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65230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6:34
工艺润滑系统是循环供送工艺润滑油的设备,用作冷轧管机润滑系统的润滑和冷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包括油箱、油管路、污液装置、磁网过滤装置、净液装置和水冷却装置部分,所述油管路将油箱、污液装置、磁网过滤装置、净液装置和水冷却装置联接,形成润滑油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包括净液箱和污液箱,所述净液箱顶部与所述净液装置联接,所述污液箱顶部与污液装置联接,所述水冷却装置与净液箱联接。所述净液箱与污液箱通过油箱底部的隔档隔离,节约装置空间,所述净液装置可单独配置油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节省装置的成本而且易于快速达到平衡工作状态,平稳地向冷轧管机提供润滑和冷却作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轧管机设备
,具体为一种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工艺润滑装置是循环供送工艺润滑油的设备,用作冷轧管机润滑系统的润滑和冷却作用。工艺润滑装置一般包括油箱、油管路、污液装置、过滤装置、净液装置和水冷却装置部分。由于冷轧管机比较长,润滑管路径较长,润滑管路径一般有五个入口,分别对冷轧管机的芯棒、机架滑板与齿条、轧辊及连杆轴承、辊环冷却和丝杠、曲轴箱轴承进行润滑和降温,以便达到充足的润滑和降温。现有技术中,对各条润滑管路的油压和油温控制较难达到整体平衡,在冷轧管机启动后需要反复多次调整,费时费力,影响冷轧管机工作效率;另外,工艺润滑装置部件多,安装及维护也不便,成本偏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可以快速地实现冷轧管机的润滑和降温,解决润滑和降温不充足、不均衡、调节难、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包括油箱、油管路、污液装置、过滤装置、净液装置和水冷却装置部分。所述油管路将油箱、污液装置、过滤装置、净液装置和水冷却装置联接,形成润滑油通路,所述润滑油通路与冷轧管机润滑油进出口联接形成闭环的润滑油工作回路;所述油箱包括净液箱和污液箱,所述净液箱顶部与所述净液装置联接,润滑油向冷轧管机提供润滑作用,所述污液箱顶部与污液装置联接,回收冷轧管机流出的润滑油;所述水冷却装置与净液箱联接,对净液箱中的润滑油进行水冷却。
[0004]所述净液箱与污液箱之间的隔档与油箱顶部之间留有空隙,净液箱与污液箱上方的空气通过空隙达到气压平衡,任意打开油箱上方的空气滤清器,都可释放掉净液箱与污液箱的残存气体,方便操作。
[0005]所述净液箱箱体长度为污液箱箱体长度的2

7倍,当所述净液箱箱体长度为污液箱箱体长度的4倍或5倍时,所述工艺润滑装置进入工作状态后,污液箱及净液箱内的液位保持较平稳,不易出现液位过低或液位过高的状况。
[0006]所述净液装置包括净液螺杆泵、单向阀、双筒过滤器、安全阀、压力监测装置,所述净液装置共有五组,均匀安装在净液箱顶部,分别与冷轧管机的芯棒、机架滑板与齿条、轧辊及连杆轴承、辊环冷却和丝杠、曲轴箱轴承的进油口相联接,所述净液装置向冷轧管机输出的润滑油油压范围为0.5MPa

