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809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DRAM  Module),其安装于主机电路板的插槽上,包括:多个电路板,各个电路板的其中一面设置有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另一面则设置第一连接头;柱状插座,其外表面为多个第二连接头,分别与各个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头相接,内表面形成插孔;以及柱状连接装置,其外表面为多个电接点,与柱状插座的插孔相结合,内表面具有散热孔,以做为散热之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特别涉及一种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在现有技术当中,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都是长条型的,请参考图1关于现有技术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长条型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10上面装有多个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12。通常而言,长条型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10上所能装设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12数量有限,且其插置在主机板上也需较大的空间,若用在需要有大内存容量的主机上时,就会需要许多主机板的空间来装设长条型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10;另一方面,长条型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10的金手指(Golden Finger)11是裸露在外的,容易受到灰尘及水气等外在因素影响,而对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效能造成影响。因此,事实上确实有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模块来改善现有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DRAMModule),以达到在最小空间中能装设最多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的效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其安装于主机电路板的插槽上。本技术的柱状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包括多个电路板,各个电路板的其中一面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另一面为第一连接头;柱状插座,其外表面为多个第二连接头,分别用来和多个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头相接,内表面形成插孔并设有多个电接点;以及柱状连接装置,其外表面为多个电接点,与柱状插座的内部相结合,柱状连接装置内表面形成散热孔,可设置散热片或风扇,以做为散热之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使用者在安装本技术的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时出错而造成电路损坏,本技术进一步在柱状插座与柱状连接装置之间设置有防呆装置。再者,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柱状连接装置优选为一圆柱体,并且其相对应的柱状插座的插孔也为圆柱状;或者,柱状连接装置为一多边形柱体,而其相对应的柱状插座的插孔为多边形柱状。由于本技术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技术专利。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设置在主机电路板上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A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B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A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B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A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B为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图。图8A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B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图。组件代表符号说明长条型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10金手指11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12柱状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多个电路板21第一连接头212 柱状插座22插孔220第二连接头221柱状插座的多个电接点222凸轨225柱状连接装置23散热孔231柱状连接装置的多个电接点232凹槽233主机电路板30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数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2~4关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安装于主机电路板30的插槽31上。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主机电路板30适用在比较高端的计算机主机,如服务器(Server)或储存器(Storage)等,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柱状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具有多个电路板21、柱状插座22及柱状连接装置23。如图3及图4所示,多个电路板21的各个电路板的其中一面装设有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12。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12是一种利用球栅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BGA)技术所制成的芯片,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多个电路板21的各个电路板的另一面则设置第一连接头212。另外为了提供固定的效果,多个电路板21的各个电路板之间可以使用一些机构连接或者是用焊接的方式连接起来。如图3及图4所示,柱状插座2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头221,各个第二连接头分别与多个电路板21的各个第一连接头212对应地相接。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各个第一连接头212为公接头,而其相对应的各个第二连接头221为母接头;或者,各个第一连接头212为母接头,而其相对应的各个第二连接头221为公接头。柱状插座22的内表面则形成圆柱状的插孔220,并且其内表面设有多个电接点222。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柱状插座22用塑料制成,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如图3及图4所示,柱状连接装置23插置于柱状插座22的插孔220中,并且柱状连接装置23的长度优选小于或等于柱状插座22的长度。柱状连接装置23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电接点232,分别与柱状插座22的多个电接点222相连接。另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柱状插座22的内表面设置有一凸轨225,并且柱状连接装置23的外表面设置有一相对应的凹槽233以作为防呆装置,用来防止使用者因为对装置的不熟悉,而导致安装错误造成电路损坏的情形发生。此处需注意的是,本技术也可以在柱状插座22的内表面设置一凹槽(图未示),而在柱状连接装置23的外表面设置一相对应的凸轨(图未示),而同样可达成防呆的效果。一般而言,由于芯片在内存模块上的密度若是设置的太密集,芯片在运作时就会有散热不良的情形。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技术的柱状连接装置23的内表面形成一散热孔231来解决散热的问题。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散热孔231中也可以额外装设散热片(图未示)或是风扇(图未示)来增加散热的功效。再者,本技术的柱状连接装置23优选为圆柱体,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柱状连接装置23也可为多边形柱体。惟需注意的是,无论柱状连接装置23是圆柱体或多边形柱体,柱状插座22的插孔220的形状皆必须与柱状连接装置23的形状相配合。此外,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的外观为正八面柱体,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只要能与主机电路板30的插槽31相配合,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可为各种形状的柱状体。例如,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为正四边形柱体;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为正六边形体;如图7A及图7B所示,在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中,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为十字形的柱状体;以及如图8A及图8B所示,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中,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20为星形的柱状体。如此,皆能达成本技术在最小空间中装设最多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的目的。综上所述,本技术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均显示出其迥异于现有技术的特征,恳请贵审查委员明察,早日赐准专利,俾嘉惠社会,实感德便。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技术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安装于一主机电路板的一插槽上,其特征是,该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包括:    多个电路板,各个电路板包括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设置有一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该第二面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头;    一柱状插座,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该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头,各个第二连接头分别与各个电路板的各个第一连接头相接,该内表面形成一插孔并设置有多个电接点;以及    一柱状连接装置,插置于该柱状插座的该插孔内,该柱状连接装置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该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电接点,分别与该柱状插座的该多个电接点相连接,该内表面形成一散热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安装于一主机电路板的一插槽上,其特征是,该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包括多个电路板,各个电路板包括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设置有一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芯片,该第二面设置有一第一连接头;一柱状插座,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该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第二连接头,各个第二连接头分别与各个电路板的各个第一连接头相接,该内表面形成一插孔并设置有多个电接点;以及一柱状连接装置,插置于该柱状插座的该插孔内,该柱状连接装置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该外表面设置有多个电接点,分别与该柱状插座的该多个电接点相连接,该内表面形成一散热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一防呆装置,设置于该柱状插座与该柱状连接装置之间,以防止该柱状连接装置插置于该柱状插座时造成电路损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模块,其特征是该防呆装置包括一凸轨,设置于该柱状插座的内表面上;以及相对应该凸轨的一凹槽,设置于该柱状连接装置的外表面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状动态随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琼书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