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癌症的化合物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01330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杂双功能化合物(例如双功能小分子化合物),含有一种或多种杂双功能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某些疾病的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鉴定这种杂双功能化合物的方法。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治疗癌症的化合物和方法
[0001]专利技术背景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杂双功能化合物(例如双功能小分子化合物),含有一种或多种杂双功能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在有需要的受试者中治疗某些疾病的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鉴定这种杂双功能化合物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文公开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包括结合到降解标签的Janus激酶(JAK)配体,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类似物。
[000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JAK配体能够结合至JAK蛋白,包括JAK1、JAK2、JAK3、和酪氨酸激酶2(TYK2)、JAK突变体、JAK缺失或JAK融合蛋白。
[000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JAK配体为JAK抑制剂或JAK抑制剂的部分。
[0006]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JAK配体选自下组:BSK805(NVP

BSK805)、1

氨基

[1,2,4]噻唑并[1,5

a]吡啶(化合物12)、TG101209、CEP

33799、鲁索替尼(Ruxolitinib)、托法替尼(Tofacitinib)(CP

690550)、巴瑞克替尼(Baricitinib)、奥拉替尼(Oclacitinib)、赛度替尼(Cerdulatinib)(PRT

062070)、得克替尼(Decernotinib)(VX509)、迪高替尼(Delgocitinib)(JTE
>‑
052)、菲卓替尼(Fedratinib)、非戈替尼(Filgotinib)(GLP0634)、图卡替尼(Gandotinib)(LY2784544)、伊吉替尼(Ilginatinib)(NS

018)、伊他替尼(Itacitinib)(INCB03911)、来他替尼(Lestauritinib)、莫罗替尼(Momelotinib)(CYT387)、帕瑞替尼(Pacritinib)(SB1578)、培非替尼(Peficitinib)、索西替尼(Solcitinib)(GSK2586184、GLG0778)、乌帕替尼(Upadacitinib)(ABT

494)、AT9283、AZ

3、AZ960、AZD1480、BMS

986165、BMS

911543、BVB808(NVP

BVB808)、BBT594(NVP

BBT594)、CHZ868、FM381、PF

04965842、PF

06263276、PF

06651600、PF

06700841、SAR

20347、NDI

031301、NDI

31232、NVP

P830、SHR

0302、VR588、XL019、R333和R348、3

氨基吡咯并吡嗪(化合物(Cmpd)3q)、含四环吡啶酮(化合物6)、三唑

吡咯并吡啶类(化合物(Cmpd)7)、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Cmpd)7j)、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Cmpd)19)、1

甲基

1H

咪唑衍生物(化合物(Cmpd)19a)、C

2甲基咪唑并吡咯并吡啶类(化合(Cmpd)20)、吡唑并吡啶酮(化合物20a)、9H

咔唑
‑1‑
甲酰胺类(化合物(Cmpd)21)、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Cmpd)23)、吡唑
‑4‑
甲酰胺(化合物(Cmpd)28)、咪唑并吡啶(化合物(Cmpd)30)、羟乙基咪唑

吡咯并吡啶类(化合物(Cmpd)31)、吡咯并哒嗪类(化合物(Cmpd)35)、6

氧代吡啶并嘧啶(化合物(Cmpd)36)、2

氨基吡唑并[1,5

a]嘧啶类(化合物(Cmpd)45)、环丙基酰胺类(化合物(Cmpd)46)、咪唑

吡咯并吡啶类(化合物(Cmpd)49)、1

氨基

5H

吡啶并[4,3

b]吲哚
‑4‑
甲酰胺类(化合物(Cmpd)65)、化合物(Cmpd)3、化合物(Cmpd)13a、化合物(Cmpd)45a、和其类似物。
[0007]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降解标签结合至泛素连接酶或为导致JAK蛋白错折叠的疏水基团或标签。
[0008]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泛素连接酶为E3连接酶。
[0009]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E3连接酶选自下组:cereblon E3连接酶、VHL E3连接
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
[0026]R8和R9、R8和R
10
和与他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20元杂环基环;
[0027]R1连接至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并且选自:无、R'

