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车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9718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25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面车刀装置,包括固定刀座、活动刀座和活塞杆,固定刀座与活动刀座固定连接,活动刀座包括燕尾座和底座,燕尾座内嵌定位锥套,定位锥套包括内锥面槽和导向面,导向面与活塞杆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呈锐角的夹角,燕尾座可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的燕尾槽内,活塞杆设置在底座的油腔内,活塞杆的头部固定安装定位锥销,定位锥销的外锥面与定位锥套的内锥面配合,活塞杆的颈部一侧设有定位面,定位面与导向面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面车刀装置,活塞与定位锥套的配合动作驱动活动刀座运动,结构简单,参与动作的构件少,重复定位精度高。定位精度高。定位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车刀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车刀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制动盘是汽车制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的精度和质量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前提。因此,在加工刹车盘的时候,选择合适的加工方式,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7239192U公开了一种双面车刀装置及制动盘车削装置,该双面车刀装置通过液压驱动机构推动凸轮机构转动,浮动刀座在凸轮机构和限位装置的作用下朝向进刀或者退刀方向摆动。该装置结构部件较多,结构复杂,体积大,并且由于传动部件较多,导致重复定位精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双面车刀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双面车刀装置,包括固定刀座、活动刀座和活塞杆,所述固定刀座与活动刀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刀座包括燕尾座和底座;
[0007]所述燕尾座内嵌定位锥套,所述定位锥套包括内锥面槽和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活塞杆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呈锐角的夹角;
[0008]所述底座上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座可滑动地安装在燕尾槽内,所述底座内设有油腔,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油腔内,所述活塞杆将油腔分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杆的头部固定安装定位锥销,所述定位锥销为倒锥台结构,所述定位锥销的外锥面与定位锥套的内锥面配合,所述活塞杆的颈部设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导向面平行设置,所述定位面与导向面配合,所述活塞杆颈部与定位面相对的一侧与定位锥套之间设有活动间隙。
[0009]所述活动车刀和固定车刀均可拆卸的分别安装在所述燕尾座和所述固定刀座上,车刀为磨损件,可拆卸的装配方式可以方便及时更换。
[0010]所述底座的燕尾槽上设有调隙螺钉,所述调隙螺钉端部设有与燕尾座的燕尾面适配的限位块,当燕尾座移动到位时,可以拧紧调隙螺钉,防止燕尾座滑动,使燕尾座更加稳定的固定在燕尾槽内,使车削加工更加精确。
[0011]所述油腔侧壁上设有第一油路接头和第二油路接头,所述第一油路接头与上油腔连通,所述第二油路接头与下油腔连通,通过油压调节活塞杆的上下运动。
[0012]所述活塞杆的肩部设有与油腔配合的止转销钉,止转销钉设置在活塞杆的肩部,上下方向留有活动空间,不影响活塞杆的上下运动,可以防止活塞杆沿轴线旋转。
[0013]所述的燕尾座上安装调整座,所述活动车刀安装在调整座上,在车削加工前,首先通过调整调整座在燕尾座上的位置,从而使活动车刀处于适合工件加工的位置。
[0014]所述活塞杆与油腔之间设有液压密封圈,所述液压密封圈分别位于上油腔和下油
腔之间、上油腔和燕尾座之间,可以防止液压油从结合面之间泄露,保持压力,维持能量转换。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提供的双面车刀装置,活塞与定位锥套的配合动作驱动活动刀座运动,结构简单,参与动作的构件少,重复定位精度高;
[0017]2.驱动浮动刀台退刀与进刀动作的结构都复合在活塞上,结构简单;
