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8015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6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侧围纵梁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包括尾梁本体,所述尾梁本体包括尾梁板,所述尾梁板连接有后围板;所述尾梁板与后围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尾梁本体周边设有装配连接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把尾梁板与后围板做成整体式结构;也就是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尾梁总成相当于整合了传统的汽车尾梁和上围板,可以减少模具的投入,极大的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极大的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极大的降低汽车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侧围纵梁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在能源的过渡使用,石油存量的减少,现在电动车是现在发展的趋势,电动汽车逐步成为消费者在市区的代步工具。
[0003]电动汽车车身结构包括侧围总成,侧围总成主要为车身侧面外饰件结构,传统侧围总成尾部是由多个单体板件依次连接拼装而成;传统侧围中的后尾梁结构虽然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因为板件类型较大,不可避免的增加了装配工序,同时一个板件生产时就需要一个模具,极大的增加了模具生产成本;另外,使用多个板件拼接而成的尾梁总成,虽然可以正常使用,但是装配间隙较多,容易在间隙内存风,造成汽车运行阻力增大;同时装配间隙的增多,汽车生产校准工序较大,极大的影响了整车剩下效率,同时,装配间隙的增多,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汽车水液渗漏的风险。
[0004]同时对于传统侧围总成中的流水槽护板,因为传统流水槽护板结构较为单一,一般为一个单板结构,在实际装配时难度较大,同时也不方便与相邻部件间的装配定位。
[0005]所以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就需要对现有侧围总成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整体式的尾梁总成。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包括尾梁本体,所述尾梁本体包括尾梁板,所述尾梁板连接有后围板;所述尾梁板与后围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尾梁本体周边设有装配连接部。
[0009]所述尾梁板内侧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连接卡扣;所述架体包括安装贴板,所述安装贴板上设有凸起条;所述安装贴板上设有减料沉槽,所述减料沉槽由安装贴板延伸至凸起条内部;所述连接卡扣设置在凸起条上。
[0010]所述安装贴板边缘处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在尾梁板上的卡块和设置在安装贴板上的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连接;所述安装贴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尾梁板相连接。
[0011]所述尾梁本体还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分别与尾梁板和后围板相连接,所述过渡板、尾梁板以及后围板为一体化结构。
[0012]所述尾梁板下端与后围板上端相连接,所述尾梁板与后围板后端与过渡板相连接;所述尾梁板与后围板围成汽车三角窗的后侧边框结构。
[0013]所述尾梁本体边缘处设有包裹翻边。
[0014]所述尾梁本体尾部连接有流水槽护板;所述尾梁本体通过护板过渡板与流水槽护板相连接。
[0015]所述流水槽护板包括纵向板和横向板,所述纵向板与尾梁本体相连接,所述纵向
板远离尾梁本体一端设有横向板;所述流水槽护板通过横向板与车身钣金相连接。
[0016]所述纵向板远离横向板一端设有定位沉槽;所述定位沉槽与尾梁本体上的包裹翻边相连接;所述定位沉槽深度与包裹翻边厚度相同。
[0017]尾梁本体通过焊接内板与流水槽护板相连接;所述焊接内板包括焊接板,所述焊接板通过螺钉与流水槽护板相连接。
[001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9]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本专利技术把尾梁板与后围板做成整体式结构;也就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尾梁总成相当于整合了传统的汽车尾梁和上围板,可以减少模具的投入,极大的降低汽车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除去流水槽护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安装支架的后视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流水槽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流水槽护板的立体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流水槽护板与焊接内板连接时的仰视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焊接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焊接内板的仰视图。
[0031]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焊接内板与流水槽护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
[0033]1、流水槽护板,2、焊接内板,3、尾梁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最优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5]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包括尾梁本体3,所述尾梁本体3包括尾梁板31,所述尾梁板31连接有后围板32;所述尾梁板31与后围板3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尾梁本体3周边设有装配连接部;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这里陈述的尾梁总成主要是布置在车身尾部,也就是汽车C柱区域;同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尾梁总成主要分布在顶边梁尾部;在整车上,本专利技术上述尾梁本体3相当于汽车后三角窗周边板件结构,具体,本专利技术中的尾梁板31相当于传统的后三角窗上方的顶边梁尾部结构,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后围板32相当于后三角窗后方的板件结构,该板件与后侧围板相连接,一般可以称为上围板;本专利技术把尾梁板31与后围板32做成整体式结构;也就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尾梁总成相当于整合了传统的汽车尾梁和上围板,可以减少模具的投入,极大的降低汽车生产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所述尾梁板31与后围板32为一体化结构,基于这样的设置,使得本专利技术规避了尾梁板31与后围板32之间的连接,同时尾梁板
31以及后围板32组成的一个尾梁总成结构,在与后围侧板相连接时,可以把连接处下移,避免了尾梁板31与后围板32连接处具有间隙而使得后续装配三角窗后从上述间隙处发生渗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尾梁总成主要适用于在微型电动车上,例如奇瑞小蚂蚁或者五菱宏光mini等微型电动车上;本专利技术把后围板32以及尾梁板31做成整体结构,减少了汽车C柱区域的连接位置,减少了装配工序;另外,后围板32与尾梁板31做成整体式结构,可以通过模具一次成型,减少了模具投入成本,另外,本专利技术尾梁板31与后围板32整体式连接,避免了尾梁体与后侧板连接处出现装配间隙的问题;这里后围板32实际上就是传统的上围板结构,这里因为在结构上有少许区别,同时为了陈述方便,所以这里成为后围板结构。
[0036]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尾梁本体3周边设有装配连接部;装配连接部的设置,方便了尾梁本体3与相邻部件的连接,这里装配连接部可以为设置在尾梁本体3上的连接卡接块或者卡接槽,通过与相邻部件上的卡接块或者卡接槽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尾梁总成与相邻部件间的连接。
[0037]另外,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尾梁总成相当于整合了传统的尾梁板31与后围板32结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因为微型电动车的结构特殊性;微型电动车一般为两座或者四座座式结构,车身轴距较短,所以传统汽车车身三角窗尾部板件结构都较小,如果分步制作尾梁板31或者后围板32这类板件结构,会极大的增加模具投入,同时增加生产工序,极大地增加了生产成本,而本专利技术通过把尾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梁本体,所述尾梁本体包括尾梁板,所述尾梁板连接有后围板;所述尾梁板与后围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尾梁本体周边设有装配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梁板内侧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设有连接卡扣;所述架体包括安装贴板,所述安装贴板上设有凸起条;所述安装贴板上设有减料沉槽,所述减料沉槽由安装贴板延伸至凸起条内部;所述连接卡扣设置在凸起条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贴板边缘处设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设置在尾梁板上的卡块和设置在安装贴板上的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连接;所述安装贴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尾梁板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梁本体还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分别与尾梁板和后围板相连接,所述过渡板、尾梁板以及后围板为一体化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整体式尾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梁板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振华杨书丛汪进陈辉张龙马宇花鑫程大双姜雪峰牟雪婷郝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国风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