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8CrNiMo7-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76872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18CrNiMo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产的发展,齿轮运转的平稳性受到重视,18CrNiMo7

6渗碳钢是一种可经受渗碳淬火使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而心部保持适当强度和韧性的钢;其一般分锻件和轧件两种,其被广泛用于风电、减速机、机车等行业的齿轮制造中,现有18CrNiMo7

6渗碳钢齿轮,在锻造成型后,无论是锻件和轧件在传统热处理是一般都采用等温正火处理,从而使齿轮锻件或轧件的皮下缺陷过多,降低了机械性能和增加锻件锻造的损伤,严重的还会使锻件直接变为废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某种或某些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能够解决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成型后因热处理不当而导致其机械性能降低以及增加锻件锻造的损伤等问题,使成品的合格率高,使用寿命长。
[0004]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方案:
[0005]一种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所述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钢锭的成分包括C=0.15~0.21%、Si=0.15~0.30%、Mn=0.5~0.9%、Cr=1.5~1.7%、Ni=1.4~1.7%、Mo=0.25~0.35%、CuS≤0.20%、Ti≤0.003%、S和P≤0.015%、Nb=0.015~0.05%、残余元素Ca≤10ppm、Sn≤100ppm、Pb≤100ppm、Bi≤100ppm、Sb≤30ppm、As≤150ppm、H≤1.5ppm、O≤15ppm、As+Sn+Pb+Sb+Bi≤0.030%、其余为Fe,所述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为:首先采用电弧炉(EAF)或转炉(BOF)熔炼成液体,然后导入精炼炉(LF炉)内对钢液进行终脱氧和脱硫处理,最后再通过真空脱气炉(VD/RH炉)将精炼炉内的溶液进行熔炼后形成模铸,通过气体保护法浇铸或真空法浇铸形成钢锭模铸,通过连铸(CCM)方法形成连铸坯模铸,所述模铸再通过热处理加热设备进行而处理以及淬火后形成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钢锭和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连铸坯。
[0006]进一步地,所述连铸(CCM)方法为将溶液通过结晶器电磁搅拌(M

EMS)和末端电磁搅拌(F

EMS)后连续拉出形成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连铸坯。
[0007]进一步地,所述连铸坯的冷却方式为空冷、退火、正火或正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式。
[0008]进一步地,所述正火所采用的正火炉按SAE AMS2750E

2012标准5级要求,控制在
±
14℃以内,所述高温回火的回火炉炉温均匀性按4级要求,控制在
±
10℃以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钢锭的热处理方式为控冷+球化退火、退火、正火+高温回火,锻后的所述热处理加热设备按SAE AMS2750E

2012标准5级要求,控制在
±
14℃以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正火温度为930~950℃,然后空冷至650℃进行高温回火并保温
AMS2750E

2012标准5级要求,控制在
±
14℃以内,所述高温回火的回火炉炉温均匀性按4级要求,控制在
±
10℃以内。
[0020]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钢锭的热处理方式为控冷+球化退火、退火、正火+高温回火,锻后的所述热处理加热设备按SAE AMS2750E

2012标准5级要求,控制在
±
14℃以内。
[0021]在以上任意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改进为,所述正火温度为930~950℃,然后空冷至650℃进行高温回火并保温1h;所述正火温度为930℃时,保温1小时候空冷至650℃进行高温回火,所述钢锭的保温时间根据所述正火温度提高而降低,所述正火温度为950℃时,在锻造温度下的最小保温时间减少为半小时;所述淬火的温度为830℃,回火温度为180℃且保温5h,模铸距淬火端的距离为1.5~5mm,淬透性带宽为≤3HRC或≤4HRC。
[0022]能够使成品的奥氏体平均晶粒度达到5级及以上且晶粒粗均小于3级,不存在魏氏组织,同时带状组织≤3级,在横向酸浸低倍试片上检测后没有肉眼可见的缩孔、气泡、裂纹、夹杂、白点、翻皮、晶间裂纹等缺陷
[0023]进一步地改进为,冷却处理后的钢锭的表面缺陷允许清理,清理处采用圆滑过渡且无尖锐棱角,清除深度不超过7mm,清除的深、宽、长之比1:6:8,同一横截面上最大清除深度只允许存在1处、钢锭的水口出切净;所述连铸坯允许存在深度小于1.5mm的机械划痕、压痕、凹沟,以及深度小于2mm的折皱、凹坑,冷却处理后的所述连铸坯的表面缺陷允许清除,清除深度最大不超过10mm,清理处采用圆滑无棱角过度,清除的宽深比不小于8,长深比不小于10,在同一截面最大清除深度小于等于一处,所述铸坯不采用火焰清理及焊补。
[0024]对钢锭和连铸坯的(冒口端)头部与(水口端)进行取样后的成分偏析分析化学成分偏析范围如表1所示:
[0025]表1
[0026][0027]其中,连铸坯低倍组织检验方法按ISO4969

2015标准进行,低倍组织缺陷按YB/T 153

2015规定执行,酸浸低倍组织试片上没有皮下裂纹、皮下气泡、中间裂纹、夹杂、分层、翻皮和异金属夹杂等缺陷,低倍组织缺陷级别符合表2规定:
[0028]表2:
[0029]中心疏松缩孔中心裂纹中间裂纹皮下气泡皮下裂纹≤1.5≤1.0≤1.0000
[0030]通过以上方法生产模铸时,原材料通过用电弧炉(EAF)或转炉(BOF)+精炼炉(LF
炉)+真空脱气炉(VD/RH炉)进行多次熔炼后,能够有效的去除溶液中存在的全部杂质及气体,使钢水溶液的纯度达100%,然后通过气体保护法浇铸或真空法浇铸形成钢锭模铸,通过连铸(CCM)方法形成连铸坯模铸,最后对应的模铸再通过热处理加热设备进行而处理以及淬火后形成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钢锭和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连铸坯,能够有效的解决钢锭或者连铸坯脱氧和脱硫不彻底以及成品的内部产生气泡等问题,从而使最后通过热处理以及淬火后形成的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能够有效的解决成型后因热处理不当而导致其机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钢锭的成分包括C=0.15~0.21%、Si=0.15~0.30%、Mn=0.5~0.9%、Cr=1.5~1.7%、Ni=1.4~1.7%、Mo=0.25~0.35%、CuS≤0.20%、Ti≤0.003%、S和P≤0.015%、Nb=0.015~0.05%、残余元素Ca≤10ppm、Sn≤100ppm、Pb≤100ppm、Bi≤100ppm、Sb≤30ppm、As≤150ppm、H≤1.5ppm、O≤15ppm、As+Sn+Pb+Sb+Bi≤0.030%、其余为Fe,所述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为:首先采用电弧炉或转炉熔炼成液体,然后导入精炼炉内对钢液进行终脱氧和脱硫处理,最后再通过真空脱气炉将精炼炉内的溶液进行熔炼后形成模铸,通过气体保护法浇铸或真空法浇铸形成钢锭模铸,通过连铸方法形成连铸坯模铸,所述模铸再通过热处理加热设备进行而处理以及淬火后形成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钢锭和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连铸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铸方法为将溶液通过结晶器电磁搅拌和末端电磁搅拌后连续拉出形成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连铸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坯的冷却方式为空冷、退火、正火或正火+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18CrNiMo7

6渗碳淬火钢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火所采用的正火炉按SAE AMS2750E

2012标准5级要求,控制在
±
14℃以内,所述高温回火的回火炉炉温均匀性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信东辉石梦炉胡士龙祝孔文黄佳伟郭忠昌王俊梁光书徐益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杰德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