[0018]3.燕尾座配合燕尾槽导向滑动,结构刚性好;
[0019]4.采用圆锥结构定位,重复定位精度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定位锥套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的活塞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的启动加工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的退刀动作工作原理示意图。
[0028]图中,1.固定刀座,2.活动刀座,3.燕尾座,4.底座,5.燕尾槽,6.定位锥套,6.1内锥面槽,7.油腔,7.1上油腔,7.2下油腔,8.活塞杆,9.导向面,10.定位面,11.定位锥销,12.止转销钉,13.调隙螺钉,14.第一油路接头,15.第二油路接头,16.调整座,17.液压密封圈,18.活动车刀,19.固定车刀,2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实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0]如图所示,一种双面车刀装置,包括固定刀座1、活动刀座2和活塞杆8,所述固定刀座1与活动刀座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刀座2包括燕尾座3和底座4。
[0031]所述燕尾座3内嵌定位锥套6,所述定位锥套6包括内锥面槽6.1和导向面9,所述导向面9与所述活塞杆8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呈锐角的夹角;
[0032]所述底座4上端面设有燕尾槽5,所述燕尾座3可滑动地安装在燕尾槽5内,燕尾座3配合燕尾槽5导向滑动,结构刚性好,所述底座4内设有油腔7,所述活塞杆8设置在油腔7内,所述活塞杆8将油腔分为上油腔7.1和下油腔7.2。
[0033]所述活塞杆8的头部固定安装定位锥销11,所述定位锥销11为倒锥台结构,所述定位锥销11的外锥面与定位锥套6的内锥面槽6.1的内锥面配合,所述活塞杆8的颈部一侧设有定位面10,所述定位面10与导向面9平行设置,所述活塞杆8颈部的另一侧与定位锥套6之间设有活动间隙,当活塞杆8进行上下运动时,所述导向面9与定位面10配合导向,由于底座对活塞杆的限制作用,活塞杆8的中心轴线的位置不变,燕尾座发生偏移。
[0034]所述油腔7侧壁上设有第一油路接头14和第二油路接头15,所述第一油路接头14
与上油腔7.1连通,所述第二油路接头15与下油腔7.2连通,通过上油腔和下油腔交替进油,靠液压力的作用完成活塞杆的上下往复运动。
[0035]所述活动车刀18和固定车刀19均可拆卸的分别安装在所述燕尾座3和所述固定刀座1上,车刀为磨损件,可拆卸的装配方式可以方便及时更换。
[0036]所述底座的燕尾槽5上设有调隙螺钉13,所述调隙螺钉13端部设有与燕尾座3的燕尾面适配的限位块20,当燕尾座3移动到位时,可以拧紧调隙螺钉13,防止燕尾座3滑动,使燕尾座3更加稳定的固定在燕尾槽5内,使车削加工更加精确。
[0037]所述活塞杆8的肩部设有与油腔7配合的止转销钉,所述活塞杆肩部和油腔上的止转销钉孔上下方向留有活动间隙,所述止转销钉不影响活塞杆8的上下运动,可以防止活塞杆8沿轴线旋转。
[0038]所述的燕尾座3上通过长圆孔和螺栓安装调整座16,所述活动车刀18安装在调整座16上,在车削加工前,首先通过调整调整座在燕尾座上的位置,从而使活动车刀处于适合工件加工的位置。
[0039]所述活塞杆8与油腔7之间设有液压密封圈17,所述液压密封圈分别位于上油腔和下油腔之间、上油腔和燕尾座之间,可以防止液压油从结合面之间泄露,保持压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车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刀座、活动刀座和活塞杆,所述固定刀座与活动刀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刀座包括燕尾座和底座;所述燕尾座内嵌定位锥套,所述定位锥套包括内锥面槽和导向面,所述导向面与所述活塞杆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呈锐角的夹角;所述底座上端面设有燕尾槽,所述燕尾座可滑动地安装在燕尾槽内,所述底座内设有油腔,所述活塞杆设置在油腔内,所述活塞杆将油腔分为上油腔和下油腔;所述活塞杆的头部固定安装定位锥销,所述定位锥销为倒锥台结构,所述定位锥销的外锥面与定位锥套的内锥面槽配合,所述活塞杆的颈部一侧设有定位面,所述定位面与导向面平行设置,所述定位面与所述导向面配合,所述活塞杆颈部的另一侧与定位锥套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所述油腔侧壁上设有第一油路接头和第二油路接头,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圣哲路明鹏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摸德泰科机械夹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