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适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700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缆适配器,该线缆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本体,第一适配器本体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端,第一适配器本体具有贯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插接腔,第一插接腔用于插入第一线缆插头;第二适配器本体,第二适配器本体包括第三端以及与第三端连接的第四端,第二适配器本体具有贯通第三端和第四端的第二插接腔,第二插接腔用于插入第二线缆插头,实现与第一线缆插头的光耦合;其中,第二适配器本体与第一适配器本体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线缆适配器通过将第一适配器本体和第二适配器本体之间通过可拆卸或卡扣连接,使得线缆适配器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易于实现。易于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适配器


[0001]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适配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线缆连接系统中,比如光通信系统中,MPO(Multi

fiber Push On)光纤连接器通常与相应的适配器插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随着通信电子设备不断趋向小型化、高功率密度化方向发展,对产品的集成度、可靠性及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用于和光纤连接器接头相配合的光纤适配器大多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光纤适配器的安装和拆卸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线缆适配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线缆适配器安装拆卸不便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线缆适配器,该线缆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本体,第一适配器本体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端,第一适配器本体具有贯通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第一插接腔,第一插接腔用于插入第一线缆插头;第二适配器本体,第二适配器本体包括第三端以及与第三端连接的第四端,第二适配器本体具有贯通第三端和第四端的第二插接腔,第二插接腔用于插入第二线缆插头,实现与第一线缆插头的光耦合;其中,第二适配器本体与第一适配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0005]其中,第一适配器本体上设置有第六连接部,第二适配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五连接部,第一适配器本体和第二适配器本体通过第五连接部和第六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06]其中,第六连接部包括第一适配器本体上的卡位组件,第五连接部包括第二适配器本体上的卡槽组件,卡位组件的位置与卡槽组件的对应,第一适配器本体与第二适配器本体组装,卡位组件卡接于卡槽组件,第一适配器本体脱离第二适配器本体,卡位组件脱离卡槽组件;或第六连接部包括第一适配器本体上的卡槽组件,第五连接部包括第二适配器本体上的卡位组件,卡位组件的位置与卡槽组件的对应,第一适配器本体与第二适配器本体组装,卡位组件卡接于卡槽组件,第一适配器本体脱离第二适配器本体,卡位组件脱离卡槽组件。
[0007]其中,第一适配器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内形成有第二安装腔,第二安装腔用于容纳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内形成第一插接腔,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0008]其中,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插入端以及与第一插入端连接的第一耦合端,第二壳体包括第一收容端以及与第一收容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第一插入端和第一收容端对应于第一端,第一耦合端和第一连接端对应于第二端,第一连接端用于与第二适配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0009]其中,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内壁上设置
有第二连接部,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10]其中,第一连接部包括凸出于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弹性件,第二连接部是第二安装腔内壁的第一卡槽,第一弹性件的位置和第一卡槽对应,在第一壳体进入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过程中,第一弹性件先被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内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第一弹性件到达第一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第一卡槽;或第一连接部包括凹入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卡槽,第二连接部是第二安装腔内壁的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位置和第一卡槽对应,在第一壳体进入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过程中,第一弹性件先被第一壳体外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第一弹性件到达第一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第一卡槽。
[0011]其中,第一弹性件对应的第一壳体的外壁/第二安装腔内壁具有第一避让槽,第一弹性件是自第一避让槽一端沿靠近第一端的方向或沿远离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弹性臂,第一弹性臂在未被压迫时至少背离第一避让槽底面一侧部分凸出第一壳体的外壁/第二安装腔内壁,并与第一避让槽的槽底间隔设置,在被压迫时沉入第一避让槽。
[0012]其中,第一弹性臂背离第一避让槽底面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块,第一卡接块用于与第一卡槽卡接。
[0013]其中,第一卡接块背离第一端的一侧表面为第一斜面,第一卡槽朝向第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滑动配合,以将第一卡接块引导至第一卡槽。
[0014]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
[0015]其中,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导向部,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导向部,第一限位导向部和第二限位导向部用于对插入进行导向。
[0016]其中,第一限位导向部包括凸出于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条形凸块,第二限位导向部是第二安装腔内壁的第一导向槽,第一条形凸块的位置和第一导向槽对应,在第一壳体进入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过程中,第一条形凸块在第一导向槽中滑动,在到达行程末端时第一条形凸块靠近第二端的端部与第一导向槽的内壁抵接;第一条形凸块与第一导向槽配合抵接以限制第一壳体插入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的位置和深度;或第一限位导向部包括凹入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导向槽,第二限位导向部是凸出于第二安装腔内壁的第一条形凸块,第一条形凸块的位置和第一导向槽对应,在第一壳体进入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过程中,第一条形凸块在第一导向槽中滑动,在到达行程末端时第一条形凸块靠近第一端的端部与第一导向槽的内壁抵接;第一条形凸块与第一导向槽配合抵接以限制第一壳体插入第二壳体的第二安装腔的位置和深度。
[0017]其中,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一配合部设置于第一壳体靠近第一插入端的位置,第一配合部用于装配固定第一线缆插头。
[0018]其中,第一配合部为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于第一插接腔的两相对内壁上。
[0019]其中,第二适配器本体包括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第四壳体内形成有第四安装腔,第四安装腔用于容纳第五壳体,第五壳体内形成第二插接腔,第四壳体与第五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0020]其中,第五壳体包括第二插入端以及与第二插入端连接的第二耦合端,第四壳体包括第二收容端以及与第二收容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第二插入端和第二收容端对应于第
三端,第二耦合端和第二连接端对应于第四端,第二连接端用于与第一适配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0021]其中,第五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第四壳体的第四安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通过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