R”、R'OR”、R'SR”、R'N(R
11
)R”、R'OC(O)R”、R'OC(O)OR”、R'OCON(R
11
)R”、R'C(O)R”、R'C(O)OR”、R'CON(R
11
)R”、R'S(O)R”、R'S(O)2R”、R'SO2N(R
11
)R”、R'NR
12
C(O)OR”、R'NR
12
C(O)R”、R'NR
12
C(O)N(R
11
)R”、R'NR
12
S(O)R”、R'NR
12
S(O)2R”和R'NR
12
S(O)2NR
11
R”,其中
[0028]R'和R"独立地选自: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亚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稠合碳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杂双功能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类似物,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包括与降解标签缀合的JAK配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JAK配体能够结合至JAK蛋白,包括JAK(如JAK1、JAK2、JAK3、和TYK2)、JAK突变体、JAK缺失或JAK融合蛋白。3.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为JAK抑制剂或JAK抑制剂的部分。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JAK配体选自下组:BSK805(NVP

BSK805)、1

氨基

[1,2,4]噻唑并[1,5

a]吡啶(化合物12)、TG101209、CEP

33799、鲁索替尼、托法替尼(CP

690550)、巴瑞克替尼、奥拉替尼、赛度替尼(PRT

062070)、得克替尼(VX509)、迪高替尼(JTE

052)、菲卓替尼、非戈替尼(GLP0634)、图卡替尼(LY2784544)、伊吉替尼(NS

018)、伊他替尼(INCB03911)、来他替尼、莫罗替尼(CYT387)、帕瑞替尼(SB1578)、培非替尼、索西替尼(GSK2586184、GLG0778)、乌帕替尼(ABT

494)、AT9283、AZ

3、AZ960、AZD1480、BMS

986165、BMS

911543、BVB808(NVP

BVB808)、BBT594(NVP

BBT594)、CHZ868、FM381、PF

04965842、PF

06263276、PF

06651600、PF

06700841、SAR

20347、NDI

031301、NDI

31232、NVP

P830、SHR

0302、VR588、XL019、R333、R348、3

氨基吡咯并吡嗪(化合物3q)、含四环吡啶酮(化合物6)、三唑

吡咯并吡啶类(化合物7)、吡唑并嘧啶类(化合物7j)、咪唑并吡啶类(化合物19)、1

甲基

1H

咪唑衍生物(化合物19a)、C

2甲基咪唑并吡咯并吡啶类(化合物20)、吡唑并吡啶酮(化合物20a)、9H

咔唑
‑1‑
甲酰胺类(化合物21)、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23)、吡唑
‑4‑
甲酰胺(化合物28)、咪唑并吡啶(化合物30)、羟乙基咪唑

吡咯并吡啶类(化合物31)、吡咯并哒嗪类(化合物35)、6

氧代吡啶并嘧啶类(化合物36)、2

氨基吡唑并[1,5

a]嘧啶类(化合物45)、环丙基酰胺类(化合物46)、咪唑

吡咯并吡啶类(化合物49)、1

氨基

5H

吡啶并[4,3

b]吲哚
‑4‑
甲酰胺类(化合物65)、化合物3、化合物13a、化合物45a、和其类似物。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标签结合至泛素连接酶或为导致JAK蛋白错折叠的疏水基团或标签。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泛素连接酶为E3连接酶。7.如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E3连接酶选自下组:cereblon E3连接酶、IAP连接酶、VHL E3连接酶、MDM2连接酶、TRIM24连接酶、TRIM21连接酶、KEAP1连接酶、DCAF16连接酶、RNF4连接酶、RNF114连接酶和AhR连接酶。8.如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标签选自下组:泊马度胺、沙利度胺、来那度胺、VHL

1、金刚烷、1

((4,4,5,5,5

五氟戊烷基)亚磺酰基)壬烷、nutlin

3a、RG7112、RG7338、AMG232、AA

115、乌苯美司、MV

1、LCL161、CPD36、GDC

0152、CRBN

1、CRBN

2、CRBN

3、CRBN

4、CRBN

5、CRBN

6、CRBN

7、CRBN

8、CRBN

9、CRBN

10、CRBN

11和其类似物。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通过连接头部分结合至降解标签。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部分:
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A和D独立地选自:CR4和N;其中,R4选自:氢、卤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B、C和G独立地选自:C和N;限定条件是B、C和G中至多仅一个为N;E和F独立地选自:无、CR5和N;其中,R5选自:氢、卤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X和Y独立地选自:无,或选自以下的二价部分:无、CR6R7、CO、CO2、CONR6、NR6、NR6CO、NR6CO2、NR6C(O)NR7、NR6SO、NR6SO2、NR6SO2NR7、O、OC(O)、OCO2、OCONR6、S、SO、SO2和SO2NR6,其中,R6和R7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R6和R7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3

