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GFR抑制剂化合物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9870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2 23:42
本申请涉及FGFR抑制剂化合物及其用途。具体地,本申请公开了如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本申请还涉及所述化合物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所述化合物在医学方面的应用。所述化合物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FGFR抑制剂化合物及其用途
[0001]本申请要求2020年8月11日递交的No.202010800657.1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在先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2]本申请提供了一类具有药学活性的新颖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可用于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本申请还涉及包含所述化合物的组合物,以及所述化合物和所述组合物在制备用于治疗与FGFR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000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家族是一类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TK),包括4个成员:FGFR1、FGFR2、FGFR3和FGFR4。FGFR可以通过天然配体的结合而被激活。被激活的FGFR继而可激活下游的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包括Ras

MAPK、AKT

PI3K和磷脂酶C等),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例如增殖、分化、细胞迁移和存活等等。
[0004]FGFR的异常组成型激活被发现于多种肿瘤中。已经开发了针对FGFR的多种抑制剂以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临床前和早期临床实验均证实,多种FGFR抑制剂有效地减小了肿瘤体积。
[0005]然而,将FGFR抑制剂用于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是针对其的获得性抗性。这种抗性可以通过FGFR的突变或回补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而获得,其中,被称为门控(gatekeeper)残基的突变(简称门控突变)是最常见的抗性获得途径之一。
[0006]在临床前和临床样品中均已报道了由于FGFR中的门控突变而导致的药物抗性。例如,FGFR1的V561M突变导致对FIIN

1的强抗性;FGFR2的V564F突变导致对BGJ398的强抗性;FGFR3的V555M突变导致对AZ8010、PD173074和AZD4547的抗性。
[0007]期望开发出对携带门控突变的FGFR仍具有抑制活性的FGFR抑制剂来解决由门控突变引起的获得性抗性。最近的研究已经报道了若干对FGFR门控突变有效的抑制剂,例如FIIN2等。
[0008]仍存在对效果更好(例如,抑制率更高,靶向的FGFR及FGFR突变种类更多,对某种FGFR及FGFR突变具有更高的选择性,等等)的FGFR抑制剂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9]在第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作为FGFR抑制剂的式(I)的化合物,所述化合物能够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FGFR的活性,
[0010][0011]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
[0012]A选自C5‑8芳基、C7‑
11
双环芳基、5

7元杂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C3‑8环烷基和4

8元杂环烷基;且
[0013]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

CN、

NO2、C1‑3烷基、C1‑3卤代烷基、C1‑3烷氧基、C3‑6环烷基和4

6元杂环烷基;且
[0014]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3烷基、C1‑3卤代烷基、C1‑3烷氧基、C3‑6环烷基和4

6元杂环烷基;且
[0015]R5的个数为0、1、2、3、4、5、6、7或8个,并且每个R5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

OH、

NO2、

CN、

SF5、

SH、

S

C1‑4烷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2‑8烯基、C2‑8炔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2
双环烷基、6

12元双环杂烷基、C8‑
15
元三环烷基、8

15元三环杂烷基、C5‑8芳基、5

7元杂芳基、C7‑
11
双环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6‑
12
双环烷基)、

C1‑4烷基

(6

12元双环杂烷基)、

C1‑4烷基

(C8‑
15
元三环烷基)、

C1‑4烷基

(8

15元三环杂烷基)、

N(R7)(R8)、

N(R7)(C(=O)R8)、

N(R7)(C(=O)

OR8)、

N(R7)(C(=O)

N(R8)(R9))、

C(=O)

N(R7)(R8)、

C(=O)

R7、

C(=O)

OR7、

OC(=O)R7、

N(R7)(S(=O)2R8)、

S(=O)2‑
N(R7)(R8)、

SR7和

OR7,其中所述

S

C1‑4烷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2‑8烯基、C2‑8炔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2
双环烷基、6

12元双环杂烷基,C8‑
15
元三环烷基、8

15元三环杂烷基、C5‑8芳基、5

7元杂芳基、C7‑
11
双环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6‑
12
双环烷基)、

C1‑4烷基

(6

12元双环杂烷基)

C1‑4烷基

(C8‑
1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式(I)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A选自C5‑8芳基、C7‑
11
双环芳基、5

7元杂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C3‑8环烷基和4

8元杂环烷基;且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

CN、

NO2、C1‑3烷基、C1‑3卤代烷基、C1‑3烷氧基、C3‑6环烷基和4

6元杂环烷基;且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C1‑3烷基、C1‑3卤代烷基、C1‑3烷氧基、C3‑6环烷基和4

6元杂环烷基;且R5的个数为0、1、2、3、4、5、6、7或8个,并且每个R5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

OH、

NO2、

CN、

SF5、

SH、

S

C1‑4烷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2‑8烯基、C2‑8炔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2
双环烷基、6

