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4119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涉及隔圈淬火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圈本体,固定圈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安装外壳远离固定圈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与安装外壳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连接杆远离安装外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的底部通过铰接块活动安装有调节手,调节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绳,通过设置的固定构件用于固定夹持隔圈进行淬火工序,另外齿条可以增加与隔圈之间的摩擦,这样避免了夹钳本身较轻,不能稳定的对隔圈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和由于机械自身重量较重,运行起来比较笨重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该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的实用性。圈的实用性。圈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


[0001]本技术涉及隔圈淬火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

技术介绍

[0002]淬火,金属和玻璃的一种热处理工艺,钢的淬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3(亚共析钢)或Ac1(过共析钢)以上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之全部或部分奥氏体1化,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温)进行马氏体(或贝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通常也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钢化玻璃等材料的固溶处理或带有快速冷却过程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而在隔圈淬火的加工工序中,固定圈的使用必不可少。
[0003]但是,现有的隔圈淬火加工中大都是通过夹钳或者辅助机械设备夹持隔圈进行淬火,夹钳本身较轻,但不能很稳定的对隔圈进行夹持固定,辅助机械夹持固定比较稳定,但由于机械自身重量较重,运行起来比较笨重,从而都不具有实用性。
[000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问题。
[0006]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包括固定圈本体,所述固定圈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远离固定圈本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安装外壳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连接杆远离安装外壳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底部通过铰接块活动安装有调节手,所述调节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绳,所述固定圈本体与安装外壳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构件,所述拉绳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块与固定构件固定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构件包括第一弧形杆、第二弧形杆和固定块,所述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远离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持块,所述弧形夹持块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组齿条,所述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靠近连接块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传动杆,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轴杆,所述连接轴杆的外侧活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弹簧。
[0009]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块的底部通过铰接块固定安装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另一端贯穿固定环,并与调节手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弧形杆靠近第一弧形杆的一端通过固定柱活动安装在第一弧形杆的内侧。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固定圈本体的内壁,所述伸缩弹簧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活动块的一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一弧形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活动块的一侧,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二弧形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活动块的另一侧。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固定构件用于固定夹持隔圈进行淬火工序,当对隔圈进行淬火工序时,将固定圈本体放置在隔圈上方,此时隔圈位于两个弧形夹持块之间,通过捏动调节手使得拉绳向后拉动,由于拉绳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块固定连接在活动块上,活动块受到拉力,在连接轴杆的外侧向右移动,并通过传动杆的传动使得第一弧形杆与第二弧形杆向隔圈外侧夹持固定,另外齿条可以增加与隔圈之间的摩擦,这样避免了夹钳本身较轻,不能稳定的对隔圈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和由于机械自身重量较重,运行起来比较笨重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固定圈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圈平面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固定圈平面解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固定圈本体;2、安装外壳;3、固定构件;301、第一弧形杆;302、第二弧形杆;303、传动杆;304、弧形夹持块;305、活动块;306、连接轴杆;307、连接块;308、齿条;309、伸缩弹簧;310、固定块;4、连接杆;5、固定环;6、把手;7、拉绳;8、调节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4]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如图1

4所示,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包括固定圈本体1,固定圈本体1的外侧
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2,安装外壳2远离固定圈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连接杆4与安装外壳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5,连接杆4远离安装外壳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6,把手6的底部通过铰接块活动安装有调节手8,调节手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绳7,固定圈本体1与安装外壳2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构件3,拉绳7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块与固定构件3固定连接。
[0026]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该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时,首先将固定圈本体1放置在隔圈上方,此时隔圈位于两个弧形夹持块304之间,通过捏动调节手8使得拉绳7向后拉动,由于拉绳7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块固定连接在活动块305上,活动块305受到拉力,在连接轴杆306的外侧向右移动,并通过传动杆303的传动使得第一弧形杆301与第二弧形杆302向隔圈外侧夹持固定,隔圈淬火完毕时,将该装置从淬火场地移出,然后松开调节手8,伸缩弹簧309自动复位,固定构件3将隔圈放下,另外齿条308可以增加与隔圈之间的摩擦,这样避免了夹钳本身较轻,不能稳定的对隔圈进行夹持固定的问题,和由于机械自身重量较重,运行起来比较笨重的问题,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该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的实用性。
[0027]具体的,固定构件3包括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包括固定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本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外壳(2),所述安装外壳(2)远离固定圈本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与安装外壳(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固定环(5),所述连接杆(4)远离安装外壳(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把手(6),所述把手(6)的底部通过铰接块活动安装有调节手(8),所述调节手(8)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绳(7),所述固定圈本体(1)与安装外壳(2)的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构件(3),所述拉绳(7)的另一端通过铰接块与固定构件(3)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圈淬火工序固定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3)包括第一弧形杆(301)、第二弧形杆(302)和固定块(310),所述第一弧形杆(301)与第二弧形杆(302)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块(307),两个所述连接块(307)远离第一弧形杆(301)与第二弧形杆(30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弧形夹持块(304),所述弧形夹持块(304)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一组齿条(308),所述第一弧形杆(301)与第二弧形杆(302)靠近连接块(307)的一端均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纪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安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