20元碳环基环或4

20元杂环基环;V和W独立地选自:无、碳环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SR8、NR8R9、OCOR8、OCO2R8、OCONR8R9、COR8、CO2R8、CONR8R9、SOR8、SO2R8、SO2NR8R9、NR
10
CO2R8、NR
10
COR8、NR
10
C(O)NR8R9、NR
10
SOR8、NR
10
SO2R8、NR
10
SO2NR8R9、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他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20元杂环基环;R1连接至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并且选自:无、R'

R"、R'OR"、R'SR"、R'N(R
11
)R"、R'OC(O)R"、R'OC(O)OR"、R'OCON(R
11
)R"、R'C(O)R"、R'C(O)OR"、R'CON(R
11
)R"、R'S(O)R"、R'S(O)2R"、R'SO2N(R
11
)R"、R'NR
12
C(O)OR"、R'NR
12
C(O)R"、R'NR
12
C(O)N(R
11
)R"、R'NR
12
S(O)R"、R'NR
12
S(O)2R"和R'NR
12
S(O)2N(R
11
)R",其中R'和R"独立地选自: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亚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炔基、任选取代
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稠合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4‑
C
13
稠合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桥接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4‑
C
13
桥接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螺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4‑
C
13
螺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R
11
和R
12
独立地选自: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R'和R"、R
11
和R
12
、R'和R
11
、R'和R
12
、R"和R
11
、R"和R
12
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3

20元碳环基环或4

20元杂环基环;R2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R3,在每次出现时,选自:氢、卤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以及n选自1或2。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V为Ar2;且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A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A、B、C、D、E、F、G、X、Y、W、R1、R2、R3和n如式1中定义;以及Ar2选自:无、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SR8、NR8R9、OCOR8、OCO2R8、OCONR8R9、COR8、CO2R8、CONR8R9、SOR8、SO2R8、SO2NR8R9、NR
10
CO2R8、NR
10
COR8、NR
10
C(O)NR8R9、NR
10
SOR8、NR
10
SO2R8、NR
10
SO2NR8R9、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20元杂环基环。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W为Ar1;且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B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A、B、C、D、E、F、G、X、Y、R1、R2、R3和n同式1中定义;以及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SR8、NR8R9、OCOR8、OCO2R8、OCONR8R9、COR8、CO2R8、CONR8R9、SOR8、SO2R8、SO2NR8R9、NR
10
CO2R8、NR
10
COR8、NR
10
C(O)NR8R9、NR
10
SOR8、NR
10
SO2R8、NR
10
SO2NR8R9、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20元杂环基环。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为N;且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C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以及B、C、D、E、F、G、X、Y、V、W、R1、R2、R3和n同式1中定义。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V为Ar2;且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D部分:
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B、C、D、E、F、G、W、X、Y、R1、R2、R3和n同式1中定义;以及Ar2同式1A中定义。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W为Ar1;且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E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B、C、D、E、F、G、X、Y、R1、R2、R3和n同式1中定义;以及Ar1和Ar2同式1B中定义。16.如权利要求10和13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F、1G、1H或1I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V、W、X、Y、R1、R2、R3和n同式1中定义;以及R
13
和R
13
选自:氢、卤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V为Ar2;且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J、1K、1L或1M部分:
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W、X、Y、R1、R2、R3和n同式1中定义;Ar2同式1A中定义;并且R
13
和R
14
同式1F、1G、1H或1I中定义。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W为Ar1;且所述JAK配体包括式1N、1O、1P或1Q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X、Y、R1、R2、R3和n同式1中定义;Ar1和Ar2同式1B中定义;并且R
13
和R
14
同式1F、1G、1H或1I中定义。19.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X选自无、O和NR6,其中R6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X选自无和NH。21.如权利要求10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Y选自:无、CR6’
R7、CO、CO2、O、SO、SO2和NR6’
,其中R6’
和R7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杂环基。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Y选自:无、CH2、CO和SO2。23.如权利要求1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SR8、NR8R9、COR8、CO2R8、CONR8R9、SOR8、SO2R8、SO2NR8R9、NR
10
COR8、NR
10
SOR8、NR
10
SO2R8、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10元杂环基环。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NR8R9、NR
10
COR8、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
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10元杂环基环。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独立地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CH3、CF3、iPr、cPr、OCH3、OCF3、OiPr、OcPr、F、Cl和Br。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单环芳基、单环杂芳基、双环芳基、双环杂芳基、三环芳基和三环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H和F。27.如权利要求10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无、O、NH、CO、CONH、任选取代的C1‑
C8亚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无、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无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其含至少一个O或N。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无、任选取代的哌啶基、任选取代的哌嗪基、任选取代的吗啉基、任选取代的吡咯烷基、任选取代的四氢呋喃基、任选取代的氮杂环丁烷基、和任选取代的氧杂环丁烷基。31.如权利要求10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选自:氢、卤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选自:氢、卤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选自:CH3、CF3、iPr、cPr、F、Cl、Br、任选取代的哌啶基、任选取代的任选取代的哌嗪基、任选取代的吗啉基、任选取代的吡咯烷基、任选取代的四氢呋喃基、任选取代的氮杂环丁烷基、和任选取代的氧杂环丁烷基。34.如权利要求16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3,在每次出现时,R
13
和R
14
独立地选自:氢、CH3、CF3、iPr、cPr、tBu、CNCH2、F、Cl、Br、OH、NH2、CN、CH3和CONH2。3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包括式2部分:
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A、B和D独立地选自:CR3和N,限定条件是A、B和D不全为N,其中R3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氰基、硝基、CONR4R5、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其中R4和R5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或者R4和R5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3

