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27244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2-12 1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内设有第一混合进样口、第二混合进样口、第三混合进样口、混合通道,以及阻流体;所述阻流体设于所述混合通道,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与所述阻流体依次分布;沿参考方向,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分布于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的两侧,所述混合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通道壁与第二通道壁,所述阻流体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朝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壁的间隔逐渐变窄。壁的间隔逐渐变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各种生物检测场景中,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液体进行等量或不等量地混合,并在混合后进行进一步反应。其中,在一些生物实验,需要将两种液体进行即时、均匀地混合,再将均匀混合后的试剂等量分配做大量多组实验。例如:将血液样本(抗原)和标记抗体混合后,可得到检测样品。
[0003]现有相关技术中,微流控芯片可形成蛇形混合结构,其中可形成混合通道,在有足够长度和宽度时,可实现两种液体的混合,同时,通过混合通道的折叠,可加长混合通道的长度从而使液体混合。
[0004]其中,混合效果主要依赖于结构的长度,那么,若所形成的混合通道长度过短的话,则会导致混合效果不均匀,还会增加液体的体积,难以有效实现微量液体的混合。可见,现有相关技术中,混合通道的混合效果主要依赖于长度,难以兼顾保障结构长度较短时的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以解决难以兼顾保障长度较短时混合通道的混合效果的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内设有第一混合进样口、第二混合进样口、第三混合进样口、混合通道,以及阻流体;
[0007]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用于接入待混合的第一液体,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用于接入待混合的第二液体;
[0008]所述阻流体设于所述混合通道,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与所述阻流体依次分布;
[0009]沿参考方向,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分布于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的两侧,所述参考方向垂直于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混合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通道壁与第二通道壁,所述阻流体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通道壁、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壁沿所述参考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朝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
[0010]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
[0011]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合装置,包括第一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微流控混合芯片,以及第一进液驱动部、第二进液驱动部;
[0012]所述第一进液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一液体经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进入所述混合通
道;所述第二进液驱动部用于驱动第二液体经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进入所述混合通道。
[0013]根据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检测系统,包括第二方面及其可选方案涉及的混合装置,以及光学检测装置,所述混合通道的出口连通至所述光学检测装置。
[0014]本技术提供的微流控混合芯片、混合装置与生物检测系统中,基于混合进样口的排布方式与阻流体的引入,第一液体在流经阻流体时,可被分割成两股液体,被分割的两股第一液体分别与两个混合进样口进入的第二液体接触混合,此时,可在阻流体两侧同时形成初步接触(即同时形成了第一液体与第二液体的两处初步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进样口实现一处初步接触的方案,本技术可以更充分地实现混合,并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0015]同时,由于阻流体的存在,在混合通道中,阻流体的两侧可形成较小的液体流通截面积,进而,阻流体两侧的液体可实现瞬间加速,加速后的液体在混合通道中可具有较高的流速与冲击效果,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效果混合。并且,同时流入的液体可形成不同的流速变化,进而通过不同流速液体的相互作用、挤压,可进一步提高液体的混合效果。
[0016]可见,基于本技术,充分考虑了初步接触、流速等对液体混合的影响,降低了混合效果对混合长度的绝对依赖,进而,可兼顾保障长度较短时混合通道的混合效果,即:不论本技术的方案应用于何种长度的混合通道,均可提高液体的混合效果。本技术的方案尤其可应用于在混合通道长度较短(或可理解为液量微少)时实现液体充分、均匀的混合,现有技术的方案则无法在混合通道长度较短(或可理解为液量微少)时实现液体的混合。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002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四;
[0023]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主体段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4]图7a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另一阻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b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又一阻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c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再一阻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液体流动示意图;
[0028]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五;
[0029]图1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六;
[0030]图1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七;
[0031]图1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缓冲段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2]图1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缓冲段的结构示意图二;
[0033]图1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缓冲段的结构示意图三;
[0034]图1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出口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八;
[0036]图1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7]图1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微流控混合芯片的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主体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0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混合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0040]附图标记说明:
[0041]1‑
微流控混合芯片;
[0042]101

第一混合进样口;102

第二混合进样口;103

第三混合进样口;104

阻流体;1041

第一表面、104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混合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内设有第一混合进样口、第二混合进样口、第三混合进样口、混合通道,以及阻流体;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用于接入待混合的第一液体,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用于接入待混合的第二液体;所述阻流体设于所述混合通道,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与所述阻流体依次分布;沿参考方向,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与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分布于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的两侧,所述参考方向垂直于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混合通道具有相对的第一通道壁与第二通道壁,所述阻流体具有互相连接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通道壁、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壁沿所述参考方向分布,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的连接处朝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沿所述混合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二通道壁的间隔逐渐变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混合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都为斜面,且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所述第二表面朝向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形成小于180度的凸角,所述凸角指向所述第一混合进样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流控混合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主体还设有分流通道、第一进液口;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入口分别连通至所述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出口为所述第二混合进样口,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出口为所述第三混合进样口;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呈轴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横截面形状是相同的,其中,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导流方向,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导流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流控混合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通道包括第一进液通道和进液缓冲段;所述第一进液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液口与所述进液缓冲段的入口之间,所述进液缓冲段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子通道的入口与所述第二子通道的入口;所述进液缓冲段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与所述第二子通道任一的横截面面积;其中,所述进液缓冲段的横截面垂直于所述第一进液通道的导流方向。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紫云姜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荧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