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3589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主体组件、净化组件、辅助组件、第一固定组件、密封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壳体、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壳体的一侧贯通有第一管体,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贯通有第二管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废气经第一管体进入壳体的内部,首先撞击锥形板体,锥形板体不仅对废气起到分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将废气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废气依次通过第二吸附碳板和第一吸附碳板,进而对废气中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吸附,采用三种组合净化的方式,避免了单一的吸附碳吸附压力大,进而避免了吸附碳板堵塞,最终延长了吸附碳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吸附碳板更换的频率。降低了吸附碳板更换的频率。降低了吸附碳板更换的频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
,特别涉及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废气净化也被叫做废气处理,废气处理指的是针对工业场所、工厂车间产生的废气在对外排放前进行预处理,以达到废气对外排放标准的工作,一般废气处理包括了有机废气处理、粉尘废气处理、酸碱废气处理、异味废气处理和空气杀菌消毒净化等方面,废气净化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在车间内部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一般利用吸附碳进行净化。
[0003]现有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0004]一、现有的废气净化装置通过单一的吸附碳进行吸附废气,在这一过程中,吸附碳的吸附压力较大,使得吸附碳容易堵塞,进而使得吸附碳的使用寿命减少,最终提高了更换吸附碳的频率;
[0005]二、现有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在对其内部的吸附碳进行更换时,需借助外部工具对净化装置进行拆装,拆卸步骤繁琐,进而降低了更换时的工作效率,为此,提出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希望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包括主体组件(1)、净化组件(2)、辅助组件(3)、第一固定组件(4)、密封组件(6)和第二固定组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1)包括壳体(11)、第一管体(12)、第二管体(13)、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所述壳体(11)的一侧贯通有第一管体(12),所述壳体(11)的另一侧贯通有第二管体(13),所述壳体(11)的内部底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14),所述壳体(11)的下表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凹槽(15)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4)连通;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部贴合有净化组件(2),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侧壁一侧焊接有辅助组件(3);所述主体组件(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组件(4),所述主体组件(1)的内部顶壁粘接有密封组件(6),所述主体组件(1)的一侧焊接有第二固定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2)包括框架(21)、第一板体(22)、第一吸附碳板(23)和第二吸附碳板(24);所述壳体(11)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框架(21),一个所述框架(21)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一吸附碳板(23),另一个所述框架(21)的内侧壁贴合有第二吸附碳板(24),所述框架(21)的下表面焊接有第一板体(22)且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5)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吸附碳的废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锥形板体(31)和第一杆体(32);所述壳体(11)的内部设有锥形板体(31)且与所述第一管体(12)正对设置,所述锥形板体(31)的外侧壁对称焊接有两个第一杆体(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春杨术成李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欣桂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