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76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包括透明的圆柱体;沿圆柱体内中轴线贯通的通道;圆柱体的中部由柱面沿径向向通道开设的耦合孔;位于耦合孔两侧由柱面沿径向向通道各开设一个辅助微孔,三孔的轴线共面;通道两端口设有呈漏斗状的导纤口。使用时,两根光纤分别由支架的导纤口穿入通道直抵耦合孔,通过耦合孔调整两光纤至最佳耦合时,在两辅助孔注胶固定光纤;再在耦合孔对两光纤的接口处注入折射率匹配液;然后在支架的导纤口注胶再固定光纤。用该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制造的冷接子器件,使光纤和光纤的冷连接变得更简单、快速和精准。其插入损耗由原来0.5db降至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


[0001]本技术涉及光通信基础元件加工的
,具体涉及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

技术介绍

[0002]用于光纤与光纤活动耦合连接,其中采用的起到冷连接头作用的器件,即称为光纤冷接子。光纤冷接子的内部核心元件便是光纤支架。如图2所示,现有的光纤支架包括条形块,条形块的顶部开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V形槽,两根待对接的光纤剥了表面涂覆层后,接头端放置在V形槽内,从而实现对接作用。
[0003]其中,光纤对接涉及的操作工艺:由于光纤纤芯的直径较为微小,仅有9微米左右,则两光纤端面对接的精度就必须控制在微米级的范围内,两根光纤需高度准直,端面高度吻合,才能提高冷接子的连接效率,进而降低冷接子的插入损耗。
[0004]而现有技术的光纤支架通过开设V形槽,用于定位放置两根光纤的办法,虽然能够增加操作空间,但是同时也扩大了光纤的活动空间,使得放置在V形槽上的两根光纤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仅会增大光纤冷连续对接的难度,同时会增加两根光纤的对接点出现偏移或错位的概率,进而导致光纤冷连接的损耗率增加。此外,V形槽定位结构无上盖,无法较好地紧固和保护光纤,故还存在光纤的抗拉强度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能够便于高度吻合得对接光纤,使对接操作简易。明显降低器件的插入损耗,提高器件的抗拉强度,大大地提升了器件的主要性能。
[0006]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0007]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包括透明的圆柱体,所述沿圆柱体内中轴线贯通一条供光纤插入的通道,所述圆柱体的中部由柱面沿径向向通道开设有一个耦合孔,耦合孔与通道相连通,并止于通道。
[0008]进一步得,所述通道沿轴向两端口的内周面均开设有呈漏斗状的导纤口,导纤口口径0.3

0.4毫米,导纤口深0.5

0.6毫米。
[0009]进一步得,所述圆柱体沿轴向且位于所述耦合孔两侧的外周面均开设有辅助微孔,所述辅助微孔与所述通道相连通,并止于通道。
[0010]进一步得,所述耦合孔的孔口和所述辅助微孔的孔口均处于所述圆柱体外周面的同一侧,所述耦合孔的轴线和两个所述辅助微孔的轴线平行并共面设置。
[0011]进一步得,所述耦合孔的孔径为0.3

0.35毫米,所述辅助微孔沿所述圆柱体轴向与所述耦合孔之间的间距为1.5毫米,所述辅助微孔的孔径为0.25

0.3毫米。
[0012]进一步得,所述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通道的直径为0.126
±
0.0005毫米。
[0013]进一步得,所述圆柱体由透明、对紫外光高透过、低膨胀系数的仪器玻璃材料制
成。
[0014]进一步得,所述通道轴线与所述圆柱体轴线同轴设置。
[0015]进一步得,所述圆柱体的外径为0.80

