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振祥专利>正文

可控持续供水式植物培养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47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控持续供水式植物培养盆,包括盆钵,所述盆钵通过隔板分隔为上腔和下腔,其中上腔装有培养土,下腔设有储水容器,其特征在于储水容器内设有吸水带,培养土内设有渗灌带,盆钵上腔和下腔之间设有可使吸水带和渗灌带相触之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设于隔离框内,由支座和摆杆组成,支座固定在隔板上,摆杆一端与渗灌带相连,支点与支座铰接,另一端置于盆钵侧壁开设的“┐”型凹槽内。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浮球,该浮球通过拉绳与拉杆一端相连,拉杆另一端接两不同颜色的标志块,两标志块之间用连线连接,其侧壁还设有注水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持续供水,同时可控制盆栽植物培养盆培养土内水量,操作简单、方便,加工容易。(*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控持续供水式植物培养盆
:本技术涉及植物栽培用容器,具体涉及盆栽植物培养盆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植物培养盆采用的俱是从上至下全渗漏式的钵栽,所有盆钵都是底部一个出水孔,当向盆内浇水时,泥土成为水的载体,剩余水分则会从底孔中全部泄漏,会造成水的浪费,高温季节或气候干燥时必须每天用水浇灌,底孔的泄漏会带走不少土壤中的无机盐及植物所需养分,使土壤日渐贫瘠,而且造成土壤的板结,既费心费时,又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如果偶尔忘记浇灌则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萎焉坏死,尤其对于需水量较多的植物,必须经常浇灌才能保证其充足的水分。另外,盆栽植物已越来越多进入室内,在浇水过多或过快时,经常会出现水从盆口溢流出去的现象,一来会造成水的浪费,同时会污染地板。本申请人曾对现有普通植物培养盆进行改进,其盆钵下腔为储水容器,上腔装有培养土,储水容器内装有注水管和水量调节器,通过注水管将水从储水容器中引入培养土内,从而实现培养盆的渗灌,可解决普通培养盆浇水时所带来的缺陷,但仍有操作不太方便、加工稍复杂之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目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控制盆栽植物培养盆培养土内水量且操作简单、方便,加工容易之盆栽植物培养盆。本技术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它包括盆钵,所述盆钵通过隔板分隔为上腔和下腔,其中上腔装有培养土,下腔设有储水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吸水带,培养土内设有渗灌带,盆钵上腔和下腔之间设有可使吸水带和渗灌带相触之杠杆机构。所述杠杆机构设于隔离框内,由支座和摆杆组成,支座固定在隔板上,摆杆一端与渗灌带相连,支点与支座铰接,另一端置于盆钵侧壁开设的“”型凹槽内。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浮球,该浮球通过拉绳与拉杆一端相连,拉杆另一端接两不同颜色的标志块,两标志块之间用连线连接,其侧壁还设有注水嘴。在盆钵上腔,还设有内盆,培养土装于该内盆内,内盆侧壁上分布有小孔,隔离框位于盆钵侧壁的面上,设有观察窗,隔板上开设有1个或2个漏水孔。本技术具有下列技术效果:(1)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持续供水,减少了盆栽水分管理的劳动量,不需要经常浇水,特别适合于家庭盆栽;(2)用水较节约,避免-->了浇灌方式造成的水的浪费;(3)储水容器内吸水带和培养土内渗灌带根据需要接触,可控制和调节培养土内水分,避免了浇灌方式造成的周期性干旱和土壤过湿带来的植物不良反应和不良后果;(4)采用观察窗和标志块可观测储水容器水存量状况,保证及时加水;(5)盆钵上腔还设置有内盆,可便于盆栽植物的替换,同时内盆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小孔,盆钵侧壁开设有透气孔,可改善盆中土壤的通气环境,利于根系生长发育,进一步防止培养土水量过多造成植物烂根现象;(6)吸水带和渗灌带采用杠杆方式接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之A向视图。