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友义专利>正文

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692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包括外锅,其锅底为平面,其特征在于:一圆筒状底部为平面的内锅,设在外锅底部内的中心处,内锅的侧壁设有若干小个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它能将汤、料隔开,便于烹饪菜肴,不易糊锅,还能保持味道平稳持久;改变了传统火锅一锅一味的特点,能满足口味不同的顾客。(*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烹饪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带内锅的火锅
技术介绍
最早的家用火锅为铜制的锅、灶连接一体的结构,锅的中心设有与灶相通 的烟筒,汤、料混合烹饪菜肴。由于容量较小,只适合于用餐人数不多的情况。 目前,餐馆大都使用与灶分离的铁锅、或不锈钢锅,其容量较大,有的锅内还设有隔片或间隔,适合于用餐人数较多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是汤、料混合烹 饪菜肴,食用不便;味道先浓后淡,不平稳;容易糊锅,造成调料浪费。因此, 现有的火锅构造需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它能将汤、料隔开,便于烹 饪不同的菜肴,不易糊锅,还能保持味道平稳持久.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包括外锅,其锅底为平面,其特征 在于 一圆筒状底部为平面的内锅,设在外锅底部内中心处,内锅的側壁设有 若干小个通孔。采用这种带内锅的火锅,可以将辣椒、花椒、生姜等调料集中于内锅,外 锅里的高汤经内锅侧壁的小个通孔t内锅,内锅的调料#側壁的小个通孔 流到外锅里的高汤里,从而实现了汤、料隔开,不仅便于烹饪不同的菜肴,而 且不易糊锅.由于内锅的调料味逐渐地流到外锅,所以,能保持味道平稳持久;由于内锅的麻辣味重于外锅,适合于喜5^辣味顾客涮毛肚、鸭肠、海鲜等腥 味大的食品,外锅则适合于煮蔬菜,改变了传统火锅一锅一味的特点,能满足 口P木不同的顾客。所述的 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其内锅的底部焊接在外锅底部内的中心处.所述的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在外锅的口部设有两只对称的锅耳.外锅口部 设置两只对称的锅耳,便于双手端锅。所述的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在外锅的口部设有一只锅耳,与该只锅耳相对 的外锅口部设有一锅把。外锅口部设置一只锅耳和一锅把,既便于双手端锅, 又既便于一支手端锅。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它能将汤、料隔开,便于烹饪 菜肴,不易糊锅,还能保持味道平稳持久;改变了传统火锅一锅一味的特点, 能满足口味不同的顾客。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外锅口部i殳有两只对称锅耳的带内锅的火锅示意图。 图4是外锅口部设有一只锅耳和一锅把的带内锅的火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外锅口部不设锅耳和锅把.参见图l和图2,先在圃筒状底部为平面的内锅2的側壁钻若干小个通孔3, 再将内锅2的底部焊接在外锅底部的内中心处即可. 实施例二外锅口部设有两只对称锅耳.参见图1、图2和图3,先将两只锅耳4对称地铆接在外锅1的口部,并在 圆筒状底部为平面的内锅2的侧壁钻若千小个通孔3,然后,将内锅2的底部焊 接在外锅底部的内中心处即可。实施例三外锅口部设有一只锅耳和一锅把,参见图1、图2和图4,先将一只锅耳4铘接在外锅1的口部,再将一锅把 5安装在外锅1的口部,并与锅耳对称;在圓筒状底部为平面的内锅2的側壁钻 若干小个通孔3,然后,将内锅2的底部焊接在外锅底部的内中心处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包括外锅(1),其锅底为平面,其特征在于:一圆筒状底部为平面的内锅(2),设在外锅底部的内中心处,内锅的侧壁设有若干小个通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包括外锅(1),其锅底为平面,其特征在于一圆筒状底部为平面的内锅(2),设在外锅底部的内中心处,内锅的侧壁设有若干小个通孔(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内锅的火锅,其特征在于内锅(2)的 底部焊接在外锅(1)底部内的中心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友义
申请(专利权)人:刘友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