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车定位装置和上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7275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1-10 1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料车定位装置和上件系统,包括进行整体定位的定位框架、在定位框架两侧对称设置的导轨、若干对料车高度进行定位的导轮组、用于对左右及前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单元、若干起紧固作用的压紧单元、对料车车型进行识别的感应单元,若干导轮组设于定位框架上且位于两导轨中间,第一限位单元设于定位框架上,若干压紧单元设于定位框架中部,感应单元设于定位框架上,若干导轮组、第一限位单元、若干压紧单元、感应单元均与定位框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对料车高度进行定位的料车定位装置,可有效解决因料车脚轮摩损造成的料车不平衡而影响物料装夹精度的问题。衡而影响物料装夹精度的问题。衡而影响物料装夹精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料车定位装置和上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料车定位装置和上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在的料车定位装置一般只通过导轨对料车进行左右限位,而直接用料车上的脚轮对料车的高度进行定位,而脚轮在料车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因此当料车驶入料车定位装置后,由于没有对料车在高度方向进行定位与支撑,由于料车脚轮的磨损造成料车各部位在高度方向的位置不一致,致使料车在料车定位装置上是不平衡的,这也会给料车上装载的物料造成定位误差,影响后续对物料的装夹。
[0003]中国专利CN210388041U公开了一种用于焊接生产线的多车型工件存储及定位系统,其中的地面精定位机构就是对料车进行定位的装置,也没有设置在高度方向对料车进行定位的机构,因此,仍存在因料车的脚轮磨损造成料车在料车定位装置上无法保持水平导致物料装夹误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对料车高度进行定位的料车定位装置,可有效解决因料车脚轮摩损造成的料车不平衡而影响物料装夹精度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料车定位装置,包括进行整体定位的定位框架、在所述定位框架两侧对称设置的导轨、若干对料车高度进行定位的导轮组、用于对左右及前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单元、若干起紧固作用的压紧单元、对料车车型进行识别的感应单元,若干导轮组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上且位于两导轨中间,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上,若干压紧单元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中部,所述感应单元设于所述定位框架上,若干导轮组、所述第一限位单元、若干压紧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均与所述定位框架连接。
[0007]本技术的定位框架用于在料车驶入料车定位装置时及驶入料车定位装置后对料车整体进行定位支撑,导轨用于对料车左右方向进行定位,导轮组可对料车高度进行定位,使料车驶入料车定位装置后整个料车在高度方向可以保持水平,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没有设置导轮组,而现有技术中的料车一般会设置有用于使料车在地面上移动的脚轮,及用于使料车便于与导轨配合的第二导轮,而第二导轮用于与导轨配合实现料车在料车定位装置上的左右限位,脚轮是用于与定位框架接触实现高度方向的定位。本技术的料车定位装置可以有效解决因料车脚轮摩损造成的料车不平衡而影响物料装夹精度的问题。第一限位单元用于对料车的前端进行定位,防止料车从料车定位装置前端滑落,第一限位单元还用于对料车的左右方向进行辅助定位,与导轨共同完成对料车的左右方向的限位作用。压紧单元用于对料车进行紧固,防止料车在料车定位装置上的移动而影响零件的装夹
时的精度,也避免料车从料车定位装置上滑落。感应单元用于识别料车的类型,进而识别汽车的类型,避免在汽车装配过程中使用错误的零件进行装配。导轮组位于定位框架中部,可以使整个料车防止更加平衡且受力更均匀。感应单元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根据不同车型所对应的料车的不同进行设置,便于对料车进行识别。感应单元将与上件系统中的控制单元电连接,以确保物料与装配的车型对应。
[0008]优选地,所述导轮组为2~4组且在所述定位框架上均匀分布,每个导轮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轮。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包括对左右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和对前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均设于所述定位框架端部且与其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压紧单元包括用于固定的支架、用于压紧的压爪、给所述压爪提供动力的气缸、控制所述压爪动作的控制器,所述压爪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气缸与所述压爪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压紧单元为两个,且并排设于两组导轮组之间。
[0012]优选地,在所述定位框架的端部还设有用于导向的斜坡结构。