2.0MPa,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设定或调整某组净液装置的管道油压值。
[0007]所述五组净液装置自远离污液箱端开始,依次与芯棒、机架滑板与齿条、轧辊及连杆轴承、辊环冷却和丝杠、曲轴箱轴承的进油口联接,其所述与机架滑板与齿条进油口相联
接的净液装置、与辊环冷却和丝杠进油口相联接的净液装置没有双筒过滤器,可节省设备成本,且不影响润滑和冷却效果。
[0008]当输入芯棒的润滑油油压设定为1.5MPa、输入机架滑板与齿条的润滑油油压设定为1.0MPa、轧辊及连杆轴承的润滑油油压设定为1.5MPa、辊环冷却和丝杠的润滑油油压设定为1.0MPa、曲轴箱轴承的润滑油油压设定为1.0MPa时,所述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可快速达到良好的工作平衡状态。
[0009]所述水冷却装置包括螺杆泵、单向阀、板式冷却器和油管路进口和出口,冷却装置进口安装在净液箱靠近底部处,冷却装置的油管路出口安装在净液箱靠近顶部处,冷却装置的油管路进出口均在净液箱靠近污液箱的一端,且冷却装置的油管路进口位置距离污液箱更近,众所周知,越靠近冷轧管机润滑油出口处的油温越高,将冷却油管路进口设计在靠近冷轧管机润滑油出口处的设计可加快净液箱中的液体进行快速降温,另外,污液箱中的污液通过热辐射和热传导也可进行降温,无需在污液箱端安置冷却装置。
[0010]所述污液装置包括过滤螺杆泵、过滤单向阀、平床真空过滤机和油管路部分,所述磁网过滤装置与冷轧管机的轧机回油口联接,所述平床真空过滤机包括一路污液管道入口、一路乳液管道出口和一路净液出口,所述乳液管道出口与安装在污液箱靠近顶部处的乳液管道进口联接,所述净液管道出口与安装在净液箱靠近顶部处的净液管道入口联接,所述污液箱靠近底部处安装有污液管道出口,所述污液管道经所述螺杆泵、单向阀后与所述平床真空过滤机的污液管道入口联接。所述污液箱的污液管道出口安装在距净液箱较远端。
[0011]所述油箱的两端设有液位控制器,分别监测所述污液箱和净液箱的液位位置并报警。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油箱

1、净油箱

101、污油箱

102、磁网过滤装置

103、油箱隔档

104、空气滤清器

105、水冷却螺杆泵

201、水冷却单向阀

202、板式冷却器

203、平床真空过滤机

301、过滤螺杆泵

302、过滤单向阀

303、压力监测装置

401、双筒过滤器

402、净液单向阀

403、净液螺杆泵

404、安全阀

405、排油管

5、液位控制器

6、芯棒润滑油入口

701、机架滑板及齿条润滑油入口

702、轧辊及连杆轴承润滑油入口

703、辊环冷却和丝杠润滑油入口

704、曲轴箱轴承润滑油入口

705、轧机回油口

706、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

8。
[0014]其中,水冷器装置包括水冷却螺杆泵

201、水冷却单向阀

202、板式冷却器

203;污液装置包括平床真空过滤机

301、过滤螺杆泵

302、过滤单向阀

303;净液装置包括压力监测装置

401、双筒过滤器

402、净液单向阀

403、净液螺杆泵

404、安全阀

405;冷轧管机润滑油入口包括芯棒润滑油入口

701、机架滑板及齿条润滑油入口

702、轧辊及连杆轴承润滑油入口

703、辊环冷却和丝杠润滑油入口

704、曲轴箱轴承润滑油入口

705。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包括油箱、油管路、污液装置、磁网过滤装置、净液装置和水冷却装置部分,所述油管路将油箱、污液装置、磁网过滤装置、净液装置和水冷却装置联接,形成润滑油通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包括净液箱和污液箱,所述净液箱顶部与所述净液装置联接,所述污液箱顶部与污液装置联接,所述水冷却装置与净液箱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所述净液箱与污液箱之间的隔档与油箱顶部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净液箱箱体长度为污液箱箱体长度的2

7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当所述净液箱箱体长度为污液箱箱体长度的4倍或5倍时,所述工艺润滑装置进入工作状态后,污液箱及净液箱内的液位保持较平稳,不易出现液位过低或液位过高的状况。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其所述净液装置包括净液螺杆泵、净液单向阀、双筒过滤器、安全阀、压力监测装置,所述净液装置共有五组,均匀安装在净液箱顶部,分别与冷轧管机的芯棒、机架滑板与齿条、轧辊及连杆轴承、辊环冷却和丝杠、曲轴箱轴承的润滑油入口相联接,所述净液装置向冷轧管机输出的润滑油油压范围为0.5MPa

2.0MPa,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设定或调整某组净液装置的管道油压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体式冷轧管机工艺润滑装置,其所述五组净液装置自远离污液箱端开始,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华龚海荣徐荣徐明洪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博南润滑液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