20元碳环基环或4

20元杂环基环;X和Y独立地选自:无,或选自以下的二价部分:无、CR6R7、CO、CO2、CONR6、NR6、NR6CO、NR6CO2、NR6C(O)NR7、NR6SO、NR6SO2、NR6SO2NR7、O、OC(O)、OCO2、OCONR6、S、SO、SO2和SO2NR6,其中,R6和R7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R6和R7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3

20元碳环基环或4

20元杂环基环;V和W独立地选自:无、碳环基、杂环基、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SR8、NR8R9、OCOR8、OCO2R8、OCONR8R9、COR8、CO2R8、CONR8R9、SOR8、SO2R8、SO2NR8R9、NR
10
CO2R8、NR
10
COR8、NR
10
C(O)NR8R9、NR
10
SOR8、NR
10
SO2R8、NR
10
SO2NR8R9、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他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20元杂环基环;当V和W都不为无时,V和W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当W为无且V不为无时,V和R1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当V为无且W不为无,W和R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或当W和V为无,R1和R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R1连接至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并且选自:无、R'

R"、R'OR"、R'SR"、R'N
(R
11
)R"、R'OC(O)R"、R'OC(O)OR"、R'OCON(R
11
)R"、R'C(O)R"、R'C(O)OR"、R'CON(R
11
)R"、R'S(O)R"、R'S(O)2R"、R'SO2N(R
11
)R"、R'NR
12
C(O)OR"、R'NR
12
C(O)R"、R'NR
12
C(O)N(R
11
)R"、R'NR
12
S(O)R"、R'NR
12
S(O)2R"和R'NR
12
S(O)2N(R
11
)R",其中R'和R"独立地选自: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亚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稠合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4‑
C
13
稠合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桥接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4‑
C
13
桥接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螺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4‑
C
13
螺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和R
11
和R
12
独立地选自: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R'和R"、R
11
和R
12
、R'和R
11
、R'和R
12
、R"和R
11
、R"和R
12
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3

