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酚对马拉色菌的抑制作用及其纳米乳的制备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77052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丹皮酚的一种新功效,即其对马拉色菌的抑制作用。丹皮酚是一种植物提取物,能治疗由于马拉色菌引起的头皮屑过多、头皮瘙痒等。相对于常用的合成去屑剂,丹皮酚具有温和不刺激,安全高效且环境友好的特点。以其为功效成分制备的洗发水、去屑制剂具有良好的功效和市场前景。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丹皮酚纳米乳的制备方法,使得丹皮酚能方便地应用于个人护理品尤其是透明产品中。个人护理品尤其是透明产品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丹皮酚对马拉色菌的抑制作用及其纳米乳的制备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皮肤护理
,具体公开了丹皮酚对马拉色菌抑制作用及其纳米乳的制备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丹皮酚是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主要活性成分。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丹皮酚能够抑制组胺、5

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的释放,以达到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在个人护理领域,主要为软膏剂,用于湿疹、皮炎、蚊虫叮咬的治疗。专利CN1883444A还公开了丹皮酚在皮肤祛斑美白和治疗皮肤色素沉着方面的应用。尚未发现丹皮酚在治疗头皮屑方面的功效和应用。
[0003]头皮屑是一种鳞屑性疾病,大约近50%的人患有头皮屑相关疾病,它会引起瘙痒也会造成美观上的困扰。正常头皮上分布着多种微生物,主要为丙酸菌、微球菌和马拉色菌。这三种革兰阳性菌都属于嗜脂性菌群。正常头皮上马拉色菌占菌群总量的45%,而在头皮屑头皮中其比例增加至75%,在脂溢性皮炎中达到85%。
[0004]市场上常用去屑剂为ZPT、OCTO、酮康唑、甘宝素和己脒定二(羟乙基磺酸)盐(HP)。这五种去屑剂均为合成产品且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符合环保绿色的发展。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丹皮酚的马拉色菌抑制剂及其应用。
[0006]丹皮酚易溶于甲醇、乙醇、丙二醇,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能随水蒸气挥发。由于其水溶解性差,限制了其在个人护理品中的应用。
[0007]因此本专利技术还包含了一种丹皮酚纳米乳,使得丹皮酚能方便地应用到个人护理品中,可以用于制备透明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丹皮酚的马拉色菌抑制剂及其应用。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0]丹皮酚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0011][001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含丹皮酚的新功效,对马拉色菌的抑制作用。
[0013]一种丹皮酚来源于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皮或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全草。
[0014]一种丹皮酚在治疗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的应用,如头皮屑过多、头皮瘙痒,丹皮酚的添加量为0.01%

99%,其余为水。
[0015]丹皮酚在治疗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的应用,包含常用外用制剂如洗发水、护发素、去屑乳/膏、喷雾、软膏。
[0016]一种丹皮酚纳米乳的制备方法,配方包含丹皮酚、乳化剂、助乳化剂、水和油酯。
[0017]优选地,所述乳化剂为蔗糖酯;助乳化剂为乙醇,油酯为GTCC,其中GTCC、蔗糖酯、乙醇、水的百分比为9.75%:21.75%:18.5%:50%。
[0018]优选地,所述蔗糖酯为C12

C18的蔗糖酯。
[0019]一种丹皮酚纳米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丹皮酚加入油酯中溶解完全,得油相;(2)将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混合均匀,得水相;(3)将油相缓慢滴加至水相中,300

600rpm搅拌直至溶液澄清。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丹皮酚用于治疗由马拉色菌引起的头屑过多、头皮瘙痒以及毛囊炎等皮肤疾病。
[0022](1)丹皮酚为植物来源、环境友好;
[0023](2)相对于传统合成同类产品,丹皮酚无毒且刺激性低。
[002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丹皮酚纳米乳,配方包含丹皮酚、乳化剂、助乳化剂、水和油酯,其稳定性好、能够溶于水溶液、且能够应用到透明产品中。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0027]皮肤刺激性实验(人体皮肤斑贴实验)
[0028]试验品:丹皮酚、ZPT、OCTO、酮康唑、甘宝素和HP的溶液,浓度为10mg/ml。受试人群女28人,男20人,年龄20~45岁之间,随机分为6组。受试者皮肤健康、无皮肤病过敏史,符合受试者志愿入选标准。
[0029]斑贴方法:选用合格的斑试器,以封闭式斑贴实验方式,将试验品约0.05ml滴于斑试器内,外用专用胶带贴覆于受试者背部,每个受试者10个涂布点,24小时后去除受试物,分别去除后0.5、24、48小时观察皮肤反应,按照《化妆品卫生规范》中皮肤反应分级标准(表1)并评分,计算平均值。同时做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见表2。
[0030]表1.人体皮肤开放型斑贴试验标准表
[0031]反应程度评分皮肤临床评判标准
‑‑
0阴性反应
±
1微弱红斑、皮肤干燥、皱褶+2红斑、水肿、丘疹、风团、脱屑、裂隙++3明显红斑、水肿、水疱+++4重度红斑、水肿、大疱、糜烂、色素沉着
[0032]表2.皮肤斑贴实验评分结果
[0033]实验组0.5h24h48h丹皮酚000ZPT012OCTO001酮康唑112甘宝素001HP000空白组000
[0034]由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ZPT、OCTO、酮康唑和甘宝素,丹皮酚对皮肤几乎无刺激,安全性高。
[0035]抑菌圈实验
[0036]根据QB/T2738-2012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用抑菌环法进行测定。
[0037]实验菌株: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ATCC44344)
[0038]马拉色菌培养基的制备:蛋白胨30g/L,葡萄糖20g/L,琼脂15g/L,纯化水溶解,调节pH至6.5

7.0。121℃高压灭菌20min。
[0039]马拉色菌菌悬液制备:取受试菌传代培养48h,加入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培养物洗脱,并将菌悬液吸至无菌试管内,加入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菌落数为1
×
105cfu/ml的菌悬液,当日使用。
[0040]试验方法:配制丹皮酚溶液(1g/ml),取20μL至无菌滤纸片上,自然干燥;按QB/T2738-2012进行操作,用无菌棉棒蘸取菌悬液涂布于琼脂平板上,室温干燥,即得染菌板;将试验样片贴放于染菌板上,30℃培养48h后观察结果,同时进行阴性对照试验。每个样品试验重复三次,以抑菌环直径大小进行评价。直径大于7mm即为有效。实验结果如表3:
[0041]表3.丹皮酚对马拉色菌的抑菌环测定
[0042] 123平均值,mm丹皮酚11101110.67
[0043]从表3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丹皮酚的马拉色菌抑菌圈平均值为10.67mm,其对马拉色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44]最小抑菌浓度(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丹皮酚的新功效,其特征在于,对马拉色菌的抑制作用。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皮酚来源于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皮或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全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丹皮酚从毛茛科植物牡丹皮或萝藦科植物徐长卿的全草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皮酚在治疗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的应用,如头皮屑过多、头皮瘙痒,丹皮酚的添加量为0.01%

99%,其余为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皮酚在治疗由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疾病的应用,包含常用外用制剂如洗发水、护发素、去屑乳/膏、喷雾、软膏。6.一种丹皮酚纳米乳的制备方法,配方包含丹皮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泛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