[0013]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上件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料车定位装置、可放置多层物料的料车,所述料车与所述料车定位装置活动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料车包括底盘、若干可放置多层物料的零件定位机构;所述底盘包括用于支撑的支撑架、用于使所述支撑架可在所述导轨上来回移动的若干第二导轮、用于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匹配并对所述料车在所述料车料车定位装置上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单元,若干第二导轮设于所述支撑架底部并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单元设于所述支撑架端部,若干零件定位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并与所述支撑架可拆卸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零件定位机构包括支撑单元和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包括若干从上往下依次交替排列的翻转钩和过渡钩,所述翻转钩一端与所述过渡钩一端可活动抵接,所述翻转钩另一端与所述过渡钩另一端均为自由端所述翻转钩自由端的端部突出所述支撑单元的侧部设置,所述翻转钩与所述过渡钩均与所述支撑单元转动连接,所述翻转钩可在自身重力下进行翻转使其自由端回缩至不突出所述支撑单元侧部,在外力作用下可进行相反方向的翻转;所述过渡钩也可在自身重力下及在外力作用下进行相反方向的翻转。
[0016]优选地,所述翻转钩包括相互连接的驱动部件和定位部件,所述驱动部件的重量大于所述定位部件的重量;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过渡钩可活动抵接。
[0017]优选地,所述上件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感应单元电连接。
[0018]本技术的上件系统的工作原理:
[0019]料车进入料车定位装置前,先将物料装载到料车上,料车可根据物料的形状大小采用竖向分层存放或者横向/纵向多组布局,进而确定料车的收容数,料车能够为物料提供多个支撑点及限位导向,确保工件存放平稳并排列整齐,料车行进时,部件不晃动,相互无偏位;料车推入料车定位装置过程中,料车定位装置两侧布置了导轨,定位框架端部设置了起导向作用的斜坡结构,料车两侧安装了多个第二导轮,通过第二导轮及导轨、斜坡结构的导向作用,保证料车能够与料车定位装置进行精准对接,消除料车偏位导致机械手跟上件口对接不上的风险;料车定位装置还安装了多个导轮组,导轮组正好对应料车底部的滑块,料车推进的过程中,在惯性的作用下,料车底部的滑块将滑过定位框架上设置的导轮组,导
轮组能够将料车轻微抬升,从而使料车在高度方向获得定位;料车定位装置前端分别布置了第二限位块和第一限位块,还设有压紧单元,料车前端对应部位布置了第二限位单元,料车行进到最后,通过前端的第二限位块和第一限位块,以及中间的压紧单元获得前后方向的定位,同时第一限位块还能对料车的左右方向进行定位;至此完成料车在料车定位装置中精确定位及为后续机械手装夹物料作准备。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1](1)通过在定位框架中部设置导轮组,实现在高度方向上对料车进行定位,避免利用料车自身的脚轮对料车进行高度定位时因脚轮磨损造成的料车在不同位置上高低不平,可提升料车上物料的定位精度;
[0022](2)本技术的料车是与相对应的车型匹配而专用的,能够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料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行整体定位的定位框架(11)、在所述定位框架(11)两侧对称设置的导轨(12)、若干对料车(2)高度进行定位的导轮组(13)、用于对左右及前端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单元(14)、若干起紧固作用的压紧单元(15)、对料车(2)车型进行识别的感应单元(16),若干导轮组(13)设于所述定位框架(11)上且位于两导轨(12)中间,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4)设于所述定位框架(11)上,若干压紧单元(15)设于所述定位框架(11)中部,所述感应单元(16)设于所述定位框架(11)上,若干导轮组(13)、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4)、若干压紧单元(15)、所述感应单元(16)均与所述定位框架(1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轮组(13)为2~4组且在所述定位框架(11)上均匀分布,每个导轮组(1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导轮(1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单元(14)包括对左右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块(141)和对前端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块(142),所述第一限位块(141)与所述第二限位块(142)均设于所述定位框架(11)端部且与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料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单元(15)包括用于固定的支架(151)、用于压紧的压爪(152)、给所述压爪(152)提供动力的气缸(153)、控制所述压爪(152)动作的控制器,所述压爪(152)与所述支架(151)连接,所述气缸(153)与所述压爪(152)连接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单元(15)为两个,且并排设于两组导轮组(13)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车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位框架(11)的端部还设有用于导向的斜坡结构(17)。7.一种上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6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文康张展鸿解维炳王瑾董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汽乘用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