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制造技术_技高网

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23444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包括包括具有一贯穿其两端的排泄孔的支架本体、环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外表面的多个环形气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充气排气部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用于将所述排泄孔内的排泄物排出至肛门外的排出管,多个所述环形气囊沿所述排泄孔的轴向依次紧密排布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充气排气部用于供气体进入各所述环形气囊,所述充气排气部还用于供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均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两端的所述环形气囊之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对直肠的内壁上不同的位置形成向外的压力以及向里的吸附力,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直肠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直肠癌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


技术介绍

1、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为吻合口瘘,术后吻合口瘘容易造成粪便泄露并污染腹盆腔,容易导致严重的腹盆腔感染,腹盆腔感染为直肠癌病人在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造成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中,除去病人自身身体情况外,还与术中吻合口的张力、吻合技术以及肠管的血供等有关系,另外,肠道的粪便污染也是一个造成吻合口不容易愈合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2、专利号为201611261267.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直肠吻合术后的防漏治漏装置,该装置通过球囊充盈介质后涨紧在直肠内堵住排泄物,避免排泄物与吻合口接触,以防止吻合口被肠道的粪便污染。但是该装置通过球囊充盈后固定在直肠内,在直肠内的固定效果差,容易在直肠内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在直肠内固定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2、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包括包括具有一贯穿其两端的排泄孔的支架本体、环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外表面的多个环形气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充气排气部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用于将所述排泄孔内的排泄物排出至肛门外的排出管,多个所述环形气囊沿所述排泄孔的轴向依次紧密排布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充气排气部用于供气体进入各所述环形气囊,所述充气排气部还用于供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均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两端的所述环形气囊之间。

4、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圆筒、设于所述第一圆筒内并与所述第一圆筒同轴心线设置的第二圆筒、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和所述第二圆筒之间的圆筒形的腔体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腔体相配合的配合部;充气排气部包括第一端封闭、第二端开口的充气排气管,所述充气排气管以可沿所述第一圆筒的轴心线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配合部内,所述充气排气管的所述第一端向外超出于所述配合部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充气排气管的所述第二端向外超出于所述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所述充气排气管与各所述环形气囊均连通;所述充气排气管在所述配合部内朝向所述配合部的所述第二端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的各环形气囊均与所述充气排气管保持连通,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的各环形气囊均断开与所述充气排气管的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对应的所述环形气囊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所述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对应的所述环形气囊的第二气孔;所述配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位置处的至少一个连接腔以及固设于所述腔体内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位置处的至少两个密封筒,每个所述连接腔均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每个所述密封筒的筒壁内均沿轴心线方向设有第一孔道,每个所述密封筒的筒壁上对应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气孔和所述第一孔道的连通孔;所述充气排气管的部分位于各所述第一孔道内、其余部分位于各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充气排气管上与各所述第一气孔对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第三气孔,所述充气排气管上与各所述第二气孔对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第四气孔。

6、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还包括分别一一对应地滑动配合于各所述连接腔内的至少一个弹性活塞,所述弹性活塞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的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一侧,各所述弹性活塞内对应于所述充气排气管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排气管的第二孔道,所述充气排气管固定于各所述第二孔道内,所述连接腔的腔壁上设有条形凸点,所述弹性活塞朝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侧面抵持所述条形凸点,所述条形凸点平行于所述第一圆筒的轴心线设置,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各所述连接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一端连通对应的所述连接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圆筒内腔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位于对应的所述弹性活塞的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一侧。

7、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还包括分别一一对应地滑动配合于各所述连接腔内的至少一个弹性活塞,所述弹性活塞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的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一侧,各所述弹性活塞内对应于所述充气排气管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排气管的第二孔道,所述充气排气管滑动配合于各所述第二孔道内,所述第二孔道的孔壁上对应于第三气孔的位置处向里凸出形成有凸柱,所述凸柱抵持所述充气排气管的外表面并用于在所述第三气孔完全进入所述第二孔道后插入所述第三气孔,所述连接腔的腔壁上设有条形凸点,所述弹性活塞朝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侧面抵持所述条形凸点,所述条形凸点平行于所述第一圆筒的轴心线设置;所述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各所述连接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一端连通对应的所述连接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圆筒内腔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位于对应的所述弹性活塞的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一侧。

8、进一步的,所述排出管的一端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沿周向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腔的与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对应的一端穿出至所述第二圆筒外,各所述排气孔均位于所述排出管的外侧。

9、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粘贴于肛门周围的粘贴片,所述粘贴片上设有与所述排出管相适配的固定孔以及供所述充气排气管穿过的穿出孔,所述排出管的所述另一端经所述固定孔穿过所述粘贴片,所述排出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固定孔的孔壁沿周向固定连接,所述充气排气管的所述第二端经所述穿出孔穿过所述粘贴片。

10、进一步的,所述配合部的第一端端面与所述腔体的与所述配合部的第一端对应的一端的端面平齐。

1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1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安装在患者直肠内后,能够同时对直肠的内壁上不同的位置形成向外的压力以及向里的吸附力,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在直肠内,在直肠内的固定效果好,能够降低直肠内的排泄物经过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与直肠内壁之间泄露至吻合口位置的可能性,能够降低吻合口被污染的可能性,更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在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内的气体被完全抽出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所述环形气囊的囊壁便能支撑在所述支架本体的外表面上,无法继续抽出气体,进而无法继续增大对直肠内壁的吸附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还具有限制对直肠内壁的吸附力的作用,能够防止因吸附力过大了损伤直肠内壁。

