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0145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中,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设于各筒体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顶端的筒盖,盖合在各筒体底端的底托以及设于各底托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的菌棒培育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菌棒培养的批量操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食用菌菌棒的培养,通常是采用塑料袋进行培育,但是采用塑料袋进行菌棒培育依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如5

15μm微孔透气袋价格较高;普通塑料袋需要人工在塑料袋上进行刺孔增氧,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人工工作量;接种时,需要对塑料袋造成破坏,接种孔处容易感染杂菌;塑料袋培育完菌棒后不能循环使用,会造成塑料污染等等。为克服上述缺陷,中国专利CN205161228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食用菌培养罐,包括筒状的罐体以及可拆卸连接在罐体两端的上盖和底盖,上盖上设有透气通道。这样在培养菌棒时就减少了刺孔增氧的操作,菌棒培养完成后,通过拆掉上盖和底盖即可实现棒筒分离,而且培养罐还可以循环使用。但是该方案还是存在着如下的些许不足:该食用菌培养罐在培养菌棒时不方便批量操作,如果需要批量操作就必须再另外配置一个能够同时承载多个食用菌培养罐的承载筐或者承载架,这样结构就相对复杂了一些,而且成本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菌棒的培养装置不方便进行批量操作,不利于降低成本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及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菌棒培养的批量操作,并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中,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设于各筒体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顶端的筒盖,盖合在各筒体底端的底托以及设于各底托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这样,就将多个筒体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菌棒培育时就可以以这个整体为单位进行批量操作,并且因为多个筒体本来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整体,就不需要再另外配置一个专门用来承载筒体的承载筐或承载架,这就简化了整个菌棒培育装置的结构,并且可以减少成本。
[0005]进一步的,所述筒体顶端设有外圈尺寸小于所述筒体外圈尺寸且一端与筒体顶端固定连接的筒口段,所述筒口段另一端的周向内壁上设有筒口凸台,所述筒盖与所述筒体顶端盖合的侧面上设有环形扣接部,所述环形扣接部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所述筒口凸台相配合扣接的盖体凹槽。筒盖通过盖体凹槽与筒口凸台的扣接实现与筒口段的密封连接。设置筒口段可以使得筒盖的外圈尺寸与筒体的外圈尺寸相等,使得盖合筒盖后的筒体整体看起来更美观。
[0006]进一步的,所述环形扣接部上设置若干个便于筒盖的环形扣接部与筒体筒口段的筒口凸台进行扣合/拆卸的收缩槽。
[0007]进一步的,所述筒盖包括盖体和盖合于所述盖体上的盖帽,所述盖体的周向边缘
设有盖体凸台,所述盖帽的周向侧壁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盖体凸台相配合扣接的盖帽凹槽,盖帽通过盖帽凹槽与盖体凸台的扣接实现与盖体的密封连接,所述环形扣接部设于所述盖体上,所述盖体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内环之内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两侧的第一透气孔,所述盖体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外环与所述盖体周向边缘之间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两侧的第二透气孔,所述盖体与所述盖帽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透气孔、盖体与盖帽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构成用于连通所述筒体内部和外界的透气通道。这样,在进行菌棒培育时,筒体内部就可以通过该透气通道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省去了传统的刺孔增氧环节。
[0008]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所述盖帽相对的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透气孔所在区域设有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的空气过滤材料,所述盖帽与所述盖体相对的侧面上在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材料抵紧在所述盖体上的压布肋条,所述压布肋条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肋条格栅,所述第二透气孔、盖体与盖帽之间的间隔、所述肋条格栅、所述空气过滤材料、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构成所述透气通道。空气过滤材料可以是无纺布或者海绵,空气过滤材料可以将空气中的一些杂菌过滤吸附,避免他们跟随空气一起进入到筒体内部污染菌棒的培养环境。
