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8290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8 12:37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内设有第一混合进样口、第二混合进样口、第三混合进样口、混合通道,以及阻流体;所述阻流体设于所述混合通道,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与所述阻流体依次分布;沿参考方向,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分布于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的两侧,所述混合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通道壁与第二通道壁,所述阻流体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朝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间隔逐渐变窄。间隔逐渐变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


[0001]本公开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生物检测场景中,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液体进行等量或不等量地混合,并在混合后进行进一步反应。其中,在一些生物实验,需要将两种液体进行即时、均匀地混合,再将均匀混合后的试剂等量分配做大量多组实验。例如:将血液样本(抗原)和标记抗体混合后,可得到检测样品。
[0003]现有相关技术中,微流控芯片可形成蛇形混合结构,其中可形成混合通道,在有足够长度和宽度时,可实现两种液体的混合,同时,通过混合通道的折叠,可加长混合通道的长度从而使液体混合。
[0004]其中,混合效果主要依赖于结构的长度,那么,若所形成的混合通道长度过短的话,则会导致混合效果不均匀,还会增加液体的体积,难以有效实现微量液体的混合。可见,现有相关技术中,混合通道的混合效果主要依赖于长度,难以兼顾保障结构长度较短时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提供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内设有第一混合进样口、第二混合进样口、第三混合进样口、混合通道,以及阻流体;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用于接入待混合的第一液体,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用于接入待混合的第二液体;所述阻流体设于所述混合通道,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与所述阻流体依次分布;沿参考方向,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分布于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的两侧,所述参考方向垂直于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混合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通道壁与第二通道壁,所述阻流体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通道壁、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壁沿所述参考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朝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混合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都为斜面,且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形成小于180度的凸角,所述凸角指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混合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主体还设有分流通道、第一进液口;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入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出口为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出口为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横截面形状是相同的,其中,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导流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混合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一进液通道和进液缓冲段;所述第一进液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进液缓冲段的入口之间,所述进液缓冲段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入口;所述进液缓冲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任一的横截面面积;其中,所述进液缓冲段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导流方向。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紫云姜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荧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