13、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贯穿其两端的排泄孔的支架本体、环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外表面的多个环形气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充气排气部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用于将所述排泄孔内的排泄物排出至肛门外的排出管,多个所述环形气囊沿所述排泄孔的轴向依次紧密排布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充气排气部用于供气体进入各所述环形气囊,所述充气排气部还用于供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均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两端的所述环形气囊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圆筒、设于所述第一圆筒内并与所述第一圆筒同轴心线设置的第二圆筒、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和所述第二圆筒之间的圆筒形的腔体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腔体相配合的配合部;充气排气部包括第一端封闭、第二端开口的充气排气管,所述充气排气管以可沿所述第一圆筒的轴心线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配合部内,所述充气排气管的所述第一端向外超出于所述配合部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充气排气管的所述第二端向外超出于所述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所述充气排气管与各所述环形气囊均连通;所述充气排气管在所述配合部内朝向所述配合部的所述第二端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的各环形气囊均与所述充气排气管保持连通,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的各环形气囊均断开与所述充气排气管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对应的所述环形气囊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所述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对应的所述环形气囊的第二气孔;所述配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位置处的至少一个连接腔以及固设于所述腔体内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位置处的至少两个密封筒,每个所述连接腔均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每个所述密封筒的筒壁内均沿轴心线方向设有第一孔道,每个所述密封筒的筒壁上对应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气孔和所述第一孔道的连通孔;所述充气排气管的部分位于各所述第一孔道内、其余部分位于各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充气排气管上与各所述第一气孔对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第三气孔,所述充气排气管上与各所述第二气孔对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第四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还包括分别一一对应地滑动配合于各所述连接腔内的至少一个弹性活塞,所述弹性活塞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的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一侧,各所述弹性活塞内对应于所述充气排气管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排气管的第二孔道,所述充气排气管固定于各所述第二孔道内,所述连接腔的腔壁上设有条形凸点,所述弹性活塞朝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侧面抵持所述条形凸点,所述条形凸点平行于所述第一圆筒的轴心线设置,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各所述连接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一端连通对应的所述连接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圆筒内腔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位于对应的所述弹性活塞的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还包括分别一一对应地滑动配合于各所述连接腔内的至少一个弹性活塞,所述弹性活塞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的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一侧,各所述弹性活塞内对应于所述充气排气管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充气排气管的第二孔道,所述充气排气管滑动配合于各所述第二孔道内,所述第二孔道的孔壁上对应于第三气孔的位置处向里凸出形成有凸柱,所述凸柱抵持所述充气排气管的外表面并用于在所述第三气孔完全进入所述第二孔道后插入所述第三气孔,所述连接腔的腔壁上设有条形凸点,所述弹性活塞朝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侧面抵持所述条形凸点,所述条形凸点平行于所述第一圆筒的轴心线设置;所述所述第二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各所述连接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一端连通对应的所述连接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圆筒内腔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位于对应的所述弹性活塞的靠近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管的一端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表面沿周向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向所述第二圆筒的内腔的与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对应的一端穿出至所述第二圆筒外,各所述排气孔均位于所述排出管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粘贴于肛门周围的粘贴片,所述粘贴片上设有与所述排出管相适配的固定孔以及供所述充气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一贯穿其两端的排泄孔的支架本体、环设于所述支架本体外表面的多个环形气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的充气排气部以及设于所述支架本体上并用于将所述排泄孔内的排泄物排出至肛门外的排出管,多个所述环形气囊沿所述排泄孔的轴向依次紧密排布于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充气排气部用于供气体进入各所述环形气囊,所述充气排气部还用于供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内的气体排出,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均位于所述支架本体两端的所述环形气囊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圆筒、设于所述第一圆筒内并与所述第一圆筒同轴心线设置的第二圆筒、形成于所述第一圆筒和所述第二圆筒之间的圆筒形的腔体以及设于所述腔体内并与所述腔体相配合的配合部;充气排气部包括第一端封闭、第二端开口的充气排气管,所述充气排气管以可沿所述第一圆筒的轴心线移动的方式设于所述配合部内,所述充气排气管的所述第一端向外超出于所述配合部的所述第一端,所述充气排气管的所述第二端向外超出于所述所述配合部的第二端,所述充气排气管与各所述环形气囊均连通;所述充气排气管在所述配合部内朝向所述配合部的所述第二端移动一定距离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的各环形气囊均与所述充气排气管保持连通,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的各环形气囊均断开与所述充气排气管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和所述对应的所述环形气囊的第一气孔,所述第一圆筒的筒壁上对应于所述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腔体和对应的所述环形气囊的第二气孔;所述配合部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部分数量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位置处的至少一个连接腔以及固设于所述腔体内分别一一对应于所述其余的所述环形气囊中各环形气囊位置处的至少两个密封筒,每个所述连接腔均连通对应的所述第一气孔,每个所述密封筒的筒壁内均沿轴心线方向设有第一孔道,每个所述密封筒的筒壁上对应于对应的所述第一通气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二气孔和所述第一孔道的连通孔;所述充气排气管的部分位于各所述第一孔道内、其余部分位于各所述连接腔内,所述充气排气管上与各所述第一气孔对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第三气孔,所述充气排气管上与各所述第二气孔对应的位置处均形成有第四气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肠癌术后充气转流支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相述魏正强彭旭东吴朝凤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