[0009]进一步的,所述底托连接所述筒体底端的侧面上设有外圈尺寸与所述筒体底端端口内圈尺寸相匹配的环形插接部,以及内圈尺寸与所述筒体底端端口外圈尺寸相匹配的底托外台,所述环形插接部和底托外台之间构成与筒体底端筒口相匹配密封的底托凹槽,底托通过底托凹槽与筒体底端端头的扣接实现与筒体底端的密封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中间横截面形状为圆形、腰形、六边形、椭圆形及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筒盖和底托的形状与所述筒体的形状相适配。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第一连接杆,设于位于由所述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最外圈的相邻两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第二连接杆,以及设于由所述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凸沿圈。凸沿圈是突出在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四周侧壁上的,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或机械对整个菌棒培育装置进行搬运和移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相邻四个筒体外侧壁之间的连接支撑架,至少部分连接支撑架上设有定位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上与所述定位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有与所述定位连接孔相配合的定位插接头。定位插接头和定位连接孔的配合可以使得由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与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的更准确、更稳固。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设于相邻两个底托外侧壁之间的第三连接杆,以及设于由所述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四周侧壁上的连接圈。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菌棒培育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0015]S1.将培育菌棒所需的培养料进行拌料待用;
[0016]S2.将由底托形成的整体结构连接于由筒体形成的整体结构的底端上,每个底托一一对应扣合在每个筒体的底端上,定位插接头插入到定位连接孔中;
[0017]S3.对各筒体进行培养料装填,对已经装填好培养料的各筒体中的培养料料面进行打孔,然后在筒体的顶端盖合筒盖,形成菌棒培育装置;
[0018]S4.将若干步骤S3得到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或专用灭菌架上送入灭菌柜进行灭菌处理;
[0019]S5.将经过灭菌后的菌棒培育装置从灭菌柜取出,待冷却后,打开筒盖,向各筒体内的培养料中接入菌种;
[0020]S6.将若干完成菌种接种的菌棒培育装置正叠堆放于托盘上形成菌棒培育系统进行发菌培养;
[0021]S7.当筒体中的培养料发菌完成后,若作为菌种使用,去掉筒体顶端的筒盖和底端的底托,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用于后续接种用;
[0022]S8.当筒体中的菌棒培养完成,作为出菇使用时,根据不同品种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后熟培养后,再去掉筒体顶端的筒盖和底端的底托,然后进行棒筒分离得到菌棒,最后将菌棒装筐或上架依次进行催蕾、出菇管理。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将多个筒体组合成了一个整体,在进行菌棒培育时就可以以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阵列排布的筒体(1),设于各筒体(1)之间用于使得若干个筒体(1)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盖合在各筒体(1)顶端的筒盖(2),盖合在各筒体(1)底端的底托(3)以及设于各底托(3)之间用于使得所述底托(3)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的第二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顶端设有外圈尺寸小于所述筒体(1)外圈尺寸且一端与筒体(1)顶端固定连接的筒口段(11),所述筒口段(11)另一端的周向内壁上设有筒口凸台(12),所述筒盖(2)与所述筒体(1)顶端盖合的侧面上设有环形扣接部(201),所述环形扣接部(201)的外环面上设有与所述筒口凸台(12)相配合扣接的盖体凹槽(2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上设置若干个便于筒盖(2)的环形扣接部(201)与筒体(1)筒口段(11)的筒口凸台(12)进行扣合/拆卸的收缩槽(2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盖(2)包括盖体(21)和盖合于所述盖体(21)上的盖帽(22),所述盖体(21)的周向边缘设有盖体凸台(211),所述盖帽(22)的周向侧壁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盖体凸台(211)相配合扣接的盖帽凹槽(221),所述环形扣接部(201)设于所述盖体(21)上,所述盖体(21)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内环之内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21)两侧的第一透气孔(23),所述盖体(21)上位于所述环形扣接部(201)外环与所述盖体(21)周向边缘之间的区域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盖体(21)两侧的第二透气孔(24),所述盖体(21)与所述盖帽(22)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二透气孔(24)、盖体(21)与盖帽(22)之间的间隔、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23)构成用于连通所述筒体(1)内部和外界的透气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1)与所述盖帽(22)相对的侧面上在所述第一透气孔(23)所在区域设有覆盖所述第一透气孔(23)的空气过滤材料(25),所述盖帽(22)与所述盖体(21)相对的侧面上在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对应的位置设有用于将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抵紧在所述盖体(21)上的压布肋条(26),所述压布肋条(26)的周向侧壁上设有肋条格栅(27),所述第二透气孔(24)、盖体(21)与盖帽(22)之间的间隔、所述肋条格栅(27)、所述空气过滤材料(25)、以及所述第一透气孔(23)构成所述透气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菌棒培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3)连接所述筒体(1)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冉高攀宏何世强张博单亚东周同庆
申请(专利权)人:昂磐智能装备山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