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框架、电池包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1217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30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框架、电池包组件及车辆,电池包框架用于将电池包与车辆梁体相连接,包括至少一个悬挂式框架和至少一个后背式框架,悬挂式框架和后背式框架可选择地与车辆梁体相连接。悬挂式框架包括:第一底框架;一对第一竖框架,第一竖框架的底端与第一底框架相连接,一对第一竖框架间隔设置;后背式框架包括:第二底框架,用于和车辆梁体相连接;一对第二竖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电池包组件及车辆,其电池包框架能够满足不同数量的电池包安装需求。池包安装需求。池包安装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框架、电池包组件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安装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框架、电池包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车辆中,通常将电池包安装在车辆的大梁上。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安装结构中,在车辆的大梁上设置有安装支架,电池包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大梁上。
[0003]然而,不同车辆的电量需求不同,进而电池包的个数不同。
[0004]这就导致针对每种不同电量需求的车辆都需要设置一种安装支架,造成了设计成本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框架、电池包组件及车辆,电池包框架能够满足不同数量的电池包安装需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框架,用于将电池包与车辆梁体相连接,包括至少一个悬挂式框架和至少一个后背式框架,所述悬挂式框架和所述后背式框架可选择地与所述车辆梁体相连接;其中,所述悬挂式框架包括:第一底框架;一对第一竖框架,所述第一竖框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框架相连接,一对所述第一竖框架间隔设置、以在一对所述第一竖框架的内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车辆梁体和安装电池包的第一安装部,一对所述第一竖框架的外侧分别形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所述后背式框架包括:第二底框架,用于和车辆梁体相连接;一对第二竖框架,所述第二竖框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框架相连接,并且一对所述第二竖框架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第四安装部。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三安装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两侧。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悬挂式框架还包括:第一支架,用于连接在车辆梁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支架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部内的电池包相连接。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第一底框架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和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安装部内的电池包底部相连接;一对所述第一竖框架都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用于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内的电池包顶部相连接。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耳座结构,所述耳座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竖框架的外侧面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电池包顶部相连接的第二连
接面。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第一竖框架的上部与所述第一底框架之间设置有斜拉梁。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第二底框架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车辆梁体相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第一底框架包括:横梁和纵梁,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交错连接形成所述第一底框架;所述第一竖框架包括:多个立梁,各个所述立梁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框架相连接;顶梁,与各个所述立梁的顶端相连接。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第二竖框架包括:多个立梁,各个所述立梁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框架相连接;顶梁,与各个所述立梁的顶端相连接;斜撑梁,一端与所述顶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框架相连接,并且所述斜撑梁与所述立梁之间形成夹角。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第一竖框架设置有用于和所述车辆梁体相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
[001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包组件,包括:电池包框架,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框架;电池包,与所述电池包框架相连接。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组件,所述电池包至少两个端面的边沿部位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池包框架相连接。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组件,所述连接部设置为凸起于所述电池包边沿的凸起,所述凸起为多个并且沿所述电池包边沿分布。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组件,所述凸起设置有螺栓孔。
[0020]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一对主梁;与所述一对主梁相连接的电池包框架,所述电池包框架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悬挂式框架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后背式框架与所述一对主梁相连接。
[0021]有益效果: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包括至少一个悬挂式框架和至少一个后背式框架,而且悬挂式框架和后背式框架可选择地连接在车辆梁体上,比如,可根据电池包的安装数量和安装位置,选择只安装悬挂式框架,或者也可以只安装后背式框架,悬挂式框架和后背式框架的安装数量也可进行选择。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挂式框架包括第一底框架和一对第一竖框架,第一竖框架的底端与第一底框架相连接,一对第一竖框架相对应设置,并且二者之间设置有一定的间隔,这样在一对第一竖框架之间就行了用于容纳车辆梁体和安装电池包的第一安装部。并且一对第
一竖框架的外侧分别形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
[0023]第一竖框架与车辆梁体相连接,进而使悬挂式框架悬挂在车辆梁体上,根据电池包的安装数量需求,可以将电池包安装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内。
[0024]后背式框架包括第二底框架和一对第二竖框架,第二底框架用于和车辆梁体相连接,一对第二竖框架的底端与第二底框架相连接,并且一对第二竖框架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安装电池包的第四安装部。后背式框架可以通过第二底框架连接在车辆梁体上,电池包安装在第四安装部内。而且电池包为两个以上时,可以层叠设置在第四安装部中。
[0025]如此设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可根据电池包的安装数量,选择悬挂式框架和后背式框架,进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包框架能够满足不同数量的电池包安装需求。
[0026]二、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中,悬挂式框架的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对称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的两侧。如此设置,当在悬挂式框架上安装一个电池包时,可将电池包设置在中间的第一安装部中,当在悬挂式框架上安装两个电池包时,可分别将两个电池包设置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内,当在悬挂式框架上安装三个电池包时,可分别将三个电池包设置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三安装部内。由于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对称分布,能够保证整体具有较好的平衡性。
[0027]三、为了方便地固定位于第一安装部内的电池包,悬挂式框架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与车辆梁体的内侧相连接,并且与第一安装部内的电池包相连接。电池包通过第一支架与车辆梁体连接在一起,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0028]四、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底框架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用于和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安装部内的电池包底部相连接。一对第一竖框架都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用于和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内的电池包顶部相连接。
[0029]如此设置,安装在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第三安装部内的电池包,其底部能够与第一底框架形成连接关系,同时,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内的电池包顶部能够与第一竖框架形成连接关系,电池包的多个部位与电池包框架相连接,进一步提高了连接稳定性。
[0030]五、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用于将电池包(25)与车辆梁体相连接,包括至少一个悬挂式框架(22)和至少一个后背式框架(23),所述悬挂式框架(22)和所述后背式框架(23)可选择地与所述车辆梁体相连接;其中,所述悬挂式框架(22)包括:第一底框架(11);一对第一竖框架(12),所述第一竖框架(1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框架(11)相连接,一对所述第一竖框架(12)间隔设置、以在一对所述第一竖框架(12)的内侧之间形成用于容纳车辆梁体和安装电池包(25)的第一安装部(13),一对所述第一竖框架(12)的外侧分别形成用于安装电池包(25)的第二安装部(14)和第三安装部(15);所述后背式框架(23)包括:第二底框架(19),用于和车辆梁体相连接;一对第二竖框架(20),所述第二竖框架(20)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框架(19)相连接,并且一对所述第二竖框架(20)之间间隔设置、以形成用于安装电池包(25)的第四安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4)和所述第三安装部(15)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部(13)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式框架(22)还包括:第一支架(17),用于连接在车辆梁体的内侧,所述第一支架(17)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3)内的电池包(25)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框架(11)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用于和所述第一安装部(13)、第二安装部(14)及第三安装部(15)内的电池包(25)底部相连接;一对所述第一竖框架(12)都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16),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6)用于和所述第二安装部(14)、第三安装部(15)内的电池包(25)顶部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16)设置为耳座结构,所述耳座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竖框架(12)的外侧面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面和与电池包(25)顶部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享田江贵黄桂恒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