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1779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6:19
本申请涉及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包括多根相互平行且呈长条状的固定桩,固定桩的一端设置成尖端,固定桩背离尖端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与水闸底端连接。本申请具有在修建水闸时将固定桩按照计算好的方位竖直钉入到河道的底部内,然后将水闸的底部与固定桩连接,固定桩会将水闸处的河道的底部土质挤压紧实,增加水闸处的河道底部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固定桩可对水闸进行辅助支撑,使得水闸对河道底部的压力会被固定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抵消一部分,进而使得水闸在修建完成后不易出现沉降垮塌现象,提高了水闸泵站在修建完成后的稳定性,提高了水闸泵站的使用寿命的效果。提高了水闸泵站的使用寿命的效果。提高了水闸泵站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水利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闸通常会被修建在河道、水库、湖泊等的水系处,主要用于对水系内的水资源进行人工调节,具有方便农业灌溉、水位调节、保护水资源等功能。
[0003]水闸内常见的用于提升水位的结构为泵站,水闸可通过泵站将水系内的水提升上来进行灌溉,同时也可通过泵站人工对水系的水进行循环,使得水系的水保持流动以避免成为死水,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浪费。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常见的水闸泵站通常会被修建在河道对河道进行拦截,河道的底部的的土层有机物质含量较高,土质的轻度较低,沉隐量较大,会对建成后的水闸泵站产生较大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水系底部的土层的质地较软可能会对建成后的水闸泵站产生危害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包括多根相互平行且呈长条状的固定桩,所述固定桩的一端设置成尖端,所述固定桩背离尖端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与水闸底端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修建水闸时,将修建段的河道拦截抽干后,可将固定桩按照计算好的方位竖直钉入到河道的底部内,然后将水闸的底部与固定桩连接,固定桩会将水闸处的河道的底部土质挤压紧实,增加水闸处的河道底部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固定桩可对水闸进行辅助支撑,使得水闸对河道底部的压力会被固定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抵消一部分,进而使得水闸在修建完成后不易出现沉降垮塌现象,提高了水闸泵站在修建完成后的稳定性,提高了水闸泵站的使用寿命。
[0009]可选的,所述固定桩包括桩体和桩头,所述桩体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桩头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桩体连接,尖端设置在所述桩头远离所述桩体的一端,所述桩头的长度小于所述桩体的长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固定桩的长度较长,重量较大,因此固定桩在搬运时其尖端可能会因为碰撞而损坏,则通过将固定桩的桩体和桩头拆开分别进行运输,运输刀工地后通过连接件将桩体和桩头进行连接,使得设置在长度较短的桩头上的尖端不易因为运输而导致受到损伤。
[0011]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环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嵌设在所述桩体的一端面,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桩体,所述连接环的一端配合套设在所述桩头背离尖端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环的另一端可配合套设在所述连接板伸出所述桩体的一端。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桩体与桩头运输到工地后,通过将桩头的连接环配合套
接在桩体的连接板上,然后将连接环和连接板焊接后即可完成桩体与桩头之间的连接,且通过连接块与连接环的配合可对桩体与桩头在连接时进行预定位,使得连接块和连接环在焊接时桩体与桩头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易出现偏差。
[0013]可选的,所述桩体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桩体的长度方向平行,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均匀分布在所述桩体内,所述桩体内还设置有多根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一对应的第二支撑杆,两根相对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之间通过两根第二支撑杆连接,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相互交叉连接,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背离所述桩头的一端伸出所述桩体。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埋设在桩体内多根第一支撑杆和多根第二支撑杆用于对桩体进行加固,提高了桩体的径向载荷,使得桩体不易折断,同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增加了桩体的牢固程度,使得桩体不易出现裂纹。
[0015]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固定框,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均与所述固定框连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第一支撑杆设置的多个固定框使得工作人员在焊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时较为方便,且可用于辅助加固桩体。
[0017]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嵌设在所述桩体内的一端的端面与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杆连接后使得连接板不易从桩体上脱落。
[0019]可选的,所述连接板背离所述桩体的一端设置有多根连接杆,所述桩头朝向所述桩体的一端面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连接杆一一对应的连接孔,当所述连接板配合嵌设在所述连接环内时,所述连接杆一对应配合插设在所述连接孔中。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用于辅助连接环和连接板承载桩体和桩头之间的剪切力,使得桩体和桩头在钉入到土层中时不易出现相互脱离现象。
[0021]可选的,所述桩头背离其尖端的一端面设置有凸台,所述连接环的一端配合套设在所述凸台上,且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壁与所述桩头的侧壁齐平,所述连接孔将所述凸台贯穿。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通过贴合抵紧套设在凸台上的方式与桩头连接,使得连接环外侧壁与桩体侧壁齐平,进而使得桩体和桩头在钉入到土层中时连接环不易产生反向阻力干扰钉入过程。
[0023]可选的,所述连接环的内壁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根固定杆,多根所述固定杆均配合嵌设在所述凸台中。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根固定杆增加了连接环与桩头连接的稳定性,使得连接环不易从桩头上脱落。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在修建水闸时,将修建段的河道拦截抽干后,可将固定桩按照计算好的方位竖直钉入到河道的底部内,然后将水闸的底部与固定桩连接,固定桩会将水闸处的河道的底部土质挤压紧实,增加水闸处的河道底部的承载能力,同时通过固定桩可对水闸进行辅助支撑,使得水闸对河道底部的压力会被固定桩与土层之间的摩擦力抵消一部分,进而使得
水闸在修建完成后不易出现沉降垮塌现象,提高了水闸泵站在修建完成后的稳定性,提高了水闸泵站的使用寿命;
[0027]2.埋设在桩体内多根第一支撑杆和多根第二支撑杆用于对桩体进行加固,提高了桩体的径向载荷,使得桩体不易折断,同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增加了桩体的牢固程度,使得桩体不易出现裂纹;
[0028]3.多根固定杆增加了连接环与桩头连接的稳定性,使得连接环不易从桩头上脱落。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的爆炸示意图。
[0031]图3是本申请省略固定桩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固定桩;11、桩体;12、桩头;121、连接孔;122、凸台;2、连接件;21、连接环;211、固定杆;22、连接板;221、连接杆;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固定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参照图1,包括多根固定桩1,水闸任一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相互平行且呈长条状的固定桩(1),所述固定桩(1)的一端设置成尖端,所述固定桩(1)背离尖端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与水闸底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桩(1)包括桩体(11)和桩头(12),所述桩体(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件(2),所述桩头(12)通过所述连接件(2)与所述桩体(11)连接,尖端设置在所述桩头(12)远离所述桩体(11)的一端,所述桩头(12)的长度小于所述桩体(11)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包括连接环(21)和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的一端嵌设在所述桩体(11)的一端面,所述连接板(22)的另一端伸出所述桩体(11),所述连接环(21)的一端配合套设在所述桩头(12)背离尖端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环(21)的另一端可配合套设在所述连接板(22)伸出所述桩体(11)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闸泵站的软基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1)内设置有多根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桩体(11)的长度方向平行,多根所述第一支撑杆(3)均匀分布在所述桩体(11)内,所述桩体(11)内还设置有多根与所述第一支撑杆(3)一一对应的第二支撑杆(4),两根相对的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两端之间通过两根第二支撑杆(4)连接,两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慧乐项佳磊李杰白莹莹沈先秀谷兆军刘方朱永翁东波徐科邵赟黄志龙杨波泽严雷光李迎春张旭君孙尧陈浩清徐永春黄开生洪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