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194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包括:第一滑触线和第二滑触线、以及旋转台;取电装置配置在母车一侧,且子车可活动地配置在母车上;子车设有集电刷以及的转动件;第一滑触线和第二滑触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在其衔接处相避让出用以容置旋转台的让位区,旋转台上设有子滑触线;旋转台受控于一驱动件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切换,且在集电刷沿任一滑触线活动至让位区内与该子滑触线相配合后,通过驱动件以切换旋转台的位置使得子滑触线转动至与另一滑触线相衔接,驱使转动件以带动子车沿切换后的方向继续活动。其更为安全可靠,效率高以及稳定性佳,来实施双向取电自动切换。取电自动切换。取电自动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子母车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向现代制造业转型的初级阶段,自动物料输送(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间的存储和运输)作为现代制造业的一个重要部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0003]对于长距离传输的有轨小车,其大多数采用滑触线取电的方式。而对于滑触线取电的有轨小车,目前大多采用子母车的形式。子车上的用电通过安装在母车上的滑触线来进行取电。然而,当小车要进支轨时母车需要停留在主轨上取电,无法实现双向自由运行,这样就造成了子母车在相对独立运行的弊端。另外,若通过单独供电的方式在子车上直接采用电池用电,而这样的话,电池用电的使用寿命短,需要充电时间,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不利于子母车的双向联动方式,从而影响运输效率。
[0004]需要提到的是,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方案: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适于子母车中在其子车进行相对转向活动后的滑触用电;该取电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触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触线、以及配置在第一滑触线和第二滑触线之间的旋转台;所述取电装置配置在母车一侧,且子车可活动地配置在母车上;所述子车设有能够与任一滑触线相滑触配合的集电刷以及驱使子车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相对所述母车活动的转动件;所述第一滑触线和第二滑触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在其衔接处相避让出用以容置旋转台的让位区,所述旋转台上设有能够接合于第一滑触线或第二滑触线的子滑触线;其中,所述旋转台受控于一驱动件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切换,且在所述集电刷沿任一滑触线活动至让位区内与该子滑触线相配合后,通过驱动件以切换旋转台的位置使得子滑触线转动至与另一滑触线相衔接,驱使所述转动件以带动子车沿切换后的方向继续活动;其中,该取电装置的自动切换位置的步骤如下:
[0008]S1:驱使母车沿其主轨进行滑触取电并将所获取的电能传递至该取电装置的各滑触线上;
[0009]S2:控制子车沿任一滑触线的配置方向活动至与之相衔接的子滑触线上,通过驱动件以带动旋转台活动切换位置,并保持集电刷与子滑触线相同步转动以实施紧密滑触配
合;
[0010]S3:通过转动件以带动子车沿衔接于子滑触线的另一滑触线的配置方向活动,进而在切换子车的活动方向后,使得子车沿转动后的方向来实施滑触取电并线性移动。
[0011]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子车的底部设有一转盘,所述转动件配置成带有齿轮的转动轴,该转动轴沿转盘的中部朝外延伸至其齿轮与母车上的齿条相啮合;其中,所述齿条一一对应于各滑触线,并以上下配置的方式间隔配置在其相应的滑触线的下方。
[0012]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动轴与转盘相互避让设置,并受控于外部电机以沿竖直轴向转动。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至少包含有沿水平方向对置在转盘上的两个集电刷,两集电刷之间的距离小于子滑触线的长度。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配置在子车上的同步转向构件;所述同步转向构件配置在转盘上,且在子车的两集电刷均移动至让位区后,所述同步转向构件以导向的方式跟随旋转台同步转动,并带动转盘使得转盘上的集电刷与旋转台上的子滑触线之间通过无差速的方式同步活动。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同步转向构件包含沿竖直纵向配置在转盘上的固定轴和沿水平横向配置在转盘上的限位轴;其中,两所述固定轴沿线性并间隔配置在集电刷的外侧,所述限位轴分别配置在集电刷的其中同一侧位置上;所述旋转台上设有与所述固定轴相滑动嵌合的条形槽;所述母车上设有与第一滑触线相正对间隔设置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触线相正对间隔设置的第二滑槽和与子滑触线相正对间隔设置的子滑槽,所述限位轴能够与任一滑槽相滑动嵌合。
