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307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行走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行走机构,包括车架、行走轮组、蜗轮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行走轮组转动设置于车架,行走轮组上设置有蜗轮,蜗杆组件的两端沿车架的高度方向移动设置于车架上,蜗杆组件能够与蜗轮相啮合,蜗杆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中的一个驱动蜗杆组件向上移动,另一个驱动蜗杆组件向下移动。该行走机构通过行走轮组进行移动,蜗杆组件的两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能够向上以及向下调节,以调节蜗杆组件与蜗轮之间的间隙,以提高行走机构的重复行走精度;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进行双向调节,调节较为方便。调节较为方便。调节较为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走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行走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蜗轮蜗杆传动是行走机构较为常见的力学传动方式,蜗轮蜗杆传动常常需要进行来回往复运动,但蜗杆与蜗轮之间始终存在间隙,当来回运动转变的一刻始终会产生间隙冲击,而且间隙的大小影响蜗轮蜗杆的传动精度,严重影响来回运动的精密度。现有的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通常通过调节结构进行调节,以将间隙调节到所需大小,但是现有的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的调节通常是单向调节,且调节结构复杂,调节不易。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行走机构,以便于能够对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进行双向调节,而且调节较为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行走机构,解决了现有蜗轮蜗杆之间的间隙单向调节,而且调节不易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行走机构,包括:
[0006]车架;
[0007]行走轮组,转动设置于车架,所述行走轮组上设置有蜗轮;
[0008]蜗杆组件,其两端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蜗杆组件能够与所述蜗轮相啮合;
[0009]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所述蜗杆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中的一个驱动所述蜗杆组件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中的另一个驱动所述蜗杆组件向下移动。
[0010]该行走机构通过行走轮组进行移动,蜗杆组件的两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能够向上以及向下调节,以调节蜗杆组件与蜗轮之间的间隙,以提高行走机构的重复行走精度;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进行双向调节,调节较为方便。
[0011]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蜗杆组件包括:
[0012]蜗杆,能够与所述蜗轮相啮合;及
[0013]滑动件,所述蜗杆的两端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分别驱动所述滑动件移动。
[0014]蜗杆组件通过蜗杆能够与蜗轮相啮合,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通过分别驱动滑动件以实现整个蜗杆组件的移动。
[0015]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蜗杆包括杆件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杆件上的两组蜗齿结构,所述蜗杆和所述蜗齿结构为一体结构;
[0016]所述行走轮组设置两组,两组所述行走轮组沿所述蜗杆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行走轮组上均设置有所述蜗轮,每组所述蜗齿结构分别与一组所述蜗轮相啮合。
[0017]通过上述蜗杆结构能够驱动两组行走轮组的转动。
[0018]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杆件和所述蜗齿结构为一体结构。
[0019]蜗杆和蜗齿结构为一体结构,以使蜗杆能够与两组蜗轮进行啮合传动,传动精度较高,能够同步使两组蜗轮转动,进而带动两组行走轮组转动,同步性较好。
[0020]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车架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件对应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朝向所述滑动件的一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滑动件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0021]容纳部上的容纳槽的设置便于实现滑动件沿车架的高度方向的移动,结构简单,容易制备。
[0022]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调节螺栓,所述第一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容纳部的顶部与所述滑动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调节螺栓,所述第二调节螺栓穿过所述容纳部的底部与所述滑动件螺纹连接。
[0023]上述的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的结构简单,调节操作较为方便。
[0024]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部包括:
[0025]容纳本体和盖板,所述盖板盖设在所述容纳本体的顶部,并使所述盖板和所述容纳本体之间形成所述容纳槽。
[0026]容纳部包括容纳本体和盖板,容纳本体便于滑动件的安装,盖板盖设在容纳本体上,以使滑动件容纳在容纳槽内。
[0027]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件和所述容纳槽的内壁中的其中一个上设置有限位部,所述滑动件和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限位槽内,并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槽沿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延伸。
[0028]通过限位部和限位槽能够使得滑动件沿车架的高度方向移动,避免滑动件脱出容纳槽。
[0029]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走机构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被配置为使所述滑动件止停于所述容纳槽的任意位置。
[0030]锁定组件的设置能够使滑动件止停于容纳槽的任意位置,以使蜗杆组件的位置不会在传动过程中发生变化,使得蜗杆组件与蜗轮传动较为稳定。
[0031]作为上述行走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走轮组包括:
[0032]转轴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车架,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转轴组件上;及
[0033]行走轮,所述转轴组件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行走轮。
[0034]行走轮组件通过转轴组件使两个行走轮同步转动。
[003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36]本技术提出的行走机构,通过行走轮组进行移动,蜗杆组件的两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能够向上以及向下调节,以调节蜗杆组件与蜗轮之间的间隙,以提高行走机构的重复行走精度;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进行双向调节,调节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行走机构的去掉蜗轮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行走机构的俯视图;
[0040]图4是图3中A

A向的剖视图;
[0041]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蜗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中:
[0043]1、车架;11、容纳部;110、容纳槽;1101、限位槽;111、容纳本体;112、盖板;
[0044]2、行走轮组;21、转轴组件;22、行走轮;
[0045]3、蜗轮;
[0046]4、蜗杆组件;41、蜗杆;411、杆件;412、蜗齿结构;42、滑动件;421、限位部;43、轴承;
[0047]5、第一调节组件;
[0048]6、第二调节组件;
[0049]7、锁定组件;71、锁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5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1);行走轮组(2),转动设置于车架(1),所述行走轮组(2)上设置有蜗轮(3);蜗杆组件(4),其两端沿所述车架(1)的高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蜗杆组件(4)能够与所述蜗轮(3)相啮合;第一调节组件(5)和第二调节组件(6),所述蜗杆组件(4)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一调节组件(5)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6),所述第一调节组件(5)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6)中的一个驱动所述蜗杆组件(4)向上移动,所述第一调节组件(5)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6)中的另一个驱动所述蜗杆组件(4)向下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组件(4)包括:蜗杆(41),能够与所述蜗轮(3)相啮合;及滑动件(42),所述蜗杆(41)的两端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滑动件(42)上,所述滑动件(42)沿所述车架(1)的高度方向移动设置于所述车架(1)上,所述第一调节组件(5)和所述第二调节组件(6)分别驱动所述滑动件(42)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41)包括杆件(411)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杆件(411)上的两组蜗齿结构(412);所述行走轮组(2)设置两组,两组所述行走轮组(2)沿所述蜗杆(41)的轴向间隔设置,每组所述行走轮组(2)上均设置有所述蜗轮(3),每组所述蜗齿结构(412)分别与一组所述蜗轮(3)相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件(411)和所述蜗齿结构(412)为一体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与所述滑动件(42)对应的容纳部(11),所述容纳部(11)朝向所述滑动件(42)的一侧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消冰袁俊强李海龙王道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