12元双环杂烷基、C8‑
15
元三环烷基、8

15元三环杂烷基、C5‑8芳基、5

7元杂芳基、C7‑
11
双环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6‑
12
双环烷基)、

C1‑4烷基

(6

12元双环杂烷基)、

C1‑4烷基

(C8‑
15
元三环烷基)、

C1‑4烷基

(8

15元三环杂烷基)、

N(R7)(R8)、

N(R7)(C(=O)R8)、

N(R7)(C(=O)

OR8)、

N(R7)(C(=O)

N(R8)(R9))、

C(=O)

N(R7)(R8)、

C(=O)

R7、

C(=O)

OR7、

OC(=O)R7、

N(R7)(S(=O)2R8)、

S(=O)2‑
N(R7)(R8)、

SR7和

OR7,其中所述

S

C1‑4烷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2‑8烯基、C2‑8炔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2
双环烷基、6

12元双环杂烷基,C8‑
15
元三环烷基、8

15元三环杂烷基、C5‑8芳基、5

7元杂芳基、C7‑
11
双环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6‑
12
双环烷基)、

C1‑4烷基

(6

12元双环杂烷基)

C1‑4烷基

(C8‑
15
元三环烷基)和

C1‑4烷基

(8

15元三环杂烷基)各自任选地被0、1、2、3或4个R
5a
取代;R
5a
独立选自H、卤素、

OH、

NO2、

CN、

SF5、

SH、

S

C1‑4烷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2‑8烯基、C2‑8炔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2
双环烷基、6

12元双环杂烷基、C8‑
15
元三环烷基、8

15元三环杂烷基、C5‑8芳基、5

7元杂芳基、C7‑
11
双环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6‑
12
双环烷基)、

C1‑4烷基

(6

12元双环杂烷基)、

N(R7)(R8)、

N(R7)(C(=O)R8)、

N(R7)(C(=O)

OR8)、

N(R7)(C(=O)

N(R8)(R9))、

C(=O)

N(R7)(R8)、

C(=O)

R7、

C(=O)

OR7、

OC(=O)R7、

N(R7)(S(=O)2R8)、

S(=O)2‑
N(R7)(R8)、

SR7和

OR7,其中所述

S

C1‑4烷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2‑8烯基、C2‑8炔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2
双环烷基、6

12元双环杂烷基、C8‑
15
元三环烷基、8

15元三环杂烷基、C5‑8芳基、5

7元杂芳基、C7‑
11
双环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
环烷基)、

C1‑4烷基

(C6‑
12
双环烷基)和C1‑4烷基

(6

12元双环杂烷基)各自任选地被0、1、2、3或4个R
5b
取代;R
5b
独立选自H、卤素、

OH、

CN、

NO2、

SF5、

SH、

S

C1‑4烷基、氧代、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

N(R7)(R8)、

N(R7)(C(=O)R8)、

N(R7)(C(=O)

OR8)、

N(R7)(C(=O)

N(R8)(R9))、

C(=O)

N(R7)(R8)、

C(=O)

R7、

C(=O)

OR7、

OC(=O)R7、

N(R7)(S(=O)2R8)和

S(=O)2‑
N(R7)(R8),其中所述

S

C1‑4烷基、C1‑6烷基、C1‑6卤代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和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任选地被0、1、2、3或4个各自独立选自以下群组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

OH、

NH2、

NH(CH3)、

N(CH3)2、

CN、

NO2、

SF5、

SH、

S

C1‑4烷基、氧代、C1‑4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7环烷基、C1‑4羟烷基、

S

C1‑4烷基、

C(=O)H、

C(=O)

C1‑4烷基、

C(=O)

O

C1‑4烷基、

C(=O)

NH2、

C(=O)

N(C1‑4烷基)2、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和C1‑4卤代烷氧基;且R6的个数为0、1、2或3个,并且每个R6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

CN、

NO2、C1‑3烷基、C1‑3卤代烷基、C1‑3烷氧基、C3‑6环烷基和4

6元杂环烷基,且R7、R8和R9各自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C1‑4卤代烷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6‑
10
芳基)

C1‑4烷基

和(5

10元杂芳基)

C1‑4烷基

,其中该群组内的各个选项任选地被0、1、2、3或4个各自独立选自以下群组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

OH、

NH2、

NH(CH3)、

N(CH3)2、

CN、

NO2、

SF5、

SH、

S

C1‑4烷基、氧代、C1‑4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7环烷基、C1‑4羟烷基、

S

C1‑4烷基、

C(=O)H、

C(=O)

C1‑4烷基、

C(=O)

O

C1‑4烷基、

C(=O)

NH2、

C(=O)

N(C1‑4烷基)2、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和C1‑4卤代烷氧基;或者R7、R8以及与它们相连的原子共同形成3

14元环;或者R8、R9以及与它们相连的原子共同形成3

14元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R5的个数为0、1、2、3、4、5、6、7或8个,并且每个R5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

OH、

NO2、

CN、

SF5、

SH、

S

C1‑4烷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2‑8烯基、C2‑8炔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C5‑7芳基、5