[0022]其中,第三连接部包括凸出于第五壳体外壁的第二弹性件,第四连接部是凹入第四安装腔内壁的第二卡槽,第二弹性件的位置和第二卡槽对应,在第五壳体进入第四壳体的第四安装腔过程中,第二弹性件先被第四壳体的第四安装腔内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第二弹性件到达第二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第二卡槽;或第三连接部包括凹入第五壳体外壁的第二卡槽,第四连接部是凸出于第四安装腔内壁的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位置和第二卡槽对应,在第五壳体进入第四壳体的第四安装腔过程中,第二弹性件先被第五壳体外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第二弹性件到达第二卡槽位置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适配器包括:第一适配器本体,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包括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连接的第二端,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具有贯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第一插接腔,所述第一插接腔用于插入第一线缆插头;第二适配器本体,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包括第三端以及与所述第三端连接的第四端,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具有贯通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的第二插接腔,所述第二插接腔用于插入第二线缆插头,实现与所述第一线缆插头的耦合;其中,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上设置有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上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和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通过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上的卡位组件,所述第五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上的卡槽组件,所述卡位组件的位置与所述卡槽组件的对应,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与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组装,所述卡位组件卡接于所述卡槽组件,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脱离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所述卡位组件脱离所述卡槽组件;或所述第六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上的卡槽组件,所述第五连接部包括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上的卡位组件,所述卡位组件的位置与所述卡槽组件的对应,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与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组装,所述卡位组件卡接于所述卡槽组件,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脱离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所述卡位组件脱离所述卡槽组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内形成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形成所述第一插接腔,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插入端以及与所述第一插入端连接的第一耦合端,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一收容端以及与所述第一收容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插入端和所述第一收容端对应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耦合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端对应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二连接部是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一卡槽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进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先被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到达所述第一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卡槽;或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凹入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连接部是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一卡槽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
进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先被所述第一壳体外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一弹性件到达所述第一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卡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具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一弹性件是自所述第一避让槽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或沿远离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在未被压迫时至少背离所述第一避让槽底面一侧部分凸出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并与所述第一避让槽的槽底间隔设置,在被压迫时沉入所述第一避让槽。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臂背离所述第一避让槽底面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卡接块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块背离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表面为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卡槽朝向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滑动配合,以将所述第一卡接块引导至所述第一卡槽。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导向部,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导向部,所述第一限位导向部和所述第二限位导向部用于对所述插入进行导向。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导向部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条形凸块,所述第二限位导向部是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条形凸块的位置和所述第一导向槽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进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一条形凸块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滑动,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一条形凸块靠近所述第二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条形凸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配合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壳体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位置和深度;或所述第一限位导向部包括凹入所述第一壳体外壁的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二限位导向部是凸出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壁的第一条形凸块,所述第一条形凸块的位置和所述第一导向槽对应,在所述第一壳体进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一条形凸块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滑动,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一条形凸块靠近所述第一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条形凸块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配合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壳体插入所述第二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位置和深度。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一插入端的位置,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装配固定所述第一线缆插头。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腔的两相对内壁上。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适配器本体包括第四壳体和第五壳体,所述第四壳体内形成有第四安装腔,所述第四安装腔用于容纳所述第五壳