20元碳环基或4

20元杂环基环;以及R2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V为Ar2;所述JAK配体包括式2A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A、B、D、X、Y、W、R1和R2同式2中定义;Ar2选自:无、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SR8、NR8R9、OCOR8、OCO2R8、OCONR8R9、COR8、CO2R8、CONR8R9、SOR8、SO2R8、SO2NR8R9、NR
10
CO2R8、NR
10
COR8、NR
10
C(O)NR8R9、NR
10
SOR8、NR
10
SO2R8、NR
10
SO2NR8R9、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
R8和R9、R8和R
10
和与他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20元杂环基环;以及当W和Ar2都不为无时,W和Ar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当W为无且Ar2不为无时,Ar2和R1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当Ar2为无且W不为无,W和R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或当W和Ar2为无,R1和R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W为Ar1;且所述JAK配体包括式2B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A、B、D、X、Y、R1和R2同式2中定义;以及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芳基和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SR8、NR8R9、OCOR8、OCO2R8、OCONR8R9、COR8、CO2R8、CONR8R9、SOR8、SO2R8、SO2NR8R9、NR
10
CO2R8、NR
10
COR8、NR
10
C(O)NR8R9、NR
10
SOR8、NR
10
SO2R8、NR
10
SO2NR8R9、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他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20元杂环基环;以及当Ar1和Ar2都不为无时,Ar1和Ar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当Ar1为无且Ar2不为无时,Ar2和R1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当Ar2为无且Ar1不为无,Ar1和R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或当Ar1和Ar2为无,R1和R2以及与它们连接的取代基一起任选地形成10

30元大环。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包括式2C、2D、2E或2F部分:
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X、Y、Ar1、Ar2、R1和R2同式2中定义;以及R
13
、R
14
和R
15
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氰基、硝基、CONR4R5、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其中R4和R5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或者R4和R5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3

20元碳环基环或4

20元杂环基环。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包括式2G、2H、2I、2J、2K、2L、2M、2N、2O、2P、2Q、2R或2S部分:其中,所述杂双功能化合物的连接头部分结合至R1;Y、R1和R2同式2中定义;Ar1和Ar2同式2B中定义;并且R
13
、R
14
和R
15
同式2C、2D、2E或2F中定义。40.如权利要求34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Y选自:无、CR6R7、CO、CO2、CONR6、NR6CO、NR6C(O)NR7、O、SO、SO2、SO2NR6和NR6,其中R6和R7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3

10元杂环基。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Y选自:无、CH2、CO、CONH、NR6C(O)、NR6C(O)NR7、SO2和SO2NH。42.如权利要求35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单环芳基、单环杂芳基、双环芳基、双环杂芳基、三环芳基和三环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SR8、NR8R9、COR8、CO2R8、CONR8R9、SOR8、SO2R8、SO2NR8R9、NR
10
COR8、NR
10
SOR8、NR
10
SO2R8、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10元杂环基环。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单环芳基、单环杂芳基、双环芳基、双环杂芳基、三环芳基和三环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卤素、氧代基、CN、NO2、OR8、NR8R9、NR
10
COR8、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其中R8、R9和R
10
独立地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或者R8和R9、R8和R
10
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4

10元杂环基环。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单环芳基、单环杂芳基、双环芳基、双环杂芳基、三环芳基、和三环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氢、CH3、CF3、iPr、cPr、OCH3、OCF3、OiPr、OcPr、F、Cl和Br。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独立地选自:无、单环芳基、单环杂芳基、双环芳基、双环杂芳基、三环芳基和三环杂芳基,其各自独立地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取代:H和F。46.如权利要求35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无、O、NH、CO、CONH、任选取代的C1‑
C8亚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亚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无、O、NH、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无、O、NH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其含至少一个O或N。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选自:无、O、NH、任选取代的哌啶基、任选取代的哌嗪基、任选取代的吗啉基、任选取代的吡咯烷基、任选取代的四氢呋喃基、任选取代的氮杂环丁烷基、和任选取代的氧杂环丁烷基。50.如权利要求35至49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
R2选自:氢、卤素、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选自:氢、卤素、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2选自:氢、CH3、CF3、iPr、cPr、tBu、CNCH2、F、Cl、Br、任选取代的哌啶基、任选取代的哌嗪基、任选取代的吗啉基、任选取代的吡咯烷基、任选取代的四氢呋喃基、任选取代的氮杂环丁烷基、和任选取代的氧杂环丁烷基、任选取代的苯基、任选取代的三唑基、任选取代的吡啶基、任选取代的嘧啶基、任选取代的吡嗪基、任选取代的三嗪基、任选取代的呋喃基、任选取代的恶唑基、任选取代的吡咯基、任选取代的咪唑基、任选取代的三唑基、任选取代的恶二唑基、任选取代的噻吩基、任选取代的噻唑基和任选取代的噻二唑基。53.如权利要求38至52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
13
、R
14
和R
15
独立地选自:氢、CH3、CF3、iPr、cPr、tBu、CNCH2、F、Cl、Br、OH、NH2、CN、CH3和CONH2。5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衍生自下述的任一种:
5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衍生自下述JAK抑制剂的任一种:NDI

