长度方向对其表面实施切削,将周向严实包裹在笋仁外部的箨皮的完整性加以破坏,再将笋尖处的箨皮与其内的笋仁尖部适当分离,被剥离的箨皮置于第一、二辊体之间的辊缝处,含箨皮的笋杆后段置于第一辊体上,已显露的笋仁尖部搭落在第二辊体上,随着第一、二辊体的转动,箨皮被连续地从笋仁上剥离下来,逐渐敞露的笋仁沿第一、二辊体的辊面滑移出去。采用上述箨皮剥离装置可以快捷地实施箨皮自动剥离,远比人工缠绕操作的方式剥离效率显著提高,另外,也避免了人工操作时手指缠绕箨皮受到的伤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除去导向单元后放入竹笋的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除去导向单元后放入竹笋的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a、4b、4c、4d为本专利技术箨皮剥离机构剥离竹笋笋箨的过程示意图;图5a、5b、5c、5d为本专利技术箨皮剥离机构剥离竹笋笋箨的过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凹部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向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前、后轮廓线分置于辊面母线两侧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前、后轮廓线均位于辊面母线一侧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至9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竹笋剥皮机,机架10上设置有第一、二辊体41、42构成的箨片剥离机构40,第一、二辊体41、42平置且相互平行布置,第一、二辊体41、42之间的辊缝上部区域构成待剥皮竹笋A的物料导入侧,第一、二辊体41、42回转方向相反且辊缝处的辊面的线速度向下。利用上述剥皮机进行箨皮剥离时,要对竹笋A进行初步处理,即用刀具沿竹笋A的长度方向对其表面箨皮实施切削,将周向严实包裹在笋仁A1外部的箨皮A2的完整性加以破坏,该切削箨皮的过程既可以人工完成,也可以采用以下介绍的箨皮切削装置完成。笋尖处的箨皮A2到达第一、二辊体41、42之间的物料导入侧位置处,在第一、二辊体41、42的反向回转作用下,笋尖处的箨皮A2被辊压至两者的辊缝处,而由于箨皮A2内的笋仁A1自身具有适当挺度或者说具有适当的抗弯强度,笋仁A1尖部首先从箨皮A2中挺出,含箨皮A2的竹笋A的笋杆后段搭置于第一辊体41上,已显露的笋仁A1尖部搭落在第二辊体42上,随着第一、二辊体41、42的继续转动,箨皮A2被连续地从笋仁A1上剥离下来,逐渐敞露的笋仁A1沿第一、二辊体41、42的辊面滑移出去。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竹笋的箨皮A2加以剥离,这样即可以解决人工剥皮的低效率问题,对大量同时采挖回来的竹笋进行及时加工处理以获得笋仁,又可以避免人工操作时箨皮缠绕手指对人员的伤害。为了保证笋尖处的箨皮A2能够到达第一、二辊体41、42之间的物料导入侧位置处并被辊压至两者的辊缝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即第一辊体41为接笋辊,第二辊体42的辊面上有凹部区域30。设置凹部区域30可以避免竹笋A由第一辊体41到达第二辊体42时直接从第二辊体42的辊面上滑过,即凹部区域30的作用是对竹笋A的笋尖部位的箨皮A2实施阻挡并将其引导至第一、二辊体41、42之间的辊缝处。以下具体说明凹部区域30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凹部区域30与辊面相贯构成前、后轮廓线31、32,前、后轮廓线31、32整体上沿第二辊体42的辊长方向布置。竹笋A的笋尖到达第二辊体42时,首先由前轮廓线31处抵达凹部区域30,此时笋尖产生向第二辊体42的辊芯靠近的位移,迅速跟进的后轮廓线32又对笋尖处的箨皮下压引导使其进入辊缝。优选的,前、后轮廓线31、32的一端近、另一端远的布置,所构成的凹部区域30整体上呈角形区域。如图8、9所示,前、后轮廓线31、32的一端相连、另一端彼此分离,所构成的凹部区域30整体上呈角形区域。图9所示为优选方案,即前、后轮廓线31、32位于辊面同一母线B的同一侧或分置于两侧,且与母线之间的夹角各异;也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方案,前、后轮廓线31、32的两端均彼此分离。上述方案也可以表述为前、后轮廓线31、32斜向布置在辊面上,这样,凹部区域30内的紧邻后轮廓线32的凹面还提供了一个轴向方向的阻挡作用,即竹笋A笋尖处的箨皮受到周向向下和轴向两个方向的阻挡限制,这样就更加有利于竹笋A笋尖处的箨皮的变形并确保被引导到辊缝处,进一步降低箨皮漏剥现象。为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所述的后轮廓线32处的辊面和凹面之间呈陡立式过渡布置,即所述的后轮廓线32处的辊面和凹面之间呈夹角式过渡布置,所述的前轮廓线31处的辊面和凹面之间呈平缓式布置。如图5a、5b、5c所示,该方案也是确保竹笋A笋尖处的箨皮的变形并确保被引导到辊缝处。机架10上布置有输送带20,输送带20的出料端与第一、二辊体41、42的导入侧衔接,第一、二辊体41、42的辊芯线与输送带20的带面平行,第一、二辊体41、42辊缝处的公切面与输送带20带面之间的夹角为30°~80°。采用上述方案,由输送带20与第一、二辊体41、42相互配合对竹笋A进行导送,可以避免人工导送时的随意性,这样就使得竹笋A以最佳的导入方向到达第一、二辊体41、42处,以免竹笋A从第一、二辊体41、42的辊面上滑过而发生漏剥现象。输送带20上布置有导向单元60,导向单元60包括槽长方向与输送方向一致的导向槽61,所述导向槽61的槽口指向输送带20的带面且与输送带20的带面之间间隔临近布置,所述的导向槽61与输送带20的出料端之间设置压料板片62,所述的压料板片62的自由悬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竹笋剥皮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竹笋剥皮机,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设置有第一、二辊体(41、42)构成的箨皮剥离机构(40),第一、二辊体(41、42)平置且相互平行布置,第一、二辊体(41、42)之间的辊缝上部区域构成待剥皮竹笋(A)的物料导入侧,第一、二辊体(41、42)回转方向相反且辊缝处的辊面的线速度向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竹笋剥皮机,其特征在于:机架(10)上设置有第一、二辊体(41、42)构成的箨皮剥离机构(40),第一、二辊体(41、42)平置且相互平行布置,第一、二辊体(41、42)之间的辊缝上部区域构成待剥皮竹笋(A)的物料导入侧,第一、二辊体(41、42)回转方向相反且辊缝处的辊面的线速度向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剥皮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辊体(41)为接笋辊,第二辊体(42)的辊面上有凹部区域(3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竹笋剥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部区域(31)与辊面相贯构成前、后轮廓线(31、32),前、后轮廓线(31、32)整体上沿第二辊体(42)的辊长方向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笋剥皮机,其特征在于:前、后轮廓线(31、32)的一端近、另一端远的布置,所构成的凹部区域(30)整体上呈角形区域。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竹笋剥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廓线(32)处的辊面和凹面之间呈陡立式过渡布置,所述的前轮廓线(31)处的辊面和凹面之间呈平缓式过渡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所述的竹笋剥皮机,其特征在于:前、后轮廓线(31、32)位于辊面同一母线(B)的同一侧或分置于两侧,且与母线之间的夹角各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竹笋剥皮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置在机架(10)上的输送带(20),输送带(20)的出料端与第一、二辊体(41、42)的导入侧衔接,第一、二辊体(41、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如俊
申请(专利权)人:王如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