体,所述第五壳体内形成所述第二插接腔,所述第四壳体与所述第五壳体之间可拆卸连接。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壳体包括第二插入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插入端连接的第二耦合端,所述第四壳体包括第二收容端以及与所述第二收容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插入端和所述第二收容端对应于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耦合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对应于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二连接端用于与所述第一适配器本体可拆卸连接。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四连接部,所述第四壳体和所述第五壳体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部和所述第四连接部可拆卸连接。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五壳体外壁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四连接部是凹入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卡槽对应,在所述第五壳体进入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先被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到达所述第二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卡槽;或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凹入所述第五壳体外壁的第二卡槽,所述第四连接部是凸出于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卡槽对应,在所述第五壳体进入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先被所述第五壳体外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二弹性件到达所述第二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卡槽。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件对应的所述第五壳体的外壁/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具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二弹性件是自所述第二避让槽一端沿靠近所述第三端的方向或背离所述第三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未被压迫时至少背离所述第二避让槽底面一侧部分凸出所述第五壳体的外壁/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并与所述第二避让槽的槽底间隔设置,在被压迫时沉入所述第二避让槽。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臂背离所述第二避让槽底面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卡接块用于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接块背离所述第三端的一侧表面为第三斜面,所述第二卡槽朝向所述第三端的一侧设有第四斜面,所述第三斜面和所述第四斜面滑动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卡接块引导至所述第二卡槽。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四连接部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的结构相同。2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导向部,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四限位导向部,所述第三限位导向部和所述第四限位导向部用于对所述插入进行导向。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导向部包括凸出于所述第五壳体外壁的第二条形凸块,所述第四限位导向部是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的第二导
向槽,所述第二条形凸块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对应,在所述第五壳体进入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二条形凸块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滑动,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二条形凸块背离所述第三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条形凸块与所述第二导向槽配合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五壳体插入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的位置和深度;或所述第三限位导向部包括凹入所述第五壳体外壁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四限位导向部是凸出于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的第二条形凸块,所述第二条形凸块的位置和所述第二导向槽对应,在所述第五壳体进入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二条形凸块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滑动,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二条形凸块朝向所述第三端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二条形凸块与所述第二导向槽配合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五壳体插入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二安装腔的位置和深度。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设置于所述第五壳体靠近所述第二插入端的位置,所述第二配合部用于装配固定所述第二线缆插头。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为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两个且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插接腔的两相对内壁上。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上设置有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第六连接部,所述第四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第五连接部和所述第六连接部可拆卸连接。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连接部包括凸出于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六连接部是凹入所述第二壳体外壁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三卡槽对应,在所述第二壳体进入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三弹性件先被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三弹性件到达所述第三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所述第三卡槽;或所述第五连接部包括凹入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的第三卡槽,所述第六连接部是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壁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位置和所述第三卡槽对应,在所述第二壳体进入所述第四壳体的所述第四安装腔过程中,所述第三弹性件先被所述第二壳体外壁压迫变形,在到达行程末端时所述第三弹性件到达所述第三卡槽位置并弹性回复,进而至少部分进入所述第三卡槽。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件对应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具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三弹性件是自所述第三避让槽一端沿所述插入方向或背离所述插入方向延伸的第三弹性臂,所述第三弹性臂在未被压迫时至少背离所述第三避让槽底面一侧部分凸出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所述第四安装腔内壁,并与所述第三避让槽的槽底间隔设置,在被压迫时至少部分沉入所述第三避让槽。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臂背离所述第三避让槽底面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卡接块,所述第三卡接块用于与所述第三卡槽卡接。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线缆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接块朝向所述第一端或所述第三端的一侧表面为第五斜面,所述第三卡槽背向所述第三端或所述第一端的一侧表面设有第六斜面,所述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刚王国栋刘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南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