031301、NDI

31232、VR588、R333和R348。5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JAK配体选自下组:
57.如权利要求9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标签为选自式5A、5B、5C和5D的部分:
其中,V、W和X独立地选自:CR2和N;Y选自:

CO



CR3R4‑


N=CR3‑


N=N

;Z选自:无、CO、CR5R6、NR5、O、C≡C、任选取代的C1‑
C
10
亚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
10
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
10
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稠合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稠合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桥接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桥接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螺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螺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R1、R2、R3和R4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6烷基、任选取代的3至6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至6元杂环基;或R3和R4和与它们连接的原子一起形成3

6元碳环基或4

6元杂环基;以及R5和R6独立地选自:无、氢、卤素、氧代基、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6烷基、任选取代的3至6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至6元杂环基;或R5和R6和与它们连接地原子一起形成3

6元碳环基或4

6元杂环基。58.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Y选自:

CO



CH2‑


N=N

。59.所述降解标签为选自式5E、5F、5G、5H、5I、5J、5K、5L、5M、5N、5O、5P和5Q的部分:E、5F、5G、5H、5I、5J、5K、5L、5M、5N、5O、5P和5Q的部分:其中,U、V、W、X和X

独立地选自:CR2和N;Y选自:

N



CR3=、

CR3R4‑


NR3‑


O

;优选地,Y选自:

N



CH2‑


NH



N(CH3)



O

;Y

、Y”和Y
”’
各自独立地选自:CR3R4;
Z选自:无、CO、CR5R6、NR5、O、任选取代的C1‑
C
10
亚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
10
亚烯基、任选取代的C1‑
C
10
亚炔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稠合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稠合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桥接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桥接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螺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3‑
C
13
螺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优选地,Z选自:无、CH2、CH=CH、C≡C、NH和O;R1和R2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6烷基、任选取代的3至6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至6元杂环基;R3和R4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6烷基、任选取代的3至6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至6元杂环基;或R3和R4和与它们连接地原子一起形成3

6元碳环基或4

6元杂环基;R5和R6独立地选自:无、氢、卤素、氧代基、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6烷基、任选取代的3至6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至6元杂环基;或R5和R6和与它们连接地原子一起形成3

6元碳环基或4

6元杂环基;以及R'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1

C6烷基、任选取代的3至6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至6元杂环基。60.如权利要求9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杂双功能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标签为式6A部分: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氢、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卤代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羟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以及R3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O)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卤代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羟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O)(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O)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O)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卤代烷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羟烷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O(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O)O(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O)O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O)O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卤代烷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羟烷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N(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O)N(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O)N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O)N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P(O)(OH)2、任选取代的P(O)(OC1‑
C8烷基)2和任选取代的P(O)(OC1‑
C8芳基)2。
61.所述降解标签为式6B、6C和6D部分:其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氢、羟基、氨基、氰基、硝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卤代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羟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和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R3选自:氢、任选取代的C(O)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卤代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羟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O)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O)(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O)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O)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卤代烷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羟烷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O)O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O(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O)O(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O)O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O)O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烷氧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卤代烷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羟烷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氨基烷基、任选取代的C(O)NC1‑
C8烷基氨基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O)N(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C(O)N(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C(O)NC2‑
C8烯基、任选取代的C(O)NC2‑
C8炔基、任选取代的P(O)(OH)2、任选取代的P(O)(OC1‑
C8烷基)2和任选取代的P(O)(OC1‑
C8芳基)2,以及R4选自:NR7R8、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3

10元碳环基、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其中R7选自:无、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

CO、任选取代的C1‑
C8环烷基

CO、任选取代的C1‑
C8环烷基

C1‑
C8烷基

CO、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

CO、任选取代的4

10元杂环基

C1‑
C8烷基

CO、任选取代的芳基

CO、任选取代的芳基

C1‑
C8烷基

CO、任选取代的杂芳基

CO、任选取代的杂芳基

C1‑
C8烷基

CO、任选取代的芳基和任选取代的杂芳基;R8选自:无、氢、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和任选取代的C1‑
C8环烷基;R9,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杂环烷基、任选取代的C1‑
C8烷氧基、任选取代的C1‑
C8环烷氧基、卤代的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迈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睿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