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5820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5: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气体反应装置,其应用于面下型(Face Down)的化学气相沉积反应技术。气体反应装置包括一反应腔以及一基板承载装置,基板承载装置设置在反应腔内的上部。气体反应装置特征在于,基板承载装置与反应腔之间形成一快速气流通道,且快速气流通道的高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快速气流通道的高度缩减至提供5毫米,以提升快速气流通道内气体流通的速率,减少基板上杂质沉降以及气体的消耗。降以及气体的消耗。降以及气体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体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的技术,特别是一种气体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是在基板上成长半导体薄膜的一种制程方法。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成长半导体薄膜时,利用喷头将载气及有机金属气体导入反应腔室中,使反应腔室中均匀地充满气体,以在晶圆基板的反应面上成长半导体薄膜。在成长半导体薄膜的过程中,气体的流量与稳定度,为影响半导体制程品质的其中一项重要环节。
[0003]在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制程中,基板的反应面与反应气体的接触是否均匀,以及是否有粉尘飘散附着在基板的反应面上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薄膜形成的品质。再者,若有机金属化学气相沉积法的制程中,若反应气体的流速不够快,可能使第Ⅲ族的金属气体与第V族的特殊气体,沉积在喷头的气孔或反应腔室,不但耗费气体成本,也严重影响了半导体制程的品质。
[0004]因此,若能降低粉尘沉降在表面,就能解决晶片合格率下降的问题,同时能减少气体消耗,提升生产制作品质。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提出一种气体反应装置,以有效克服上述的所述的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气体反应装置,其可提升快速气流通道内气体流通的速率,以提高晶圆上薄膜形成的均匀度,同时减少反应腔内杂质的沉降。
[0007]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气体反应装置,其快速气流通道的流道小,且因气体流速快,使沉积效率高,可降低气体的消耗,大幅降低制程成本。
[0008]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反应装置,包括一反应腔以及一基板承载装置,基板承载装置设置在反应腔内的上部,使基板承载装置与反应腔之间形成一快速气流通道,且快速气流通道的高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
[0009]在本实施例中,基板承载装置用于承载至少一基板,基板承载装置包括,至少一碟盘具有一上方开放的基板槽,以供基板以反应面朝下的方式置入,基板槽下方设有一反应口以供反应面裸露。一下大盘具有至少一个上方开放的碟盘槽,以供碟盘置入,碟盘槽下方设有一底口以供反应面裸露。一上大盘遮盖于下大盘的上方并将碟盘槽上方封闭。
[0010]在本实施例中,碟盘槽设有一环槽沟,碟盘设有一入于环槽沟的对接部,环槽沟内设有一环状气浮通道。环状气浮通道以切线方向衔接一入气引道,以引入气浮气体施力于对接部,使碟盘悬浮及旋转。环槽沟衔接于一第一泄出口,以供气浮气体排出。
[0011]在本实施例中,以气浮气体的引入流量大小控制碟盘的悬浮高度。
[0012]在本实施例中,上大盘设有一第二泄出口与第一泄出口衔接。
[0013]在本实施例中,基板槽内壁边缘设有若干承载指以承托基板的边缘,承载指的顶面朝向基板槽中心倾斜。
[0014]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反应装置更包括一升降筒暨废气收集环,连接于下大盘以支撑并带动基板承载装置升降及旋转,并收集反应后的废气。
[0015]在本实施例中,反应腔的侧壁设有至少一取放口。
[0016]本技术快速气流通道的流道狭窄,可提升快速气流通道内气体流通的速率,同时配合基板承载装置令基板高速旋转,能大幅提升晶圆上薄膜形成的均匀度,同时减少反应腔内杂质的沉降,且因气体流速快使沉积效率高,能降低气体的消耗,大幅降低制程成本。
[0017]兹为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更有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谨佐以较佳的实施例图及配合详细的说明,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中气体反应腔的剖面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中气体反应腔的半侧剖面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中基板承载装置的俯视分解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中基板承载装置的剖面分解图。
[0022]图5为本技术中气体反应腔的半侧剖面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1

气体反应装置;10

反应腔;11

取放口;12

快速气流通道;20

基板承载装置;21

碟盘;211

基板槽;212

反应口;213

对接部;214

承载指;22

下大盘;220

第一通道;221

碟盘槽;222

底口;223

环槽沟;224

环状气浮通道;225

入气引道;226

第一泄出口;222

底口;23

上大盘;230

第二通道;231

第二泄出口;30

升降筒暨废弃收集环;40

喷头;50

基板;52

反应面;L

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可缩减反应腔快速气流通道的高度,令气体在快速气流通道的流速变快,以提高晶圆上薄膜形成的均匀度,同时能吹扫杂质,减少反应腔内杂质的沉降。且因本技术缩短快速气流通道高度,令气体流速快使沉积的时间缩短,可降低气体的消耗,大幅降低制程成本。
[0025]说明本技术的结构,请参阅图1至图2。图1为本技术气体反应装置1的半剖面示意图,图2仅以气体反应装置1右半侧的剖面示意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气体反应装置1为面下型(Face Down)的气体反应装置1,其包含一反应腔10、一基板承载装置20、一升降筒暨废气收集环30及一喷头40,基板承载装置20可乘载一基板50,使基板50(晶圆)以反应面52朝下的方式露出于快速气流通道12并与反应气体进行接触。通过这样的配置,粉尘因为重力的关系往下沉降,而不容易附着于基板50的反应面52,从而改善因粉尘飘散而造成的合格率损失问题。同时,前述配置方式还能使基板50与反应气体均匀且稳定接触,更有利于进行高产能的自动化生产。
[0026]反应腔10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取放口11,取放口11设置在对应于反应腔10并且靠
近下半部的位置。
[0027]值得注意的是,基板承载装置20设置在反应腔10内的上半部,使基板承载装置20与反应腔10的下半部之间形成一快速气流通道12。其中,反应腔10底部与基板承载装置20的间距,也就是快速气流通道12的高度L小于或等于5毫米,但大于0毫米。
[0028]本技术通过反应腔10及基板承载装置20之间设置的快速气流通道12,令喷头40所喷出的反应气体能在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反应装置,其包括:一反应腔;以及一基板承载装置,设置在该反应腔内的上部,其特征在于:该基板承载装置与该反应腔之间形成一快速气流通道,该快速气流通道的高度大于0毫米且小于或等于5毫米,该基板承载装置用于承载至少一基板,该基板承载装置包括:至少一碟盘,具有一上方开放的基板槽,以供该基板以反应面朝下的方式置入,该基板槽下方设有一反应口以供该反应面裸露;一下大盘,具有至少一个上方开放的碟盘槽,以供该碟盘置入,该碟盘槽下方设有一底口以供该反应面裸露;以及一上大盘,遮盖于该下大盘的上方并将该碟盘槽上方封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碟盘槽设有一环槽沟,该碟盘设有一入于该环槽沟的对接部,该环槽沟内设有一环状气浮通道;该环状气浮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铭钦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雨竹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