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网络丝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305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42
本申请涉及合成纤维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涤纶网络丝及其生产工艺,本申请的涤纶网络丝包括芯层纤维和包覆在芯层纤维外的皮层,所述皮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涤纶网络丝及其生产工艺


[0001]本申请涉及合成纤维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涤纶网络丝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涤纶是合成纤维中一个重要的品种,也是我国聚酯纤维的商品名称,涤纶是以聚对苯二甲酸或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为原料,经酯化或酯交换后,再经过缩聚反应后制得的成纤高聚物,也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通过采用涤纶纤维制备成的涤纶网络丝具有模量高、强度高和弹性好等优点;目前,涤纶已经成为我国用途最广、耗量最大的纤维品种。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2330175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纳米碳酸钙改性涤纶低弹网络丝的制备方法,包括缩聚改性聚酯熔体的制备步骤和POY环吹风冷却工艺;在缩聚改性聚酯熔体的制备工艺中采用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单体为原料,并添加有纳米碳酸钙改性剂制备得到改性共聚酯熔体,上述聚酯熔体直接通过熔体输送,经POY环吹风冷却工艺制得纳米碳酸钙改性涤纶低弹网络丝。
[000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制备的涤纶低弹网络丝染色后,对涤纶网络丝进行清洗时,染料易从涤纶网络丝上脱落,染料的在涤纶网络丝上的附着性能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染料在涤纶网络丝上的附着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涤纶网络丝。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涤纶网络丝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涤纶网络丝,包括芯层纤维和包覆在芯层纤维外的皮层,所述皮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

25份、成孔剂0.2

1份和分散剂1

3份;成孔剂由聚氨酯、木质素中的至少一种和聚甲基丙烯酸酯按照重量比2:(2

4)组成。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皮层包覆在芯层纤维外部,制备成具有皮芯结构的涤纶纤维,进而通过涤纶纤维制备成涤纶网络丝;芯层的设置使得制备的涤纶纤维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分散剂的设置提高了成孔剂在皮层上的分散度,进而使得皮层包裹在芯层纤维上时,成孔剂可以均匀分布在涤纶纤维上;利用成孔剂溶剂(如丙酮)对成孔剂进行溶解,使得皮层上形成多孔结构,通过采用聚氨酯、木质素中的至少一种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互相配合作为成孔剂,使得皮层表面形成的孔隙更加的均匀;多孔结构的设置增大了涤纶纤维在染色时与染料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多孔结构使得涤纶纤维表面不光滑,染色剂不易从涤纶纤维表面脱离,提高染料在涤纶纤维上的附着性能;进而提高染料在涤纶网络丝上的附着性能。
[0008]优选的,所述皮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

20份、成孔剂0.2

0.6份和分散剂2

3份;成孔剂由聚氨酯、木质素中的至少一种和聚甲基丙烯酸酯按照重量比2:(2

4)组成。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各原料的比例进行优选,调整了成孔剂在皮层制备原
料中所占的比例,通过皮层各个制备原料之间的合理搭配,进一步提高了制备出的涤纶网络丝的着色性能。
[0010]优选的,所述成孔剂由聚氨酯、木质素和聚甲基丙烯酸酯按照重量比1:1:(2

4)组成。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聚氨酯、木质素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作为成孔剂,通过成孔剂溶剂(如丙酮)对聚氨酯、木质素和聚甲基丙烯酸酯进行溶解,同时成孔剂溶剂对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芯层纤维均不溶解,这使得皮层包覆在芯层纤维上形成皮芯结构后,在聚氨酯、木质素和聚甲基丙烯酸酯的混合作用下,使得成孔剂溶解后,涤纶纤维皮层表面形成的孔隙更加均匀,进而提高制备的涤纶网络丝上染料的附着效果,使得涤纶网络丝的染色效果更佳均匀。
[0012]优选的,所述皮层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有1