0.81毫米,所述圆柱体的长度为7.0

7.2毫米。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通过在圆柱体设置两导纤孔,插入剥除表面涂覆层、需要对接的光纤,利用玻璃圆柱体的透光作用观察两个光纤的末端,同时调节两个光纤的对接点位置,使得两个光纤的对接点相互靠近,且被制约在耦合孔与通道之间的交汇位置。由于两光纤的对接口通常整齐切成互补的斜8
°
状态,为了能够将两个光纤的对接点口进行较佳吻合度的对接,以缩短二者对接点的缝隙,还需要进一步用放大镜通过耦合孔观察调整两个光纤对接的吻合程度,在两切有一定角度的光纤端面贴合时,向辅助微孔注入光敏胶,马上固定光纤。接着向耦合孔内注入折射率匹配液,以消除两个光纤之间的结合处界面对光学性能带来的影响,如出现强度、偏振态变化等光学性质的变化。与现有技术中通过V形槽定位结构连接方式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透明的圆柱体、通道和耦合孔及辅助微孔,利用通道限制待对接光纤的活动,对插入的光纤起到良好的对接定位作用,同时利用圆柱体的透光性调节两个光纤的对接点至靠近耦合孔的位置,进一步用显微镜通过耦合孔观察、调节对接位置的吻合度,从而使得插入的两个光纤高度和切面角度精准耦合。从而明显降低器件的插入损耗,提高器件的抗拉强度,同时使得对接操作简便。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现有技术的冷接子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圆柱体;11、通道;12、导纤口;13、耦合孔;14、辅助微孔;2、条形块;21、V形槽;3、光纤;31、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内”、“中”、“左”、“右”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2]参照图1所示,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包括透明的圆柱体1,沿圆柱体1内中轴线贯通一条供光纤3插入的通道11,圆柱体1的中部由柱面沿径向向通道开设有一个耦合孔13,耦合孔13与通道11相连通,并止于通道11。具体的,通过在圆柱体1设置的两导纤孔12,插入剥除表面涂覆层、需要对接的光纤3,利用圆柱体1的透光作用观察两个光纤3的末端,同时调节两个光纤3的对接点位置,使得两个光纤3的对接点相互靠近,且被制约在耦合孔13与通道11之间的交汇处。由于两光纤3的对接口通常整齐切成互补的斜8
°
的状态,为了能够将两个光纤3的对接点的接口31,进行较佳吻合度的对接,以缩短二者对接点的缝隙,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用放大镜通过耦合孔13观察调整两个光纤3对接的吻合程度,在两切有一定角度的光纤3端面高度准直时,向辅助微孔14注入光敏胶,马上固定两光纤3位
置。随后向耦合孔13内注入折射率匹配液,以消除两个光纤3之间的结合处界面对光学性能带来的影响,包括出现强度、偏振态变化等光学性质的变化。
[0023]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在条形块2设置V形槽21的光纤对接方式,本技术通过设置圆柱体1、通道11和耦合孔13,利用通道11制约待对接光纤3的活动,对插入的光纤3起到良好的对接定位作用,同时利用玻璃圆柱体1的透光性调节两个光纤3的对接位置至靠近耦合孔13的位置,从而达到便于进一步用显微镜通过耦合孔13观察、调节对接位置的吻合度,从而使得插入的两个光纤3高度准直,进而达到降低光纤3对接的插入损耗,同时使得对接操作简便。
[0024]参照图1所示,通道11沿轴向两端口的内周面均开设有呈漏斗状的导纤口12,该导纤口12由内向外逐渐扩大设置。因此在通道11末端插入待对接的光纤3时,可以利用呈漏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沿中轴线贯通有一条供光纤插入的内通道,所述圆柱体的中部由柱面沿径向向通道开设有一个耦合孔,所述耦合孔与所述通道相连通,并止于通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沿轴向两端口的内周面均开设有呈漏斗状的导纤口,导纤口口径0.3

0.4毫米,导纤口深0.5

0.6毫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沿轴向且位于所述耦合孔两侧的外周面均开设有辅助微孔,所述辅助微孔与所述通道相连通,并止于通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用的光纤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孔的孔口和所述辅助微孔的孔口均处于所述圆柱体外周面的同一侧,所述耦合孔的轴线和两个所述辅助微孔的轴线平行并共面设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道形光纤冷接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振新郭小平李燕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速高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