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及座椅骨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702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4 1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及座椅骨架结构,包括U形的上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两臂末端分别连接有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上连接板、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组成长U形的围框结构,且围框结构的背面设置有后支撑板,围框结构的顶端正面设置有前支撑板,上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头枕杆孔,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固定结构,且底端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杆。整个靠背结构设计简单,整体采用分体式组装结构,各零部件的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且各个零部件可以各自采用钢、铝和铝合金中任意一种材质制作而成,在低成本的钢制方案和较高成本的铝制方案中互换零件,交叉使用部分零件,实现靠背骨架轻量化、强度和成本的均衡。均衡。均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及座椅骨架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及座椅骨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见的座椅骨架以高强度刚结构为主,随着整车轻量化要求的提高,尤其是对轻量化要求极高的车辆,传统钢构座椅骨架已无法达成轻量化要求。在座椅骨架上的轻量化技术层出不穷,目前常见的技术有铝镁合金骨架和碳纤维骨架,上述座椅骨架技术从材料出发,在很大程度解决了轻量化问题,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0003]1.轻质铝镁合金/碳纤维座椅骨架的工艺复杂,成本高
[0004]2.大部分的铝合金靠背骨架采用一体成型结构,与现有高强钢制零部件不具备通用性,一旦实现轻量化结构与钢构件无法互换,且整体强度设计只能依靠结构的优化。
[0005]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8583390A说明书就公开了一种广泛采用铝合金铸件的汽车座椅骨架,采用由铝合金铸件构成的靠背总成,由于铝的密度比铁低很多,因此能减轻20%以上的重量,制造出的座椅骨架将比纯铁质骨架的重量有明显优势,但采用一体式压铸成型,产品成本高,工艺复杂,且与低成本的钢制骨架零件不具备互换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及座椅骨架结构,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且采用分体式的组装结构,各个零部件可以交叉使用不同材料,最终达到最佳的轻量化、高强度和低成本设计状态。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包括U形的上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的两臂末端分别连接有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所述左下连接板和所述右下连接板组成长U形的围框结构,且所述围框结构的背面设置有后支撑板,所述围框结构的顶端正面设置有前支撑板,所述上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头枕杆孔,所述左下连接板和所述右下连接板的底端均设置有固定结构,且底端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杆。
[0008]在上述靠背骨架结构中,通过上连接板、左下连接板和右下连接板,构成长U形的围框结构,再利用横向连接杆连接围框结构的开口端,形成环形封闭主体受力结构,配合背侧的后支撑板形成靠背槽容纳后背,以及利用前支撑板阶梯支撑后背的肩部,从而实现对乘员背部的舒适支撑和可靠保护,同时整个靠背结构设计简单,整体采用分体式组装结构,各零部件的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靠背骨架结构的改进,所述上连接板、所述左下连接板、所述右下连接板、所述后支撑板、所述前支撑板和所述横向连接杆可以各自采用钢、铝和铝合金中任意一种材质制作而成。靠背采用分体式的组装结构,各个零部件通用性强,且都可以采用钢材制作,提高强度、降低成本,也可采用轻质的铝合制作实现轻量化,也就是说,在同一个靠背骨架中,可以在低成本的钢制方案和较高成本的铝制方案中互换零件,交叉使用部分零件,实
现靠背骨架轻量化、强度和成本的均衡。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靠背骨架结构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右下连接板包括主体部和插舌部,所述上连接板的右臂末端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舌部插入所述插接孔的内部,且通过螺栓固定。优选的,从所述围框结构的顶端至底端,所述上连接板的两臂末端向外侧扩张,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插舌部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弯,所述左下连接板和所述右下连接板的底端向内侧靠拢。
