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2097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包括带体,带体上端面设有报警器,报警器的表面设有显示屏,显示屏的一侧设有调节键、蜂鸣器和警示灯,报警器内部设有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均分别与显示屏、蜂鸣器和警示灯电连接,控制主板还电连接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位于带体的下端面;带体的下端面还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第一气囊有两个,且间隔分布在带体的第一连接端,第二气囊有三个,且间隔分布在带体的第二连接端,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串联连接,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通过感受输液处压力变化报警提醒是否有外渗情况,而且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可调节松紧,以及气囊与气囊之间间隙可通风透气,接触更舒适。适。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静脉输液外渗现象,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输入的液体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导致局部出现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引起组织坏死。因此,及时发现静脉输液外渗就显得尤为重要。
[0003]静脉输液外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常见,比如: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和行为等功能的减退,导致疼痛感减数振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续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无法沟通的患者、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镇静剂或处于昏迷露酊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输液外渗;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容易发生外渗。
[0004]目前,通常采用通过感受局部皮肤隆起程度判断是否外渗,但是这样的判断标准受外渗量或者皮肤松弛程度的影响,判断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普通的皮肤隆起观察,导致判断不准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上端面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表面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有调节键,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还设有蜂鸣器和警示灯,所述蜂鸣器和警示灯邻近所述调节键分布,所述报警器内部设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均分别与显示屏、蜂鸣器和警示灯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还电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带体的下端面;所述带体的下端面还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有两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带体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气囊有三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带体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通过第一注气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带体的上端面还设有至少两对横向分布的防撞气囊,两对所述防撞气囊分别分布在所述报警器的两侧,并且所有所述防撞气囊通过第二注气管串联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带体的第一连接连接端设有U型缺口,所述第一连接端固接有两条连接带,两条所述连接带分别位于所述U型缺口的两侧,两条所述连接带上均设有魔术贴;所述第二连接端上开设有通过口,并在所述通过口的一侧设有固接在所述带体表面的魔术贴,所述连接带穿设在所述通过口内后,并通过所述魔术贴相互粘接固定。
[0010]进一步地,所述带体上端面还固接有两个软垫块,两个所述软垫块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分布,每个所述软垫块上均安装有至少两个连接扣,通过连接扣
扣接有手型气囊垫,所述手型气囊垫的背面设有手型槽,所述手型气囊垫的一侧设有充气口,用作连接充气机构为所述手型气囊垫充气。
[0011]进一步地,所述报警器后侧壁设有USB充电接口与所述报警器内部的电源连接,并且所述报警器后侧壁上还设有开关键控制所述报警器的启动或者关闭。
[0012]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输液处皮肤的压力,当出现液体外渗情况时,输液处的压力超出正常的压力范围,可通过蜂鸣器或者警示灯进行报警提醒,判断结果比肉眼观察更准确,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带体围绕在手部或者手臂上时,可根据患者手部或手臂的实际大小来充盈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调节带体的松紧程度以适应不同患者,带体下端面的所有气囊都是间隔布置,佩戴在患者身上后,通过气囊与气囊之间的缝隙为内部通风透气,提升佩戴本报警装置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佩戴时的侧视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0

带体、110

第一连接端、111

第一气囊、120

第二连接端、121

第二气囊、122

通过口、123

魔术贴、130

连接带、140

U型缺口、150

软垫块、151

连接扣、160

防撞气囊、200

报警器、210

显示屏、220

调节键、230

蜂鸣器、240

警示灯、250

压力传感器、260

USB充电接口、270

开关键、300

手型气囊垫、310

手型槽、320

充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包括带体100。所述带体100上端面设有报警器200,所述报警器200的表面设有显示屏210,所述显示屏210的一侧设有调节键220,所述显示屏210的一侧还设有蜂鸣器230和警示灯240,所述蜂鸣器230和警示灯240邻近所述调节键220分布。所述报警器200内部设有控制主板(图中未示出),所述控制主板均分别与显示屏210、蜂鸣器230和警示灯240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还电连接有压力传感器250,压力传感器250的外周包裹有软胶层,所述压力传感器250位于所述带体100的下端面。所述带体100的下端面还设有第一气囊111和第二气囊121,所述第一气囊111有两个,且间隔横向分布在所述带体100的第一连接端110。所述第二气囊121有三个,且间隔纵向分布在所述带体100的第二连接端120。所述第一气囊111和第二气囊121通过第一注气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110和所述第二连接端120可拆卸连接。
[0019]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压力传感器250监测输液处的皮肤压力,当出现液体外渗情况时,输液处的压力超出正常的压力范围,可通过蜂鸣器230或者警示灯240进行报警提醒,判断结果比肉眼观察更准确,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带体100围绕在手部或者手臂上时,可根据患者手部或手臂的实际大小来充盈第一气囊111和第二气囊121,调节带体100的松紧程度以适应不同患者,带体100下端面的所有气囊都是间隔布置,佩戴在患者身上后,通过气囊与气囊之间的缝隙为内部通风透气,提升佩戴本报警装置的舒适度。
[0020]作为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带体100的第一连接连接端设有U型缺口140,所述第一连接端110固接有两条连接带1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上端面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的表面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设有调节键,所述显示屏的一侧还设有蜂鸣器和警示灯,所述蜂鸣器和警示灯邻近所述调节键分布,所述报警器内部设有控制主板,所述控制主板均分别与显示屏、蜂鸣器和警示灯电连接,所述控制主板还电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带体的下端面;所述带体的下端面还设有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有两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带体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二气囊有三个,且间隔分布在所述带体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通过第一注气管串联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外渗用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的上端面还设有至少两对横向分布的防撞气囊,两对所述防撞气囊分别分布在所述报警器的两侧,并且所有所述防撞气囊通过第二注气管串联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静脉输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虹朱跃平丁福李亚玲刘墩秀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