[0016]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轴的端部设有与条形槽相适配的转向轮,所述限位轴的端部设有与各滑槽相适配的限位轮。
[0017]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件构造为放置在母车上的一伸缩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与子滑触线的背面一端部相铰接连接,且气缸的本体斜向配置在远离相铰接的一侧;所述气缸通过沿布设方向收缩或伸长其输出端,进而拉动或推动旋转台实施位置切换。
[0018]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一传感器,所述传感器通过点位接触的方式以精准获取旋转台切换后的位置,并反馈所获取的信号以控制伸缩气缸启停。
[0019]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旋转台限定在其转动后的位置处的限位构件;所述限位构件包含一配置在旋转台上的可伸缩调控的定位销、以及能够与定位销相卡合适配的承接座;并且具有两个承接座,所述承接座分别设置在旋转台沿两位置转动后正对于该定位销的母车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0021]本申请的取电装置,适用于有轨小车特别是子母车中在双向自如运行后的有效滑触用电。其中,通过配置在母车上的不同方向上的滑触线以及带有子滑触线的旋转台,来实现子车在各滑触线的不同配置方向上的自由活动,并能够保持子车的集电刷与滑触线始终紧密的滑触配合,其更为安全可靠,效率高以及稳定性佳,来实施双向取电自动切换。
[0022]具体地,通过取电装置的自动切换位置的方式,将母车上沿其主轨所获取的电能传递在取电装置中的各滑触线上,以供子车的集电刷在滑触过程中的持续取电操作,供给电能至子车中。并且,子车可以是沿第一滑触线的配置方向活动至旋转台上,此时旋转台处
于第一位置并使得其子滑触线与第一滑触线相衔接,当集电刷完全与子滑触线相滑触配合后,通过驱动件带动旋转台活动切换至第二位置,此过程中使得子滑触线与集电刷同步转动并紧密滑触配合,经由转动件带动子车沿转向后的滑触方向活动,实现子车在母车上的活动位置的切换,并始终保持能够以滑触取电的方式移动并供给电能至子车使用。从而,通过旋转台上的子滑触线在两不同配置方向的滑触线之间的衔接或错位,确保子车能够在两个方向实施滑触移动,其转向以及取电操作方式尤为显著。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中的子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了便于展示做局部放大处理;
[0026]图3是图1中的母车的结构示意图;
[00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适于子母车中在其子车进行相对转向活动后的滑触用电;其特征在于,该取电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滑触线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触线、以及配置在第一滑触线和第二滑触线之间的旋转台;所述取电装置配置在母车一侧,且子车可活动地配置在母车上;所述子车设有能够与任一滑触线相滑触配合的集电刷以及驱使子车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相对所述母车活动的转动件;所述第一滑触线和第二滑触线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并在其衔接处相避让出用以容置旋转台的让位区,所述旋转台上设有能够接合于第一滑触线或第二滑触线的子滑触线;其中,所述旋转台受控于一驱动件以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切换,且在所述集电刷沿任一滑触线活动至让位区内与该子滑触线相配合后,通过驱动件以切换旋转台的位置使得子滑触线转动至与另一滑触线相衔接,驱使所述转动件以带动子车沿切换后的方向继续活动;其中,该取电装置的自动切换位置的步骤如下:S1:驱使母车沿其主轨进行滑触取电并将所获取的电能传递至该取电装置的各滑触线上;S2:控制子车沿任一滑触线的配置方向活动至与之相衔接的子滑触线上,通过驱动件以带动旋转台活动切换位置,并保持集电刷与子滑触线相同步转动以实施紧密滑触配合;S3:通过转动件以带动子车沿衔接于子滑触线的另一滑触线的配置方向活动,进而在切换子车的活动方向后,使得子车沿转动后的方向来实施滑触取电并线性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切换的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车的底部设有一转盘,所述转动件配置成带有齿轮的转动轴,该转动轴沿转盘的中部朝外延伸至其齿轮与母车上的齿条相啮合;其中,所述齿条一一对应于各滑触线,并以上下配置的方式间隔配置在其相应的滑触线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与转盘相互避让设置,并受控于外部电机以沿竖直轴向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切换位置的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有沿水平方向对置在转盘上的两个集电刷,两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冬云吴长庚余协郑陈艺林杰城廖强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