[0011]在长U形的围框结构的两臂中部设置折弯,能够显著增强靠背解骨架结构的静强度,增加承载能力,并且通过将整个靠背骨架设计成中间较宽,上、下两端较窄的结构,在发生侧后方向的撞击时候,乘员的肩膀和胯骨部位率先与侧面的围框包裹件相碰撞,然后是腰部和胸部等脆弱部位,对乘员的脆弱部位形成缓冲保护,靠背骨架括号形的两臂结构,也能够减少乘员的滑动,减少伤害。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座椅骨架结构,包括头枕骨架、所述靠背骨架结构和坐垫骨架,所述头枕骨架插入所述头枕杆孔内,且连接在所述头枕杆座上,所述坐垫骨架的顶部设置有坐垫支撑,所述坐垫骨架背部两侧焊接有靠背连接板,所述靠背连接板与所述左下连接板、所述右下连接板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坐垫骨架的底部设置有下支架。由于该座椅骨架具有上述的靠背骨架结构,从而也具有靠背骨架上述的有益效果。
[0013]综上所述,采用上述靠背骨架结构及座椅骨架结构,整体骨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采用分体式组装结构,各零部件的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且通过将各个零部件在铝制材料与钢制材料之间互换,交叉组合使用,能够实现骨架结构在高强度、轻量化和低成本三个目标之间平衡调整。另外,在车辆受到来自后方的冲击时,能够减少乘员受到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14]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靠背骨架结构整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靠背骨架结构的右下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靠背骨架结构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靠背骨架结构整体另一角度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靠背骨架结构的过渡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座椅骨架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座椅骨架结构的靠背连接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上连接板;11、头枕杆孔;12、插接孔;2、左下连接板;3、右下连接板;31、主体部;32、插舌部;33、固定部;34、螺栓孔组;35、减重槽;36、卡槽;4、后支撑板;41、后上支撑板;411、长条形孔;42、后下支撑板;43、头枕杆座;5、前支撑板;51、矩形孔;52、圆形孔;6、横向连接杆;61、过渡支架;611、卡凸;7、头枕骨架;8、坐垫骨架;81、坐垫支撑;82、靠背连接板;83、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包括U形的上连接板1,上连接板1的两臂末端分别连接有左下连接板2和右下连接板3,上连接板1、左下连接板2和右下连接板3组成长U形的围框结构,且围框结构的背面设置有后支撑板4,围框结构的顶端正面设置有前支撑板5,上连接板1的顶端设置有头枕杆孔11,左下连接板2和右下连接板3的底端均设置有固定结构,且底端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杆6。
[0025]使用时,将上连接板1的两臂与左下连接板2、右下连接板3分别固定连接,组成长U形的围框结构,再利用横向连接杆6连接U形开口两端,组成环形的靠背骨架结构。将后支撑板4固定在框架结构的背面,作为主支撑面,支撑乘员的背部主体。在框架结构的正面顶部固定前支撑板5,形成高度差,主要用于乘员向后冲击时,支撑人体的肩部。通过头枕杆孔11安装头枕骨架7,以及固定结构与坐垫骨架8实现固定连接,构成整个结构简单的分体组装式座椅骨架结构。
[0026]在上面的靠背骨架结构中,上连接板1、左下连接板2、右下连接板3、后支撑板4、前支撑板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U形的上连接板(1),所述上连接板(1)的两臂末端分别连接有左下连接板(2)和右下连接板(3),所述上连接板(1)、所述左下连接板(2)和所述右下连接板(3)组成长U形的围框结构,且所述围框结构的背面设置有后支撑板(4),所述围框结构的顶端正面设置有前支撑板(5),所述上连接板(1)的顶端设置有头枕杆孔(11),所述左下连接板(2)和所述右下连接板(3)的底端均设置有固定结构,且底端之间设置有横向连接杆(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所述左下连接板(2)、所述右下连接板(3)、所述后支撑板(4)、所述前支撑板(5)和所述横向连接杆(6)可以各自采用钢、铝和铝合金中任意一种材质制作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下连接板(3)包括主体部(31)和插舌部(32),所述上连接板(1)的右臂末端设置有插接孔(12),所述插舌部(32)插入所述插接孔(12)的内部,且通过螺栓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1)的两臂末端向外侧扩张,所述主体部(31)与所述插舌部(32)的连接处设置有折弯,所述左下连接板(2)和所述右下连接板(3)的底端向内侧靠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下连接板(3)还包括设于所述主体部(31)底端的固定部(33),所述固定部(33)呈扇形,且在同一弧线上设置有螺栓孔组(3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座椅靠背骨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板(4)包括后上支撑板(41)和后下支撑板(42),所述后下支撑板(42)覆盖所述围框结构的连接处,所述前支撑板(5)的中心设置有矩形孔(51),所述矩形孔(51)的两侧开有圆形孔(52),所述后上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超胡向群李坤林朱继进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