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98180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后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在内部构成容纳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为凸起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贯通,所述上壳体底部开设有连续且首尾分离的溶胶槽,所述上壳体顶部设有下沉的透气槽,所述透气槽的中心开设有穿接孔,所述穿接孔内设有透气阀,所述透气阀的顶部不超出所述透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透气阀的安装面为下沉式的平面,磕碰少,空间利用率高;透气阀更靠近元器件,散热更好;透气槽的壁厚设计合理,强度优秀;透气阀带有弹性卡扣,不易脱落;溶胶槽设置合理,胶路连续,不易发生断胶和漏水;壳体强度合格,散热良好,质量更轻。质量更轻。质量更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部件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

技术介绍

[0002]新能源汽车根据其动力源可分为纯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车 (HEV\PHEV)。整车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控制部件,主要功能是解析驾驶员需求,监控汽车行驶状态,协调控制单元如BMS、MCU、 EMS、TCU等的工作,实现整车的上下电、驱动控制、能量回收、附件控制和故障诊断等功能。
[0003]现有的整车控制器壳体在安装透气阀时,安装面多为斜面且需要设计凸面来防止透气阀的磕碰,如果壳体为冲压件,冲压时会导致安装面斜壁很薄,强度较差,透气阀易脱落;控制器壳体通过多打胶或不连续且不完整的胶路,都会导致在断胶处漏水,溶胶槽的设计也有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为了保证壳体的强度和散热性,需要设计很多散热柱和加强筋,导致壳体整体较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接后的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在内部构成容纳腔,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为凸起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贯通,所述上壳体底部开设有连续且首尾分离的溶胶槽,所述上壳体顶部设有下沉的透气槽,所述透气槽的中心开设有穿接孔,所述穿接孔内设有透气阀,所述透气阀的顶部不超出所述透气槽。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若干对接孔,所述下壳体上设有若干对接脚柱,所述对接脚柱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所述对接脚柱开设有下沉孔,所述下沉孔贯通所述下壳体,所述对接孔和所述下沉孔可一一对齐,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螺栓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四角设有引脚柱,所述引脚柱位于所述对接脚柱的外侧,所述引脚柱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所述引脚柱中心设有贯通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的中心开设有凹陷的下电板槽,所述上壳体的中心开设有凸起的上电板槽,所述上电板槽和所述下电板槽对接后构成半封闭的腔体,所述腔体内设有电路板。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的贯通侧插设有控制插件,所述控制插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的一端设有上下贯通的插槽,所述控制插件的插入端设有插件,所述控制插件与所述电路板通过所述插件、所述插槽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透气阀底部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为中空的飞机头结构,所
述弹性卡扣与所述透气阀连通。
[0013]进一步地,所述溶胶槽的截面为上窄下款的梯形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可设有多个所述透气槽。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透气阀的安装面为下沉式的平面,磕碰少,空间利用率高;透气阀更靠近元器件,散热更好;透气槽的壁厚设计合理,强度优秀;透气阀带有弹性卡扣,不易脱落;
[0017]2、溶胶槽设置合理,胶路连续,不易发生断胶和漏水;
[0018]3、壳体强度合格,散热良好,质量更轻。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中上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中上壳体的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中下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中透气阀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6为本技术中控制插件和电路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上壳体;11、对接孔;12、上电板槽;2、下壳体;21、对接脚柱;22、下沉孔;23、引脚柱;24、贯通孔;25、下电板槽;3、溶胶槽;4、透气槽;5、穿接孔;6、透气阀;61、弹性卡扣;7、电路板;8、控制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实施例:
[0028]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本实施例的方位均以图1的视角为准,判断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上述方位的确定仅为理解和说明的方便,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如图1所示,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可拆卸连接,对接后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 之间在内部构成一定大小的容纳腔,方便内部进行线路铺设或者部件安装。
[0031]如图2和图3所示,上壳体1整体为凸起壳体,带有专门的折边。上壳体1可拆分为底板、容置壳体以及对接壳体,三者一体成型。底板为中心贯通、前端带有缺口的框架板件,在底板的边框上设有容置壳体和对接壳体。容置壳体位于底板顶部的后侧,对接壳体位于底板顶部的前侧,容置壳体与对接壳体无缝连接。容置壳体的高度小于对接壳体的高度,容置壳体以及对接壳体的凸起结构使得上壳体1整体在内部存在有连通且完整的腔室,即为容纳腔的上半部分。对接壳体的前端设有贯通的开口。容置壳体的顶面设有下沉的透气槽4,透气槽4的中心开设有贯通的穿接孔5,透气槽4整体为上宽下窄的圆台结构槽体。透气槽4的数量可为多个。底板的底部中心开设有向上凸起的上电板槽12,上电板槽12的外沿开设有溶胶槽3。溶胶槽3因为底板前端的缺口,整体呈现为连续且首尾分离的槽体,溶胶槽3的截面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上壳体1的四个边沿附近各开设有一个对接孔11。
[0032]如图4所示,下壳体2为凹陷的矩形壳体。下壳体2的中心开设有凹陷的下电板槽25。下壳体2上设有四个对接脚柱21,对接脚柱 21与下壳体2一体成型。对接脚柱21的设置与对接孔11一一对应,即上下壳体2的中心对齐时,对接脚柱21与对接孔11也一一对齐。对接脚柱21中心开设有下沉孔22,下沉孔22贯通对接脚柱21的顶部和下壳体2。下壳体2的四角还设有引脚柱23,引脚柱23整体位于对接脚柱21的外环侧,引脚柱23与下壳体2一体成型,引脚柱23 中心设有贯通孔24,便于壳体在车辆结构上的安装。
[0033]如图1和图5所示,上壳体1的穿接孔5内设有透气阀6,透气阀6的顶部不超出透气槽4。透气阀6的底部设有弹性卡扣61,弹性卡扣61为中空的飞机头机构,弹性卡扣61与透气阀6连通,及弹性卡扣61不影响透气阀6正常的透气功能。
[0034]如图6所示,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对接孔11和下沉孔22实现螺栓连接。上下壳体2的对接使得上电板槽12和下电板槽25也对接构成半封闭的腔体,该腔体内设有电路板7。电路板7的后端设有元器件,如控制芯片、电阻、二极管等,电路板7的前端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插槽。
[0035]上壳体1贯通的开口处插设有控制插件8,控制插件8底部的后端设有向下的插件,控制插件8的插件与电路板7的插槽配合实现控制插件8和电路板7的锁固。同时控制插件8与电路板7之间也有电路相关的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车控制器壳体,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对接后的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在内部构成容纳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1)为凸起壳体,所述上壳体(1)的一侧贯通,所述上壳体(1)底部开设有连续且首尾分离的溶胶槽(3),所述上壳体(1)顶部设有下沉的透气槽(4),所述透气槽(4)的中心开设有穿接孔(5),所述穿接孔(5)内设有透气阀(6),所述透气阀(6)的顶部不超出所述透气槽(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整车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开设有若干对接孔(11),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若干对接脚柱(21),所述对接脚柱(21)与所述下壳体(2)一体成型,所述对接脚柱(21)开设有下沉孔(22),所述下沉孔(22)贯通所述下壳体(2),所述对接孔(11)和所述下沉孔(22)可一一对齐,所述上壳体(1)与所述下壳体(2)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整车控制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的四角设有引脚柱(23),所述引脚柱(23)位于所述对接脚柱(21)的外侧,所述引脚柱(23)与所述下壳体(2)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爱跻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