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泥水盾构法隧道掘进全过程稳定性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0846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01 12:35
一种泥水盾构法隧道掘进全过程稳定性智能控制系统,包括采集系统、存储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策略调整系统、界面模块,其中:采集系统包括布置于进浆管和排浆管的泥浆流量传感器,分别用于获得送泥流量q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泥水盾构法隧道掘进全过程稳定性智能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泥水盾构隧道开挖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盾构掘进控制方法依靠地面变形指标来适时调整掘进策略(包括掘进速度,刀盘转速,支护压力等)。但该方法存在一定的迟滞性,无法预测开挖面坍塌或形成渗流通道等情况,尤其对于深埋盾构隧道该方法不适用,因为变形并不会发展到地表面。此外,即使对于浅埋的盾构隧道,当地表可测得明显的位移时,通常在开挖面附近已出现不小的变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因此传统的方式确切说是一种“亡羊补牢”式的控制技术。近年来,随着隧道工程逐渐向更深地层、更复杂地质环境中发展,通常存在“地表不会有有较大变形发生,但开挖面已接近失稳”的状态。这一点是传统盾构隧道掘金状态控制方法无法解决的。同时,未来的地下工程施工对地层扰动的控制需求更加严格,达到最大限度减小地层变形,甚至“零变形”的状态。因此,盾构隧道工程亟需一种实时的,防患于未然的掘进控制方法,以适应日渐提高的地下空间开发的安全要求。
[0003]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国内外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泥水盾构法隧道掘进全过程稳定性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系统、存储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策略调整系统、界面模块,其中:采集系统包括布置于进浆管5和排浆管6的泥浆流量传感器,分别用于获得送泥流量q
in
和排泥流量q
out
;布置于进浆管5和排浆管6的密度计,分别用以获得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输入泥浆密度ρ
in
和开挖后掺土的泥浆密度ρ
out
;安装于刀盘1前端的水土压力传感器2,用以获得切削面水土压力p
s
;存储系统,用于存储采集系统提供来的数据形成和积累数据档案,以及预存有用于表征地层特性的围岩变形与时间相关参数λ(t);信息处理系统,定义并确定出公式模型并计算泥水盾构掘进过程中各时刻的逸泥流速q
s1
,通过前后相邻时刻的逸泥流速q
s1
、排浆密度即掺土渣的泥浆密度ρ
out
进行对比判断,把判断结果提供给策略调整系统;所述公式模型为公式八:根据公式八计算当下时刻逸泥流速q
s1
,q
s1
由公式九求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新谷冠思金国龙黄昕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