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交联三层共挤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0060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预交联三层共挤机头,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由分流体、进胶口、模芯等构成等深进胶环形流道,流道共有三层,加长外模套、模口的长度,使电力电缆绝缘层在此进行预交联,同时利用加热瓦提高模口温度,增加电缆绝缘层预交联程度,防止电力电缆梨形偏心问题;模口开有注油孔,对绝缘层的微孔注入高压硅油并涂于电缆表面,使电缆在进入冷却段的水中时防止水渗入,不产生水树,提高电缆质量。(*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交联三层共挤机头,属于机械制造
,是生产电力电缆的一种三层共挤机头。电缆的内半导电层与绝缘层的接触面是电缆场强最高的地方,此面上的任何缺陷都最易引起电场强度的高度集中,为防止对内半导电层表面的损坏,防止胶料在环形流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产生早期交联的情况,使胶料包覆电缆芯线时形成颗粒或不均匀的现象,本人曾针对此问题在1997年12月申请一项专利号为97251065.6,名称为“挤制交联电力电缆三层共挤机头”的专利装置,并于1999年8月获得专利权,该机头有效地避免了胶料在环形节流道内发生交联而给生产和电缆质量带来的问题,但是,溶化的胶料在生产高压和超高压交联电力电缆中,产生电缆绝缘层梨形偏心的现象,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最可靠的工艺方案是在立式交联生产线上生产,但是设备和厂房的投资很高,因此,又出现了在悬链式交联生产线上生产高压和超高压交联电缆的工艺方案,目前,国内常用的有用芬兰诺基亚公司专利技术装备的搓线装置和用德国乔思特公司专利技术装备的上下旋转牵引装置的悬链式交联生产线,其工艺目的就是使电缆在交联管路中边交联边旋转,使其在交联变化过程中,其偏心的变化规律和旋转的速度相匹配,从而解决绝缘层偏心问题。在1998年的国际电工机械设备博览会上芬兰诺基亚公司又提出一项在悬挂生产线上解决绝缘层偏心的新措施,就是在六节加热管之前加一节冷却管,绝缘层从机头出来后进行冷却,提高绝缘层的硬度,防止绝缘层偏心的产生,即使在进入后面的六节加热管时也不再产生偏心现象。使用这种工艺方案需增加一节六米长的冷却管,一台氮气循环风机,一套氮气热交换器和一套通径Φ100mm的不锈钢通风管路,还要加长厂房六米,增加生产成本。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交联三层共挤机头,延长绝缘层挤出模套的定径区长度和外半导电层挤出模口的长度,使绝缘层、外半导电层胶料在此完成预交联,解决梨形偏心问题,并注入硅油,提高高压、超高压电缆的绝缘质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由芯管、分流体、进胶口、模芯、内模套等组成胶料分配系统,胶料从进胶口进入,顺环形流道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线芯上,构成电力电缆的内半导电层挤出部分,完成对电缆的第一层挤制;由分流体、内模套、进胶口、机头体、外模套座、外模套构成一个等深环形进胶流道,加热瓦安装在外模套座上,构成电力电缆的绝缘层挤出部分,完成对电力电缆的第二层挤制;外模套、外模套座、模口、进胶口、分流体构成一个等深环形进胶流道,加热瓦安装在模口上,构成电力电缆的外半导电层挤出部分;在模口上开有注油孔。所述的电力电缆的绝缘层挤出部分的外模套加长,使绝缘层的定径区长度在100mm以上。加长电力电缆的外半导电层挤出部分的模口,使外半导电层挤出模口长度在100mm以上。本技术的优点是加长外模套、模口的长度,使电力电缆的绝缘层、外半导电层在此进行预交联,同时通过加热瓦提高模口的温度,增加电缆绝缘层、外半导电层的预交联程度,防止电力电缆的梨形偏心问题;通过在模口处开有的注油孔对电缆绝缘层的微孔注入高压硅油,高压硅油充入微孔并涂于电缆表面,使电缆在进入冷却段的水中时防止水渗入绝缘层,不会产生水树,提高电缆质量。该装置的合理设计和结构,避免了上述目前通过加长厂房、添加辅助设备的方法,降低生产投入,节省资金。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由芯管1、Φ65分流体2、进胶口3、模芯8、模芯座5与Φ150分流体4、内模套9构成一条等深环形进胶流道21,胶料从进胶口3进入,顺环形流道21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线芯上,构成电力电缆的内半导电层挤出部分,完成对电缆的第一层挤制;由Φ150分流体4、内模套9、进胶口6与机头体7、外模套座10、外模套12构成一个等深环形进胶流道20,胶料从进胶口6进入,顺环形流道20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内半导电层上,构成电力电缆的绝缘层挤出部分,完成对电力电缆的第二层挤制;加热瓦11安装在外模套座10上,用PID温控表控制加热瓦11的温度,保证绝缘层在此区内完成预交联;外模套12、外模套座10、进胶口15与模口13、分胶体16构成一个等深环形进胶流道18,胶料从进胶口15进入,顺环形流道18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绝缘层上,构成电力电缆的外半导电层挤出部分;加热瓦14安装在模口13上,用PID温控表控制加热瓦14的温度,对模口区加热,保证外半导电层在此完成预交联,防止偏心问题;另外,绝缘层在模口内的预交联过程中体积变大,而模口对其的限制使绝缘层的微孔直径很小,模口13上又开有注油孔17,高压硅油通过注油孔17充入绝缘层的微孔内,使电缆在后序工艺中进入冷却段的水中时能防止产生水树,提高电缆的绝缘质量。所述的电力电缆的绝缘层挤出部分的外模套12加长,使绝缘层的定径区长度在100mm以上;加长电力电缆的外半导电层挤出部分的模口13,使外半导电层挤出模口长度在100mm以上。延长上述外模套12、模口13的长度,目的是保证电缆在此区域内充分完成预交联,使其在后序工艺中不再发生偏心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交联三层共挤机头,由芯管(1)、分流体(2)、进胶口(3)、模芯(8)、模芯座(5)与分流体(4)、内模套(9)构成一条等深环形进胶流道(21),胶料从进胶口(3)进入,顺环形流道(21)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线芯上,构成电力电缆的内半导电层挤出部分,完成对电缆的第一层挤制;由分流体(4)、内模套(9)、进胶口(6)与机头体(7)、外模套座(10)、外模套(12)构成一个等深环形进胶流道(20),胶料从进胶口(6)进入,顺环形流道(20)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内半导电层上,构成电力电缆的绝缘层挤出部分,完成对电力电缆的第二层挤制;外模套(12)、外模套座(10)、进胶口(15)与模口(13)、分胶体(16)构成一个等深环形进胶流道(18),胶料从进胶口(15)进入,顺环形流道(18)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绝缘层上,构成电力电缆的外半导电层挤出部分;其特征在于:加热瓦(11)安装在外模套座(10)上;加热瓦(14)安装在模口(13)上;模口(13)上开有注油孔(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交联三层共挤机头,由芯管(1)、分流体(2)、进胶口(3)、模芯(8)、模芯座(5)与分流体(4)、内模套(9)构成一条等深环形进胶流道(21),胶料从进胶口(3)进入,顺环形流道(21)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线芯上,构成电力电缆的内半导电层挤出部分,完成对电缆的第一层挤制;由分流体(4)、内模套(9)、进胶口(6)与机头体(7)、外模套座(10)、外模套(12)构成一个等深环形进胶流道(20),胶料从进胶口(6)进入,顺环形流道(20)流出,包覆在电力电缆内半导电层上,构成电力电缆的绝缘层挤出部分,完成对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吉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