7元杂芳基、C7‑
11
双环芳基、7

11元双环杂芳基、

N(R7)(R8)、

N(R7)(C(=O)R8)、

C(=O)

N(R7)(R8)、

C(=O)

R7、

C(=O)

OR7、

OC(=O)R7、

N(R7)(S(=O)2R8)、

S(=O)2‑
N(R7)(R8)、

SR7和

OR7,其中所述

S

C1‑4烷基、C1‑6烷基、C1‑6烷氧基、C1‑6卤代烷氧基、C2‑8烯基、C2‑8炔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C5‑7芳基、5

7元杂芳基、C7‑
11
双环芳基和7

11元双环杂芳基各自任选地被1、2、3或4个各自独立选自以下群组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

CN、

OH、C1‑4烷基、C1‑4烷氧基、C1‑4卤代烷基、C1‑4卤代烷氧基、C3‑6环烷基、

N(R7)(R8)、

N(R7)(C(=O)R8)、

C(=O)

N(R7)(R8)、

C(=O)

R7、

C(=O)

OR7、

OC(=O)R7、

N(R7)(S(=O)2R8)、

S(=O)2‑
N(R7)(R8)、

SR7和

OR7;且R6的个数为0、1、2或3个,并且每个R6各自独立地选自H、卤素、

CN、

NO2、C1‑3烷基、C1‑3卤代烷基、C1‑3烷氧基、C3‑6环烷基和4

6元杂环烷基,且
R7和R8各自在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H、C1‑6烷基、C1‑4卤代烷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C6‑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C3‑7环烷基)

C1‑4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

C1‑4烷基

、(C6‑
10
芳基)

C1‑4烷基

和(5

10元杂芳基)

C1‑4烷基

,其中该群组内的各个选项任选地被0、1、2、3或4个各自独立选自以下群组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

OH、

NH2、

NH(CH3)、

N(CH3)2、

CN、

NO2、

SF5、

SH、

S

C1‑4烷基、氧代、C1‑4烷基、C2‑6烯基、C2‑6炔基、C3‑7环烷基、C1‑4羟烷基、

S

C1‑4烷基、

C(=O)H、

C(=O)

C1‑4烷基、

C(=O)

O

C1‑4烷基、

C(=O)

NH2、

C(=O)

N(C1‑4烷基)2、C1‑4卤代烷基、C1‑4烷氧基和C1‑4卤代烷氧基,或者R7、R8以及与它们相连的原子共同形成3

14元环。3.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R3为甲基。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R1为Cl。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R2为Cl。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A选自苯、吡啶、哒嗪和吡唑。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为选自式(II)、式(III)、式(IV)和式(V)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
其中,R4、R5、R6如在权利要求1中所定义,X1和X2各自独立地选自

CH、N和与R5连接的情况下的C。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R6为H。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R4为H。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R5选自卤素、C1‑6烷基、C3‑7环烷基、3

10元杂环烷基,其中所述C1‑6烷基、C3‑7环烷基、
3

10元杂环烷基各自任选地被0、1、2、3或4个各自独立选自以下群组的取代基所取代:卤素、

CN、

OH、C1‑4烷基、C3‑6环烷基。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是同位素标记化合物,其中H在每次出现时任选地被D取代。12.根据权利要求1

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同位素标记化合物、或其光学异构体、几何异构体、互变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其前药、或其代谢物,其中所述化合物选自:5

(1

(3,5

二氯吡啶
‑4‑
基)乙氧基)

N

(4

((3S,5R)

3,5

二甲基哌嗪
‑1‑
基)苯基)

1H

吲唑
‑3‑
甲酰胺,5

(1

(3,5

二氯吡啶
‑4‑
基)乙氧基)

N

(1

(2

羟乙基)

1H

吡唑
‑4‑
基)

1H

吲唑
‑3‑
甲酰胺,5

(1

(3,5

二氯吡啶
‑4‑
基)乙氧基)

N

(4

((R)
‑3‑
羟基吡咯烷
‑1‑
基)苯基)

1H

吲唑
‑3‑
甲酰胺,5

(1

(3,5

二氯吡啶
‑4‑
基)乙氧基)

N

(6

吗啉吡啶
‑3‑
基)

1H

吲唑
‑3‑
甲酰胺,N

(1

(1

氰基丙烷
‑2‑
基)

1H

吡唑
‑4‑
基)
‑5‑
(1

(3,5

二氯吡啶
‑4‑
基)乙氧基)

1H

吲唑
‑3‑
甲酰胺,5

((R)
‑1‑
(3,5

二氯吡啶
‑4‑
基)乙氧基)

N

(4

((3S,5R)

3,5

二甲基哌嗪
‑1‑
基)苯基)

1H

吲唑
‑3‑
甲酰胺,(R)
‑5‑
(1

(3,5

二氯吡啶
‑4‑
基)乙氧基)

N

(1

(2

羟乙基)

1H

吡唑
‑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良赵赛赛张霁旋黄海张龙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迈英诺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