2重量份的银粉。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银粉添加进皮层中,银粉通过释放银离子,银离子可以破坏细菌细胞膜并吸引细菌体中酶蛋白的疏基,并与疏基迅速结合在一起,降低细胞内生物活性酶的活性,使得细菌细胞内蛋白质凝固,干扰细菌细胞内DNA的合成,使细菌丧失分裂增殖的能力,从而起到抗菌的效果,使得染料在制备出的涤纶网络丝上具有良好的附着性能的同时,涤纶网络丝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0014]优选的,所述皮层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1

3重量份的甲基纤维素。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涤纶纤维的染色中使用的染料中含有氨基、羟基、偶氮基等基团,通过在皮层中添加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羟基,甲基纤维素中的羟基与可以与染料结合形成氢键,从而提高染料在皮层上留存的牢固度,进一步提高染料在涤纶网络丝上的附着效果。
[001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涤纶网络丝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涤纶网络丝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1:制备芯层纤维;S12:将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孔剂和分散剂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料,将混合料加热熔融制成皮层浸渍液;S13:将步骤S11中的芯层纤维浸渍在步骤S12中制得的皮层浸渍液中,取出得到初纤维;S14:将步骤S13中的初纤维进行干燥,得到复纤维;所述皮层浸渍液干燥后在所述芯层纤维外形成所述皮层;S15:将步骤S14中制备的复纤维浸渍在成孔剂溶剂中0.5

2h,取出,干燥得初成品纤维;成孔剂溶剂用于将成孔剂从皮层上洗脱;S16:将步骤S15中制得初成品纤维安装在原丝架上,经过切丝器、第一罗拉、变形热箱、冷却板、假捻器、第二罗拉、网络器、定型热箱、第三罗拉、探丝器、油轮上油和卷绕等工序处理,即得。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熔融的方式制备出皮层浸渍液,将芯层纤维浸渍在皮层浸渍液中,使得皮层浸渍液均匀黏附在芯层纤维的外表面,然后通过对初纤维进行干燥,使得皮层浸渍液干燥后在芯层纤维外形成皮层,使得制备的复纤维具有皮芯结构;然后通过成孔剂溶剂对皮层上的成孔剂进行溶解,使得制备的初成品纤维表面具有多孔结构,然后通过对初成品纤维进行处理制备成涤纶网络丝,使得涤纶网络丝上也具备多孔结构,
多孔结构增大了涤纶网络丝与染料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染料在涤纶网络丝上的附着效果。
[0018]优选的,所述皮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孔剂和分散剂混合均匀,制成混合料;(2)将步骤(1)中得到的混合料加热至熔融状态,保温得到皮层浸渍液,将芯层纤维浸渍在皮层浸渍液中,取出,将浸渍后的芯层纤维进行干燥;所述皮层浸渍液干燥后在所述芯层纤维外形成所述皮层。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成孔剂和分散剂熔融制备成为皮层浸渍液,通过浸渍的方式使得皮层浸渍液包裹在芯层纤维外部,将包裹有皮层浸渍液的芯层纤维干燥后形成具有皮芯结构的涤纶纤维;皮芯结构的涤纶纤维一方面保证了制备的涤纶纤维的力学强度,同时通过成孔剂在皮层表面制造出多孔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涤纶网络丝,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纤维和包覆在芯层纤维外的皮层,所述皮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0

25份、成孔剂0.2

1份和分散剂1

3份;成孔剂由聚氨酯、木质素中的至少一种和聚甲基丙烯酸酯按照重量比2:(2

4)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网络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皮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

20份、成孔剂0.2

0.6份和分散剂2

3份;成孔剂由聚氨酯、木质素中的至少一种和聚甲基丙烯酸酯按照重量比2:(2

4)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网络丝,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孔剂由聚氨酯、木质素和聚甲基丙烯酸酯按照重量比1:1:(2

4)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网络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层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有1

2重量份的银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网络丝,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层的制备原料中还包括1

3重量份的甲基纤维素。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涤纶网络丝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华王世建杨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惠丰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