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11686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包括减震器和下摆臂,所述减震器底部连接有转向节,且转向节后部设置有前束杆,所述转向节左侧连接有轮毂轴承,所述下摆臂安置于转向节前部,且下摆臂通过第一调节螺栓与车架相连接,所述下摆臂顶部设置有外倾架。该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设备将传动杆件集成在下摆臂上,并使下摆臂带动前束杆进行旋转,这使得设备后悬架单侧杆件只有前束杆、外倾架和减震器三个,这能使设备内部的杆件数量得到减少,从而能使后悬架的后部空间可以进行腾出,便于大型物件的摆放,同时车架在考虑强度的前提下进行了体积减小,这使得车架的占用空间可以减小,从而能使设备更便于大型物件的摆放。物件的摆放。物件的摆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氢能汽车
,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氢能汽车是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氢能汽车能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推动车辆,氢能汽车是一种环保型汽车,它跟空气中的氧反应,仅产生水蒸气排出,能有效减少传统汽油车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氢能汽车后悬架左右轮之间,需要布置电机、蓄电池或燃料电池等部件。
[0003]而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类型的氢能汽车后悬架空间较窄,较难布置大尺寸件,导致大尺寸件安装完成后容易掉落或与车内零件发生磕碰产生损坏,针对上述情况我们推出了具体为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一般的氢能汽车后悬架空间较窄,较难布置大尺寸件,导致大尺寸件安装完成后容易掉落或与车内零件发生磕碰产生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转向节、减震器、前束杆和下摆臂,所述转向节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上端中部设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减震器竖直设置在所述转向节的上方,其下端与所述转向节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摆臂水平设置在所述转向节的前侧,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的前部固定连接,其右端通过第一调节螺栓与车架相连接,所述前束杆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转向节的后侧,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的后部固定连接,其右端通过第二调节螺栓与车架相连接,所述外倾架水平设置在所述下摆臂的上方,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转动连接,其右端通过外倾调节螺栓与车架相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减震器与转向节之间呈固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转向节的左侧竖直固定有轮毂轴承。
[0008]优选的,所述下摆臂与转向节之间呈螺纹连接,且下摆臂与前束杆之间呈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下摆臂通过第一调节螺栓构成转动结构,且下摆臂沿车架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
[0010]优选的,所述外倾架与下摆臂的第二连接端之间呈螺纹连接,且外倾架通过外倾调节螺栓构成转动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通过对第一调节螺栓进行调节,能使下摆臂的进行转动,因下摆臂与前束杆之间呈固定连接,这使得前束杆能通过下摆臂的旋转进行转动,
通过前束杆的转动,能使转向节带动轮毂轴承进行转动,这使得轮毂轴承的前束角能够进行改变,通过调整轮毂轴承的前束角度并调整至合适角度,可以抵消氢能汽车因前轮外倾带来的不利影响,使车轮直线滚动而无横向滑拖的现象,从而能减少轮胎磨损,这有利于提升氢能汽车的使用稳定性。
[0013]该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下摆臂通过两个衬套与前束杆进行连接,并且两衬套连接在前束杆中端,这使得下摆臂传递至前束杆的力可以得到均匀的分散,从而能降低前束杆发生机械疲劳而损坏的情况发生,这有利于提升前束杆的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0014]该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通过调节外倾调节螺栓,能使外倾架进行竖直方向的旋转,这使得外倾架能带动转向节进行竖直方向的转动,通过转向节进行竖直的转动,能使轮毂轴承的竖直方向进行改变,从而能改变氢能汽车的外倾角并保持合适位置,这使得氢能汽车的转向更加轻便,并能使车轮紧靠轮毂内轴承,以减少外轴承及轮毂螺母的负荷,从而能有利于氢能汽车的安全行驶。
[0015]该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设备将传动杆件集成在下摆臂上,并使下摆臂带动前束杆进行旋转,这使得设备后悬架单侧杆件只有前束杆、外倾架和减震器三个,这能使设备内部的杆件数量得到减少,从而能使后悬架的后部空间可以进行腾出,便于大型物件的摆放,同时车架在考虑强度的前提下进行了体积减小,这使得车架的占用空间可以减小,从而能使设备更便于大型物件的摆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后悬架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减震器;2、转向节;3、前束杆;4、轮毂轴承;5、下摆臂; 6、第一调节螺栓;7、外倾架;8、外倾调节螺栓;9、车架;10、第二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包括转向节2、减震器1、前束杆3和下摆臂5,所述转向节2 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上端中部设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减震器1 竖直设置在所述转向节2的上方,其下端与所述转向节2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摆臂5水平设置在所述转向节2的前侧,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2 的前部固定连接,其右端通过第一调节螺栓6与车架9相连接,所述前束杆3 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转向节2的后侧,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2的后部固定连接,其右端通
过第二调节螺栓10与车架9相连接,所述外倾架7水平设置在所述下摆臂5的上方,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2转动连接,其右端通过外倾调节螺栓8与车架9相连接。
[0024],氢能汽车在工作时,减震器1外侧的减震弹簧能将车体传来的震动进行吸收,这能降低传递至转向节2表面的震动,从而能降低转向节2发生金属疲劳而损坏的情况,前束杆3进行转动时,能带动转向节2进行旋转,并且通过转向节2的旋转,能使轮毂轴承4的方向进行改变;
[0025]下摆臂5安置于转向节2前部,第一调节螺栓6转动安装在下摆臂5的后端,下摆臂5通过第一调节螺栓6与车架9相连接,下摆臂5与转向节2 之间呈螺纹连接,且下摆臂5与前束杆3之间呈固定连接,第一调节螺栓6 转动安装在下摆臂5的后端,且下摆臂5沿车架9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通过对第一调节螺栓6进行调节,能使下摆臂5的进行转动,因下摆臂5与前束杆3之间呈固定连接,这使得前束杆3能通过下摆臂5的旋转进行转动,通过前束杆3的转动,能使转向节2带动轮毂轴承4进行转动,这使得轮毂轴承4的前束角能够进行改变,通过调整轮毂轴承4的前束角度并调整至合适角度,可以抵消氢能汽车因前轮外倾带来的不利影响,使车轮直线滚动而无横向滑拖的现象,从而能减少轮胎磨损,这有利于提升氢能汽车的使用稳定性,下摆臂5通过两个衬套与前束杆3进行连接,并且两衬套连接在前束杆3中端,这使得下摆臂5传递至前束杆3的力可以得到均匀的分散,从而能降低前束杆3发生机械疲劳而损坏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杆后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节(2)、减震器(1)、前束杆(3)和下摆臂(5),所述转向节(2)沿前后方向设置,其上端中部设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减震器(1)竖直设置在所述转向节(2)的上方,其下端与所述转向节(2)的第一连接端固定连接,所述下摆臂(5)水平设置在所述转向节(2)的前侧,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2)的前部固定连接,其右端通过第一调节螺栓(6)与车架(9)相连接,所述前束杆(3)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转向节(2)的后侧,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2)的后部固定连接,其右端通过第二调节螺栓(10)与车架(9)相连接,外倾架(7)水平设置在所述下摆臂(5)的上方,其左端与所述转向节(2)转动连接,其右端通过外倾调节螺栓(8)与车架(9)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料电池氢能汽车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博郝义国胡晓斌詹士成冉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