图中:1-培养土;            2-盆钵;               3-渗灌带;4-隔板;              5-储水容器;           6-吸水带;7-杠杆机构;          8-摆杆;               9-支座;10-弹簧;             11-隔离框;            12-标志块;13-连线;             14-拉杆;              15-拉绳;16-浮球;             17-浮球导筒;          18-内盆;19-小孔;             20-注水嘴;            21-观察窗;22-压缩弹簧;         23-透气孔;            24-浮球导筒底孔。具体实施方式:图1、图2展示了本技术一个具体应用的实施例。如图所示,它包括盆钵2,所述盆钵2底部封闭,内腔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用隔板4隔开,其中上腔装有培养土1,下腔为储水容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5内设有吸水带6,培养土1内设有渗灌带3,在盆钵2上腔和下腔之间,设有隔离框11,固定在盆钵2侧壁,吸水带6一端置于储水容器5内,另一端伸入隔离框11内,渗灌带3一端置于培养土1内,另一端伸入隔离框11内,与吸水带6位置对应。杠杆机构7亦设于隔离框11内,由支座9和摆杆8组成,支座9固定在隔板4上,摆杆8一端与渗灌带3一端相连,支点与支座9铰接,可带动渗灌带3绕支座9作摆动。如图2所示,摆杆8另一端可设有握手柄,穿越于隔离框11上开设的“”型凹槽,可在该凹槽内移动。在摆杆8手柄端和支座9之间,还设有压缩弹簧22。当用手握住摆杆8时,可使摆杆8绕支座-->9摆动,摆杆8置于“”型槽横槽内时,摆杆8绕支座9向下摆动,吸水带6和渗灌带3相触,储水容器5内水通过吸水带6将水传递给渗灌带3,水可不断向上渗灌,使培养土1总是保持湿润,盆栽植物可获得适宜的水分。而当摆杆8置于“”型槽直槽内时,摆杆8在压缩弹簧22之作用下,绕支座9向上摆动,吸水带6和渗灌带3脱离,以控制培养土1内的水分。如图1所示,所述储水容器5内设有浮球16,该浮球16置于固定于储水容器5内之浮球导筒17内,储水容器5内水可从浮球导筒底孔24内进入,使储水容器5与浮球导筒17之间相互连通,浮球16可浮于水面上,通过拉绳15与拉杆14一端相连,拉杆14另一端接两不同颜色的标志块12,两标志块12之间用连线13连接,上一标志块12与弹簧10相接,该弹簧10一端固定在隔离框11上。在隔离框11位于盆钵2侧壁的面上,设有一观察窗21,培养盆管理者可通过该观察窗21视察两标志块12的位置,以判断储水容器5内之水量。当下一标志块12升起时,上一标志块12在弹簧10作用下上拉,下一标志块12落入视线内,说明浮球16上升,储水容器5内水量充足,而当上一标志块12落入视线时,说明浮球16下降,储水容器5内水量不足,需添加水。为防止培养土1内水量过多,本技术在盆钵2上腔可设内盆18,培养土1装于该内盆18内,内盆18侧壁上分布有小孔19,可形成网状结构,当内盆18内水量过多时,可通过小孔19渗出。在隔板4上,还开设有1个或2个漏水孔,渗出的水可通过漏水孔回到储水容器5内,盆钵2侧壁还设有透气孔23,可保证内盆18内培养土1透气性。本技术在储水容器5侧壁上端,还设有注水嘴20,以方便储水容器5加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控持续供水式植物培养盆,包括盆钵(2),所述盆钵(2)通过隔板(4)分隔为上腔和下腔,其中上腔装有培养土(1),下腔设有储水容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5)内设有吸水带(6),培养土(1)内设有渗灌带(3),盆钵(2)上腔和下腔之间设有可使吸水带(6)和渗灌带(3)相触之杠杆机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持续供水式植物培养盆,包括盆钵(2),所述盆钵(2)通过隔板(4)分隔为上腔和下腔,其中上腔装有培养土(1),下腔设有储水容器(5),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5)内设有吸水带(6),培养土(1)内设有渗灌带(3),盆钵(2)上腔和下腔之间设有可使吸水带(6)和渗灌带(3)相触之杠杆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控持续供水式植物培养盆,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机构(7)设于隔离框(11)内,由支座(9)和摆杆(8)组成,支座(9)固定在隔板(4)上,摆杆(8)一端与渗灌带(3)相连,支点与支座(9)铰接,另一端置于盆钵(2)侧壁开设的型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控持续供水式植物培养盆,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5)内设有浮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祥
申请(专利权)人:赵振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