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3589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净化组件、辅助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密封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壳体的一侧贯通有第一管体,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贯通有第二管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废气经第一管体进入壳体的内部,首先撞击锥形板体,锥形板体不仅对废气起到分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将废气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废气依次通过第二吸附碳板和第一吸附碳板,进而对废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吸附,采用三种组合净化的方式,避免了单一的吸附碳吸附压力大,进而避免了吸附碳板堵塞,最终延长了吸附碳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吸附碳板更换的频率。降低了吸附碳板更换的频率。降低了吸附碳板更换的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特别涉及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气净化也被叫做废气处理,废气处理指的是针对工业场所、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废气对外排放标准的工作,一般废气处理包括了有机废气处理、粉尘废气处理、酸碱废气处理、异味废气处理和空气杀菌消毒净化等方面,废气净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在车间内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一般利用吸附碳进行净化。
[0003]现有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4]一、现有的废气净化装置通过单一的吸附碳进行吸附废气,在这一过程中,吸附碳的吸附压力较大,使得吸附碳容易堵塞,进而使得吸附碳的使用寿命减少,最终提高了更换吸附碳的频率;
[0005]二、现有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在对其内部的吸附碳进行更换时,需借助外部工具对净化装置进行拆装,拆卸步骤繁琐,进而降低了更换时的工作效率,为此,提出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0007]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净化组件、辅助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密封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
[0008]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
[0009]所述壳体的一侧贯通有第一管体,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贯通有第二管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底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且与所述第一凹槽连通;
[0010]所述主体组件的内部贴合有净化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内侧壁一侧焊接有辅助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内部顶壁粘接有密封组件,所述主体组件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组件。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净化组件包括框架、第一板体、第一吸附碳板和第二吸附碳板;
[0012]所述壳体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框架,一个所述框架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一吸附碳板,另一个所述框架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二吸附碳板,所述框架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一板体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净化组件便于对车间内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组件包括锥形板体和第一杆体;
[0014]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锥形板体且与所述第一管体正对设置,所述锥形板体的外侧
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一侧;辅助组件可以对废气起到缓冲作用,还可以避免废气持续对第二吸附碳板进行冲击。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第二杆体、第二板体和限位框;
[0016]所述壳体的下表面通过轴承对称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焊接有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下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板体的上表面,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限位框,所述第二板体的外侧壁贴合于所述限位框的内侧壁;第一固定组件可以对框架起到固定作用。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两侧对称贴合有两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上表面焊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顶壁;限位板可以避免框架任意移动。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垫和第二密封垫;
[0019]所述框架的上表面贴合有第一密封垫,所述第一密封垫的上表面粘接于所述壳体的内部顶壁;
[0020]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顶壁粘接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二密封垫的下表面;密封组件可以增加净化组件与壳体之间的密封性。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三板体;推动第三板体进而使得第二板体脱离限位框的限制。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通孔;
[0023]所述壳体的一侧对称焊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对称开设有两个通孔;通过第二固定组件便于与车间墙体之间进行连接。
[0024]本技术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0025]一、本技术中通过废气经第一管体进入壳体的内部,首先撞击锥形板体,锥形板体不仅对废气起到分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将废气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废气依次通过第二吸附碳板和第一吸附碳板,进而对废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吸附,采用三种组合净化的方式,避免了单一的吸附碳吸附压力大,进而避免了吸附碳板堵塞,最终延长了吸附碳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吸附碳板更换的频率;
[0026]二、本技术中通过推动第二板体脱离限位框,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分离,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框架从壳体的内部滑出,进而将吸附碳板从框架的内部抽取更换,避免了更换时需要借助外部工具对净化装置进行拆装,简化了拆卸步骤,提高了更换时的工作效率。
[002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固定组件和壳体连接结构左视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壳体仰视结构图;
[0032]图4为本技术的壳体和限位板连接结构仰视图。
[0033]附图标记:1、主体组件;11、壳体;12、第一管体;13、第二管体;14、第一凹槽;15、第二凹槽;2、净化组件;21、框架;22、第一板体;23、第一吸附碳板;24、第二吸附碳板;3、辅助组件;31、锥形板体;32、第一杆体;4、第一固定组件;41、第二杆体;42、第二板体;43、限位框;51、限位板;6、密封组件;61、第一密封垫;62、第二密封垫;71、第三板体;8、第二固定组件;81、固定板;8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净化组件(2)、辅助组件(3)、第一固定组件(4)、密封组件(6)和第二固定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壳体(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13)、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所述壳体(11)的一侧贯通有第一管体(12),所述壳体(11)的另一侧贯通有第二管体(13),所述壳体(11)的内部底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4),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5)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4)连通;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部贴合有净化组件(2),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侧壁一侧焊接有辅助组件(3);所述主体组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组件(4),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部顶壁粘接有密封组件(6),所述主体组件(1)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2)包括框架(21)、第一板体(22)、第一吸附碳板(23)和第二吸附碳板(24);所述壳体(11)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框架(21),一个所述框架(21)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一吸附碳板(23),另一个所述框架(21)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二吸附碳板(24),所述框架(21)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一板体(22)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5)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锥形板体(31)和第一杆体(32);所述壳体(11)的内部设有锥形板体(31)且与所述第一管体(12)正对设置,所述锥形板体(31)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杆体(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春杨术成李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欣桂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